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教學反思(精選2篇)
陳涉世家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緊緊圍繞著課程標準對文言文的要求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并且有效地兼顧了各個層面的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和學習效果的檢驗。質疑、探究、有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且使學生在發現中學習,在成功的體驗中進取。
總之,這堂課作了兩點嘗試:
1、 重在傳授方法。
2、老師重在啟發,學生重在參與。
陳涉世家教學反思 篇2
開學的第一天,學生還沒有從假期中走出來,對于課文內容更是一無所知,所以在講這篇課文之前,先以“說書”的形式,跟課文有關系的,以陳勝起義為線索,中間穿插的社會背景(秦始皇中央集權統治)、當時形勢(秦二世篡位陰謀、項燕項羽項氏家族)、作者司馬遷的悲慘遭遇(李陵事件的牽連),《史記》名字的由來,《史記》的分類,相關歷史、古代文學史的有關知識穿插,講歷史故事,學生都很有興趣聽,不停的問這問那,也有知道的同學,爭著起來講,有這些做了鋪墊,對于文章的內容,讀兩遍學生基本就弄明白了文章的大義,看著原文大體意思能夠說出來。
最后一節課分析了一下文章的結構,每一環節,學生能夠體會出來陳勝的性格,最后自己能夠總結概括出,陳勝是怎樣的一個人,所有的問題擺在黑板上,學生比較喜歡自己去找答案。
這一課上完之后,自己的一點小收獲就是,拓展與古文與之相關的種種知識,知識的聯系和穿插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但同樣也存在問題,這需要把握一個尺度,若課外的知識講多了,會不會影響課堂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故事聽完就完,基礎知識記得不牢固,反而適得其反的結果,另外,在穿插與之相關的課外知識,知道的學生少之又少,看過《史記》的兩個班就一個人,可以看出學生在這一方面知識的匱乏,有沒有一種有效途徑,讓學生對這種感興趣的歷史人文知識,自己動手找資料上網,主動去查閱,這樣一來,學生在找的過程中既可以學到知識,也能拓寬視野,激發興趣,自主地學習,老師做一個補充和引導的角色。
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還得靠學生自己,需要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讓他們感到學習古文是一件快樂的事,和學生交流,適當的鼓勵,慢慢培養他們學習古文的興趣。這是上完這一課后的想法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