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賓遜漂流記》名著復習資料
1、以上兩段文字選自著名作家 笛福 的小說《 魯濱遜漂流記 》。
2、小說敘述故事往往很注意設置懸念。請指出(a)段中有哪些地方設置了懸念,其中預示了什么?
答:a段中說起二哥不知下落時帶出一筆,“就像我父母后來不知道我的下落一樣”;說起“我”一心想航海時,接著說“我的這種天性,似乎注定了我未來不幸的命運”。這兩次設置了懸念,暗示了“我”后來航海遇險在孤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的經歷。
3、b段主要寫了什么?有人說這段文字有損于“我”這位漂泊英雄的形象,你對此有何看法?
答:b段主要寫了“我”流落到荒島上的沮喪和抱怨。魯濱遜是“漂流的英雄”,是一個充滿冒險精神的人。但當他最初遭遇災難時也會沮喪和抱怨,這是人之常情,正因為如此,魯濱遜的形象才顯得真實豐滿。
<二>
于是我就像一個沒有頭腦的傻瓜一樣進行起造船的工作。我對于這個計劃非常滿意,再也不去研究一下它是否可以實行。其實我并不是沒想到過下水的困難,不過我對于自己的懷疑總是用這種愚蠢的答案擋回去:“讓我先把它做成了再說;做成之后,我敢保一定可以想出個什么辦法來解決它。”
這是一個最荒謬的辦法;但是我心里已經著了迷,便不顧一切地去進行工作。我砍倒了一棵杉樹。我相信連所羅門造耶路撒冷的圣殿時也沒有用過這樣大的木料。在靠近樹根,它的直徑是五尺一寸,在二十二尺的末端,它的直徑是四尺十一寸,然后慢慢細下去,分成一些枝子。我費了無數的勞力,才把這棵樹砍倒,我花了二十二天的工夫去砍它的根部。又花了十四天的工夫,使用了大小斧子和一言難盡的勞力,才把它的樹枝和它那四面張開的巨大樹頂砍了下來、然后,我又花了一個月的工夫把它刮得略具規模,成為船底的形狀,使它可以船底朝下浮在水里。又花了將近三個月的工夫把它的內部挖空,把它做得完全像一只小船。我做這一步的時候,并不用火去燒,只用槌子和鑿子把它一點一點地鑿空,一直把它造成一個很體面的獨木舟,其大可以容納二十六個人,因此可以把我和所有的東西裝進去,我完成這個工程之后,對它非常滿意……
1、文中“這是一個最荒謬的辦法”指的是 造船離開孤島 。
2、上面片段反映了主人公怎樣的性格特點?請你說出兩個與主人公相關的故事情節。
答:性格特點:勤勞勇敢,頑強不息。
故事情節示例:制作瓦罐;開導“星期五”;自封總督;幫助船長制服叛亂的水手,返回英國等。
3、根據上面的片段,談談你讀后的感想。(60字以內)
答:開放性題目,可以從人物品格方面談得到啟示,意符即可。
<三>
1659年9月30日。我,可憐而不幸的魯濱遜,在海面上遇到可怕的風暴,翻了船,全船的伙伴都淹死了,自己也幾乎喪命,今日來到這凄涼而不幸的島上,我姑且名之為絕望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