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3、通過閱讀和教師提示,發現詩中的許多景色是虛實結合,體會到詩人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并嘗試掌握這種寫作手法,鍛煉思維,將其運用到寫作訓練中。第二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誦讀上闋詞,復習已學內容,進入下闋詞的學習
1、通過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和點名朗讀等方式,讀出詞的音律,回顧上節課的學習過程。
2、提問學生是否了解下闋詞中所列舉的歷代帝王。學生回答完后,可視回答情況給予補充。
1、認真配合教師,在讀的過程中,溫習上闋詞的知識點,并感受下闋詞的意境。2、暢所欲言,可以結合歷史知識和平時的閱讀積累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下闋詞
1、提問:通過誦讀全詞,你發現上闋詞和下闋詞就內容而言最大的區別在何處?
2、提問:描寫景物和評點歷史人物是不相關的內容,詩人是如何將它們聯系起來的?
3、總結:這句話前一句承上,后一句啟下,由景物自然過渡到歷史人物,跨越時空,表現了詩人的大氣豪邁和堅定信念。
4、提問:詩人對歷代帝王、“無數英雄”是什么態度?你是如何知道的?
5、組織學生討論,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钡暮x,并提示學生,作者曾自注:“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钡菑奈谋境霭l,即根據這首詞的內容和語境加以體會和分析,就會認識到,這首詞是以作者本人為抒情主人公的,末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1、回答:最大的區別在于,上闋詞是寫景抒情,下闋詞是評點歷史人物表達觀點。
2、回答:是通過“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連接起來的。
3、結合教師的分析,談論、體會詩人是如何把寫景和抒情結合到一起,自然過渡到對歷史人物的評點的。
4、經過討論和交流回答:詩人對他們是惋惜、感嘆的態度,“惜、略輸、稍遜、只識”等詞語都反映了詩人的態度。
5、討論,認識到這三句話是全詞主旨所在,抒發了作者作為一代偉人的政治抱負和自信。
三、教給學生比較閱讀的方法,總結全詩
列舉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币龑W生從內容、語言和主題三個方面比較閱讀這兩首同是描寫雪景、借景抒情的詩歌,這種比較討論沒有固定答案,關鍵在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
1、分組討論,主動探究兩首詩詞的區別:從意境創設、語言風格和主題思想三個方面加以理解,各抒己見。
2、總結全詞,并告訴學生“詩、樂、畫”一體的詩歌學習思路和我國“詩言志”的詩歌傳統。
3、在小組內交流學習心得,共同分享學習經驗和收獲。四、本課總結這是一首主旨鮮明、氣勢恢弘、意境壯美的詞。通過這首詞的學習和背誦,學生基本能夠掌握比較閱讀的方法和“詩、樂、畫”一體的學習思路。教師在講解和引導的過程中應當與學生一樣,始終處在鑒賞者的角度,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各抒己見,暢談自己對詞的感受和體驗。詩歌語言的分析是零散而瑣碎的,抓住重點詞語,是解讀這首詞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