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故事兩則》教案
導入:略學生讀。
老師:我們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學生一讀)
學生二:她讀錯了兩個字:夫 嚇
老師:是嚇還是嚇?這個字的意味比較豐富,如果讀作嚇,意思就比較單一了。但是最后一個字我聽得比較清楚,邪,應該讀幾聲。相當于耶。大家齊讀一遍。
學生讀
老師:文章中有兩個字我要說一下,一個是或,一個是國。這兩個字書上都沒有給出注釋。也就是說憑我們的文言文知識應該掌握,那么大家是不是已經掌握了呢?
學生三:或是有人的意思。
老師:對,我們以前學過,有人的意思。有人就對惠子說。第二個是國。關于這個國前面講過多次,要結合語言環境還考慮。國破山河在,國是什么意思?
學生:國家。
老師:去國懷鄉。
學生:國都。
老師:固國不以山川之險。
學生:國防。
老師:這里應該是什么意思?
學生四:我覺得應該是國都。
老師:為什么?這個國,我們根據語境來判斷。在國都中。在梁國國都中守了三天三夜。下面我們請同學把故事講一下,先簡單地復述一下。
范婷婷:惠子在梁國當宰相,莊子去拜見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了,想代替你,于是惠子很驚恐,在國都中搜尋了三天三夜,莊子去拜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你知道嗎?它從南海飛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歇息,不是竹子不吃,不是甘水不喝,在這時貓頭鷹仰視它說,嚇,事到如今,你想用梁國來嚇我嗎?
老師:剛才我們讓同學復述了一下,他基本上是翻譯了一遍。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講這個句子。莊子去見惠子,因為惠子要去搜捕他。莊子應該是生氣的。他見了惠子應該比較生氣,甚矣,汝之不義!但是他有沒有?
學生:沒有。
老師:他給惠子講了一個故事。那么,這個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學生五:希望惠子不要利欲熏心,要講義氣,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忘了友情。
學生六:是為了告訴他,自己對宰相的位置沒有什么興趣。把惠子比作,
老師:她就說得比較全面,莊子用了幾個比喻,要弄清楚他的用意,就必須搞清楚這幾個比喻。鹓,鴟,腐鼠。一個比喻莊子,一個比喻惠子,一個比作功名利祿。莊子罵惠子了沒有?
學生:罵了。
老師:諷刺也是一種罵。仰而視之的主語是誰?
學生七:鴟。
老師:是鴟還是鹓?
學生:鴟。
老師:誰仰而視之?應該是鴟。莊子用這個故事做了一個比喻,既表明了自己的志趣,又諷刺了惠子的追求功名利祿。假如你是惠子,你覺得他聽了以后會有什么反應?
學生八:我覺得他可能比較愧疚。
學生九:我還是覺得比較愧疚。
學生十:我覺得他應該非常氣憤。因為我覺得他是那種貪慕權位的人,不大可能被感動。
學生一:我覺得在這里惠子并沒有表現出來。他應該是很氣憤的,又羞愧又氣憤。氣憤是因為生氣,羞愧是因為自己誤解了莊子。
老師:關于莊子與惠子到底是怎樣回事,我們今天早上給大家發了一份材料。看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學生二:一個人沒有了最好的最強的對手,就覺得沒有意義了。
老師:武林頂尖高手都很寂寞,就像獨狐求敗。伯牙和鐘子期就是如此。cctv中有一個幸運52,里面有一個游戲叫做你比我猜,我們就看那個節目,有的人一比后面的人就一下子能夠猜到。為什么?心靈當中有默契。莊子講這個故事是說,在惠子死后,莊子送喪,路過惠子的墳墓,莊子回頭給他的學生講這個故事。你覺得莊子對惠子是怎樣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