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陳涉世家
②課文共3段,各寫了什么內容,是按什么順序組織材料的?
課文第1段先簡介陳勝、吳廣其人,而后側重介紹陳勝是個素懷大志,有反抗精神的人。第2段先交代引發陳涉、吳廣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說明農民起義暴在什么情況下爆發的。接著寫起義的籌劃過程,說明陳勝不但敢于斗爭,而且有斗爭智謀。第3段寫陳涉、吳廣發動起義,勝利進軍,并建立政權的經過,顯示了農民起義的偉大力量和歷史意義。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課文先介紹被立傳人物的概況,再敘述被立傳人物的史實。敘述史實又依著農民起義的經過,即起義發生的原因、經過和起義后的浩大聲勢順序組織材料。這樣既有傳記的特點,又使記事脈絡清楚。
5分析課文第1段
教師領讀或學生自讀課文后,參閱注釋理解文義。討論的這段文字介紹了陳勝的哪些情況,是通過什么手法介紹的。
這段文字除簡介陳勝、吳廣的姓名籍貫外,側重介紹了陳勝的出身和性格,重點是以記敘陳勝與別人對話的手法表現陳勝不安現狀。胸懷大志,有政治抱負的性格特點。“陳涉少時,嘗與人擁耕”,說明陳步是個無田無地靠幫別人打工為生的貧苦農民。“悵恨久之”,表明陳勝對自己所處的傭耕地位怨恨不滿。而對話中的“苗富貴,無相忘”,表達了陳勝極想改變現狀,擺脫貧困的愿望,也反映了他其有樸素的階級友情。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則通過形象的比喻,道出陳勝懷有遠大的志向。這樣課文開篇就讓讀
者了解陳勝雖然出身低踐,但卻有反抗精神,胸懷大志,不同常人。
6.課后練習與思考:
①指出下邊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
一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擁者笑而應曰
在來視之,覺無異能者
輟耕之壟上
悵恨久之
藏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②閱讀課文,參閱注釋,預習第2、第3段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分析課文第2、第3段,了解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的原因、經過和起義后的浩大聲勢。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提問抽查,集體補充:簡介司馬遷和他的《史記》。
2.提問抽查,集體補充:陳勝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點。
3.教師歸納:課文第1殷介紹陳勝傭耕出身,又通過對話表現他有要擺脫貧困,干一番事業的雄心大志。這是介紹被立傳的人物。接下來寫被立傳人物所經歷的史實,以印證被立傳人物的性格特點。于是課文第2、第3段轉入寫陳勝、吳廣所領導的農民起義。本課時我們了解這次農民起義的原因和經過,討論陳勝在起義中所表現出來的性格,以及這次起義的歷史意義。
(h)分析課文第2段。
1.教師領談或學生自讀課文后,參閱注釋理解文義,并注意下邊加點詞的意思:
為(wei2)屯長:作為。度(duo)已失期:猜想、估計。陳勝、吳廣乃謀曰:于是,就。吾聞二世少子也:小兒子。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是。判斷動詞。上外使將()兵:上:皇上。將:率領。今或聞無罪:有人。項燕為(wei2)楚將:是。判斷動詞。或以為亡:逃跑。為(wei4)天下唱:向、對。吳廣以為然:對的。有功:建立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