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教學設計
如此 古:像這樣 今:這樣
延 古:請 今:延長.延伸
(3)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4)一詞多義
舍:舍棄 房子 乃:于是,就 竟然
具:都 詳細地 志:作標記 所作的標記
遂:終于 于是,就 尋:尋找 隨即,不久
(5)同義詞
具、悉、咸、皆:都 緣、扶:沿著 云、道:說 乃、遂:于是
(6)成語:世外桃源、豁然開朗、雞犬相聞、怡然自樂、無人問津等。
3.課文翻譯,講述桃源故事。
五、本課回顧,各說收獲
這節課學到現在,相信大家都有收獲,請你將本課所采摘的知識之果與大家分享吧!
六、布置作業 ,鞏固遷移
1. 查字典,弄清文中成語的意思。
2. 用現代漢語把《桃花源記》改寫成一個故事,或就其中的某個部分,加以想像,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
3. 練習背誦課文,能背多少是多少,盡自己最大努力。
板書設計
桃花源記(陶淵明)
線索:漁人的行蹤 順序:時間
漁人緣溪行,欲窮桃花林(發現)
舍船從口入,欣賞桃源景(進入)
應邀得酒食,了解桃源人(訪問)
既出說如此,不復得其路(離開,再尋)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
1. 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如作者、字詞句的意思和用法、線索、順序、故事內容等方面。
2. 展示背誦成果,此時的你,覺得桃花源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二、品讀課文
第一段:故事開端,寫漁人捕魚時偶然發現桃花林的經過。
1.漁人怎樣發現桃花源的?為什么會“甚異之”?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豁然開朗。 漁人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廣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見,因此“漁人甚異之”。 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點,開篇就渲染出一種神秘色彩,扣人心弦,為下文寫漁人進訪桃花源作了鋪墊。)
2.作者怎樣描寫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夾岸數百步……落英繽紛。 為寫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氣氛,也為寫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