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文言文閱讀練習教學設計
(選自《史記•張耳陳余列傳第二十九》)
【注釋】
①車膠致:乘坐密閉的囚車。②髡(kūn)鉗:把頭發剃光,用鐵圈鎖住脖子。③對獄:回答審問。④榜笞:捶擊,鞭打。⑤剌?(duō)用燒紅的鐵條刺。⑥邑子:同鄉人。⑦不侵:不受侵辱。然諾:答應,允諾。⑧節:符節,憑證。箯(biān)輿:竹編的輿床,類現在竹床。⑨三族:說法不一。一說父昆弟,已昆弟,子昆弟;一說父、子、孫。此處指父母、兄弟、妻子。論:依法判處。以:通“已”,已經。⑩本指:原意。指,通“旨”。狀:情況。
【練習】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剄( ) (2)白( )
(3)詣( ) (4)族(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3.對于貫高的“忠”,你怎樣理解?
八、趙高當權
李斯已死,二世拜趙高為中丞相,事無大小輒決于高。高自知權重,乃獻鹿,謂之馬。二世問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馬也。”二世驚,自以為惑①,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廟鬼神,齋戒不明②,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齋戒。”于是乃入上林齋戒。日游弋獵③,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殺之。趙高教其女婿咸陽令閻樂劾不知何人賊殺人移上林,高乃諫二世曰:“天子無故賊殺不辜人④,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⑤,天且降殃,當遠避宮以禳之⑥。”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宮。
留三日,趙高詐詔衛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內鄉,入告二世曰:“山東群盜兵大至!”二世上觀而見之,恐懼,高即因劫令自殺,引璽而佩之,左右百官莫從,上殿,殿欲壞者三。高自知天弗與,群臣弗許,乃召始皇弟⑦,授之璽。
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高上謁,請病⑧,因召入,令韓談刺殺之,夷其三族。
子嬰立三月,沛公兵從武關入,至咸陽,群臣百官皆畔,不適。子嬰與妻子自系其頸以組,降軹道旁。沛公因以屬吏。項王至而斬之,遂以亡天下。
(選自《史記•李斯列傳》)
【注釋】
①惑:受盅惑而迷亂。②齋戒不明:指在齋戒時不夠虔誠。③弋獵:射獵。④不辜人:無罪之人。⑤不享:不享用祭祀品,即不接受祭祀。⑥禳:祈禱以消除災禍。⑦《秦始皇本紀》謂“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嬰為秦王”。⑧請病:詢問病情。
【練習】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且( ) (2)鄉( )
(3)因( ) (4)患( )
(5)畔( ) (6)適( )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3.選文第一段是哪個成語的來源?這個成語的含義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一、1.(1)為……憂慮不安(2)向(3)給(4)比不上(5)使……保存、保全(6)考慮(7)撤退2.如果齊王肯派兵援周,就既保存危國擁有美名,又獲得九鼎占有實惠。
二、1.(1)認為(2)被攻下(3)方圓(4)支用(5)沒有功勞,即不會成功⑹如果⑺通“議”,意見2.a(意動用法,其余選項均為使動用法)3.因為甘茂是寄居秦國的客將,如果攻打宜陽有功,就成了秦國的周公旦;如果不成功,就將在秦國被革除官職。而如宜陽攻不下來,秦王會以此為恥。因此無論是甘茂還是秦王,都會盡最大可能攻下宜陽以保全或證明自己,所以他認為宜陽一定能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