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五首
《使至塞上》《泊秦淮》《無題》《浣溪沙》《水調歌頭》
教學目標
1. 誦讀詩詞,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詩意.
2. 知人論世,指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相關背景.
3. 感悟名句,領會古典詩詞的意境和韻味.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這課的五首詩詞都是名家名篇,文字出神入化,意境引人入勝.有令人震撼的場面描繪,有稍縱即逝的感慨感悟,也有不同尋常的經歷追尋.讓我們繼續沿著我國古典詩詞的長河漫游,領會獨具風格的詩詞魅力和韻味。
第一首《使至塞上》
王維
一、導入新課
唐代自開國以來,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斷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強邊防,以應付戰事。有時也乘勝逐北,有擴張領士的意圖。開元、天寶年間,有許多詩人參加了守邊高級將帥的幕府,做他們的參軍、記室。這些詩人把他們在邊塞上的所見所聞寫成詩歌,于是邊塞風光和軍中生活成為盛唐詩人的新題材。這一類詩,文學史上稱為“邊塞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邊塞詩——王維的《使至塞上》。
二、簡介作者
王維,字摩詰,是盛唐詩壇上極負盛名的詩人,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所寫山水田園詩數量多,藝術成就高,最能代表王維的藝術風格. 如《山居秋瞑》,用細膩的筆觸,勾畫月照、泉流、竹喧、蓮動等許多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獻給讀者一幅清新秀麗、優美和諧的秋雨之后的山色圖。 宋代大詩人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說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三、整體感知
1. 教師范讀
2. 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奏并自由朗讀課文。
四、理解詩意
思考下列問題:
1. 出使人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結果如何?
明確: 作者王維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邊塞慰問戰勝吐魯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維輕車簡從,駕車經過居延。經長途跋涉,在蕭關遇到了騎兵,卻沒有遇到將官,(一問才知道),將官此時正在燕然前線。可見雖然打了勝仗,都護并沒有放松警戒.詩句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
2.說說“征蓬出漢塞,歸燕人胡天”一句的含義,蘊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賞析:自己過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樣,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蘊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郁。
3. 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學生對照圖畫賞析,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大漠茫茫無邊,在這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臺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 云霄,顯得異常醒目。“孤煙”兩字能狀其神韻,“孤煙”之后隨一“直”字,使景物顯得單 純簡凈。“長河落日圓”寫出了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中。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將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對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
五、小結
這首詩敘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艱苦行程,描繪了塞外奇特壯美的風光,歌頌了河西軍隊的聲威,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