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甄士隱夢幻識通靈》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紅樓夢》和曹雪芹。
2.把握文章隱晦文字下所蘊涵的作者創作的深意。
3.初步了解文章所涉及的人物在整本小說中的經歷,進而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重點
人物在小說中的經歷及作者的創作意圖。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隱晦文字下所蘊涵的作者創作的深意。教學方法本課的講解,應首先介紹《紅樓夢》及其作者,使學生對這部古典名著及曹雪芹這位文學巨匠有初步了解,從而引發他們閱讀全書的欲望。其次根據課文特點,讓學生自主進行閱讀,提煉出文中的主要內容。最后用心體會文字的深刻內涵及作者創作的深意。教學方法有兩種選擇:如果課前能組織學生看《紅樓夢》電影、《紅樓夢》電視連續劇或有關章節的錄像,則采取專題討論的方法,集中解決文中的重點問題;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則以教師引導、講授為主,適當組織課堂討論,通過教學設計全過程達到教學目的。下面的教案按后一種情況設計編寫。課時安排3課時(也可做成一個更多課時的專題)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魯迅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就有著這樣一位作家,他懷著深摯的愛意和悲憫,用歷史與未來、現實與理想、哲理與詩情的眼光,飽蘸著血與淚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女性的悲劇之歌,刻畫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女性悲劇形象。幾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為她們灑下了同情的淚水,為她們的魅力心醉神迷。這部書就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所著的《紅樓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作品,感受它永恒的藝術魅力。二、介紹作者曹雪芹及其作品(具體內容見教師教學用書)。這個環節如果學生的學習條件允許,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課下預習,然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和引導。也可以讓學生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進而達到更深的交流目的。三、學生自讀文章,歸納文章內容。節選部分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從開頭到“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簡單而概括地講述了石頭的來歷及其經歷;第二部分從“出則既明”到結尾,為故事開頭,講述了石頭城中甄士隱與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及通靈寶玉夢中的一段邂逅,交代了木石前盟的因緣。四、布置作業。理解文章中的虛幻手法(神話和夢境)的作用。一、研讀課文。1.找出文中隱晦句或諧音詞,分析它們的含義。(1)大荒山:荒唐。(2)無稽崖:無稽之談。(3)高經十二丈:總應十二釵。(4)方經二十四丈:照應副十二釵。(5)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合周天之數。(6)青埂峰:情根,故無補天之用。(7)詩禮簪纓之族:榮國府。(8)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大觀園。(9)然朝代年紀,地輿邦國卻反失落無考:若用此套者,胸中必無好文字,手中斷無新筆墨。妙在“無考”。(10)據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可考;第二件,并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俗的善政:先駁得妙。將世人欲駁之腐言預先代人駁盡。妙!(11)《石頭記》:本名。(12)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此是第一首標題詩。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淚,哭成此書。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余常哭芹,淚亦待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