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導學案
(3)解釋字詞
祗: 一食: 雖: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見: 策之: 執策:
5、翻譯
(1)駢死于槽櫪之間
(2)一食或盡粟一石
(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4)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二)合作探究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的”?
(2)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怎樣?
(3)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作者是怎樣對“食馬者”的無知發出強烈的譴責的?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6)文中的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二、展示交流
1、朗讀課文
2、根據小組所分“預習導學”中的內容進行小組展示
3、背誦課文
三、反思檢測
1、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它們各指的是什么?
2、 全文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3、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
四、鞏固拓展
1、讀完本文以后,你認為伯樂應具有怎樣的才能,請聯系你自己的讀書實際,列舉一位大家熟悉的伯樂,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他的事跡。
2、有人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的觀念是片面的,不能把發現千里馬的希望寄托在伯樂身上。伯樂難道就一定是公正、無私的嗎?如果你是千里馬,你會怎么做?
3、伯樂與千里馬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誰更重要?請談談你的看法。可舉歷史、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