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教案
1.矛盾的一方是地主,另一方是農民。在這兩場戲里,雙方的代表人物是誰?
明確:地主一方的代表人物是黃世仁和穆仁智,農民一方的代表人物是楊白勞和喜兒。
2.他們之間的矛盾是怎樣發生的?
明確:因為窮,楊白勞種地主的田交不了租,借地主的高利貸無法償還。因而到了除夕夜,一個要討債,一個只好出去躲賬。
3.黃世仁僅僅是討債嗎?(不,他要人!)為什么他敢如此蠻橫無理呢?
明確:黃世仁敢于蠻橫無理,一方面由地主階級貪婪、自私、冷酷的階級本質所決定;另一方面,在黑暗的舊社會,地主階級是統治階級,用黃世仁的一句話說:“這里就是衙門口。”
由此可見,喜兒由人變成鬼,是黑暗的舊社會中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所造成的。
4.楊白勞無錢還債,為什么還要扯二尺紅頭繩?為什么還要透露喜兒和王大春的婚事?
明確:在生活困難的情況下,扯二尺紅頭繩,表明楊白勞對女兒的疼愛,父女相依為命的生活;喜兒和王大春的婚事,反映貧苦農民十分樸素的生活愿望。這樣寫,為下文黃世仁逼租要人、楊白勞堅決不答應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5,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全文后歸納:
(1)全劇矛盾以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地租、高利貸為基礎,矛盾沖突高度集中(為喜兒一人,為逼租一事而設),而且十分尖銳,層層展開,步步推進,直到高潮,最后以楊白勞失敗、喜兒落入火坑結束。
(2)從矛盾發展線索可以看出:農民水深火熱的生活是地主階級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的結果。地主階級花天酒地的生活建筑在農民“餓肚腸”的基礎上。
(3)從兩個對立人物的行動線索可以看出:黃世仁、楊白勞的形象隨著矛盾的展開而逐漸豐滿,趨于完善。兩個典型形象、兩個對立階級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在《白毛女》的選場這篇課文里,我們主要了解了戲劇的兩個組成部分:舞臺提示、人物臺詞。并著重分析了劇本的兩個特點:時間、空間的高度集中和戲劇尖銳、集中的矛盾沖突。尖銳、集中的矛盾沖突是戲劇文學區別于其他文學體裁的地方,因此,在下一篇課文《陳毅市長》中,我們還要繼續分析。同時,在下一篇課文里,我們還要加深對人物語言的理解。在這里,我們先提請同學們注意:《白毛女》是歌劇,《陳毅市長》是話劇,兩者人物語言的表現形式是不同的,請同學們閱讀時細細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