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五首
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與“思”諧音,詩句是說,自己對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比喻自己因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休無盡,仿佛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才流盡一樣,思念不止,表現著眷戀之情之深,但是終其一生都將處于思念之中,卻又表明相會無期,前途是無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將終生以隨。可是雖然前途無望,她卻思念至深,就升騰起了會面的渴望,而會面又沒有希望,就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就是結尾兩句詩的內容。“青鳥”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化傳說中的一座仙山,所以這里用“蓬山”作為對方住處的象征,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這樣一個寄希望于使者的結尾并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
這首詩從首至尾都痛苦、失望而又纏綿著執著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有這種情感狀態的反映,但又有所區別。它們從不同側面反復表現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反映了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連綿往復,深情緬邈。
五、背誦
第四首《浣溪沙》
一、教師范讀
二、理解詩意(見課文)
三、背誦
第五首《水調歌頭》
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問:在我國的傳統節日里,有一個關于月亮的節日,是哪一個節日?(中秋節)
八月十五月兒圓,月圓人團圓,在這里月代表著一家人的團聚,然而古人的詩詞中,月不僅代表這種情感,譬如說李白的《靜夜思》(學生齊背)
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也是一首中秋夜思念親人的詞《水調歌頭》。
2.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詞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寫作時正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與弟弟子由分別六七年,在中秋夜思念弟弟,寫下這篇文章。
二、預習檢查。
1.給字注音。
宮闕(que4) 玉宇(yu3 ) 朱閣(ge2) 綺戶(qi3 ) 無眠(mian2) 嬋娟(chan2juan1)
2.范讀。
3.學生齊讀。
三、朗讀訓練。
下面讓我們進入“朗讀訓練”部分,通過聽、看朗讀,全心身地感受這首詞的優美之處。
1.播放“配樂朗讀”一遍。
2.學生齊讀。
四、詩詞賞析。
(一) 根據注解,疏通文句。
請大家對照課本的注解,弄清這首詞的字面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