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聽。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至1976年),字潤之。湖南省湘潭縣韶山人。出身于富農家庭,9歲進入私塾讀書,17歲考入湖南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18歲考入湘鄉駐省中學讀書。讀了半年,為響應辛亥革命,投筆從戎,在湖南新軍當列兵。半年后退出。又在長沙街頭流浪了大半年,近20歲時,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預科讀書,25歲畢業,為組織湖南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間,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管理員,得到李大釗等人幫助,開始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思想影響。從此走上了不平凡的革命道路,最后成為20世紀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偉大人物。從他早年的生平,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迪:1、讀書方能改變命運。如果毛澤東輟學經商,或者回家務農,就不可能走上偉人之路。2、要到最好的學校讀書,結交最好的老師和同學。3、要有一技之長,多看報,多了解時事。4、30歲以前能找到一生的信仰。
教學目標三:介紹詞的常識及本詩的寫作背景(時間5分鐘)
一、詞的常識:
詞產生于唐,流行于五代,極盛于宋代。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詞的一段叫一闋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闋、上闋、上片,第二段叫后闋、下闋、下片。
沁園春是詞牌名。所謂詞牌,就是指唐宋時代經常用以填詞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樂曲的原名。沁園為東漢漢明帝為他的女兒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園林,據《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沁水公主的舅舅竇憲倚仗其妹貴為皇后之勢,竟然變相強奪公主田園,后人感嘆其事,多在詩中詠之嘆之,漸成“沁園春”這一中國文人所鐘愛的詞牌。
這首詞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之后,領導全黨展開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塬 yuán :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呈臺狀,四周陡峭,頂上平坦。)上視察地形,欣賞“北國風光”,過后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后《新民晚報》公開發表,迅速在人民當中廣為傳頌。
教學目標四:誦讀、背誦詞的上闋。(15分鐘),培養學生朗讀能力和記憶能力
教學過程:1、老師范讀或播放該部分的錄音
2、抽學生朗讀
3、糾正讀錯的字音。如分(fèn)外
4、根據課文注釋,把握本闋詞的大意:
北方的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眺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河水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連綿的群山好像((一條條)銀蛇一樣蜿蜒游走),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似乎想要與蒼天比試一下高低。等到天晴的時候,(再看紅日照耀下的白雪,格外的嬌艷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