《白毛女》教案
課室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理解一般戲劇和歌劇的特點。
2.認識地主階級對農民的殘酷壓迫與剝削。
3.了解、學習《白毛女》濃郁的民族色彩、強烈的戲劇沖突、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及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特點。
二、難點、重點分析
1.《白毛女》歌劇有什么特點?
分析:《白毛女》是我國民族新歌劇的奠基之作。歌劇是綜合詩歌、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而以歌唱為主的一種戲劇形式。有的歌劇只有歌唱,沒有獨白和對話;有的則是歌唱、獨白、對話三者兼而有之,《白毛女》就是這樣的。歌劇除了具有人物、情節、集中強烈的戲劇沖突這些一般戲劇的特點外,還具有自己的特點。
歌劇的特點,主要是以演員的歌唱來表演劇情、塑造人物。歌詞的語言應是詩的語言,既要有節奏韻律,富有音樂性,又要能深刻的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
2.《白毛女》表現了什么基本矛盾?課中節選的這兩場戲的戲劇的沖突是什么?
分析:簡要的說,《白毛女》通過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深刻表現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農村的基本矛盾,強烈表現了人民群眾報仇雪恨、翻身求解放的愿望和理想。
課文節選的劇本第一幕前兩場,是表現惡霸地主利用地租、高利貸殘酷壓榨貧苦農民,逼楊白勞賣女兒。這兩場,一方面是農民的貧困悲慘,一方面是地主階級的驕奢淫逸,戲劇沖突十分尖銳。
3.《白毛女》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分析:歌劇《白毛女》以喜兒命運的悲喜沉浮為主線,鋪敘了一系列曲折動人、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情節,深刻的表現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社會農村的基本矛盾——廣大農民與封建地主階級的矛盾。惡霸地主黃世仁通過地租和高利貸,殘酷壓榨農民,逼死楊白勞,搶走喜兒并把她*污后又要害她,后來逼得她逃進深山,過著“鬼”一般的生活。這些情節,深刻地表現了長期受著深重壓迫剝削的貧苦農民,命運的悲慘,也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階級兇殘、狡詐、貪婪、腐朽的本質。劇作最后描寫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打倒了地主階級,喜兒和廣大農民報仇雪恨、翻身解放了,新舊社會兩重天。《白毛女》深刻地揭示了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一主題。這部優秀歌劇具有很大的典型意義。
4.課文里主要描寫的人物形象是誰?
分析:課文《白毛女》成功地塑造了楊白勞、喜兒以及惡霸地主黃世仁、狗腿子穆仁智等藝術形象。主要人物有楊白勞、喜兒以及地主黃世仁,其中楊白勞更是著力刻劃的人物。
楊白勞是老一代農民的代表,勤勞、忠厚、善良。他是地主黃世仁的佃農,租種黃家六畝地,年年欠東家的租子,老還不完;借了黃家的錢,可這驢打滾(指高利貸)的債永遠也還不清。因為交不上租子、還不了債,楊白勞一到快過年的時候,不得不離家出去躲帳。他到除夕的深夜里才偷偷地回家來,為過年帶來三樣東西:兩斤白面、一根紅頭繩和兩張門神。白面是特地為過年包餃子而買的,他們平時是買不起也吃不上的;紅頭繩是給心愛的女兒的過年禮物。這表明家境貧苦可又希望能有一個起碼的人的生活。門神雖是迷信之物,卻也反映了渴望擺脫貧苦的被壓迫受剝削的生活,過上乎安、美好生活的要求和愿望。他對生活的低微、樸素的要求和愿望,始終也未能達到。大年三十的深夜,楊白勞躲帳剛回到家,地主就派狗腿子來逼討租債,強逼楊白勞在心愛的獨生女兒的賣身契上按了手印。地主是借催討租債,逼迫楊白勞賣女兒,是想霸占喜兒。楊白勞曾想“找個說理的地方去”。但在那黑暗腐朽的社會里,哪有窮人說理的地方。黃家的狗腿子穆仁智不是對楊白勞說過這樣的話嗎?“縣長和咱們少東家是朋友,這就是衙門口,你到哪里說理去!”楊白勞性格中是有懦弱的一面。他忍辱負重,對地主階級的壓迫剝削不敢有反抗的表示,甚至連外出逃荒也因“熱土難離”而下不了決心。他最后在孤苦無告、萬分悲憤與愧疚中被逼上了絕路,喝鹵水自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