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新生》教案
┃"圖典的出版"┗ 感悟交流逐步深入 ┛ 順應潮流
┃ ┏ 繼承中國傳統藝術 ┓
┗ 不斷地創新 ┗ 學習引進西方藝術 ┛ *"浪子回頭"
四、深入探究
1、怎樣理解第二段第4、第5兩句話?
【明確】第4句指出"中國的藝術傳統無限豐富"是一個大的概念,意思是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種風格只能說體現了中國藝術的某些傳統,而不能說代表了中國的藝術傳統。第5句"反"的疊加使用,體現了哲學"否定之否定"規律,概括地反映了藝術發展的現實。
2、怎樣理解最后一段?
【明確】最后一段教學設計>文章指出,能夠使中國傳統藝術永遠新生、不斷革新的人是那些既繼承了中國藝術傳統又積極學習,引入西方藝術精華的人。這一段分分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批評藝術的獵奇,說"這絕非藝術創造"。第二層是本段的重點,論述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的人應該是怎樣的人。這里出現三個對比概念,即"保管傳統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頭浪子"。這三種人無疑是"回頭浪子"能夠更好地繼承和發展中國的傳統藝術,因為回頭浪子既扎根于中國傳統藝術,又能學習和引入西方精華;而"保管傳統的孝子"是只知繼承,不求發展,最終傳統藝術不能適應新形勢而失去生命力,那些"盲目崇外的浪子",因為他們眼中只有"外",就更談不上繼承發展中國傳統的藝術。這樣對比著論證,既生動形象,又容易說透道理。
3、為什么說不斷地反傳統才能使傳統永遠新生?
資料搜集揭示:因為不斷反掉的是那些傳統中已失去生命力的東西,屬于糟粕的東西,這樣的東西不斷在反掉,剩下了精華,不就使傳統更具有生命力了嗎?
推理過程剖析:說到底這是一個繼承和發展的問題,不是全盤否定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淘盡黃沙始見金,凡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往往是精華。而引進外國藝術的過程也同反傳統過程一樣是一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過程。
結論:只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才能有傳統的永遠新生,永遠年輕。
4、寫作特點分析
(1)教學設計>文章高度濃縮,環環相扣,登高俯視,立意高遠。
作者站在中國藝術發展史的高度,指出:中國藝術傳統之所以有極強的生命力,正是由于不斷的反傳統,才使之永遠新生,其中包括異種的不斷引入。作者以此來支持《世界現代藝術圖典》的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序文僅七八百字,但環環相扣,極具說服力,乃一派大家風范。
(2)比喻論證,生動形象,說理透徹。
文中多處用到比喻論證,使說理更為形象透徹,如"空手回一腳踢死絆腳石",形象地描畫出了對本文藝術的一概否定者,論證了引物引入異種并不容易。再如結尾句以"保管傳統的孝子盲目崇外的浪子回頭浪子"三種人的對比,形象生動地論證了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的人應是怎樣的人。
(3)用典型事例證明觀點,行文干凈利落。
教學設計>文章在敘述事例時,典型而又干凈利落,這是因為議論文的記敘是為了證明論點,所以敘事力求干凈利落,盡量用點睛之筆直取要害,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
五、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