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教案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高爾斯華綏及其創作。 2.分析鞋匠格斯拉的人物形象,認識人物身上體現出的人類社會的優秀品質。 3.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 1.學習小說中如何通過細節來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形象。 2.學會聯系作家及時代背景正確解讀文學作品的內涵。 情感態度價值觀: 更深層地理解格斯拉先生的“品質”,構建現代社會生存下的正確價值觀,塑造自我的完善人格。 【目標重點、難點】 1.分析格斯拉這一人物形象,理解他身上閃現的優秀品質。
2.領會作者在人物描寫中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3.鑒賞小說的細節描寫。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預習及交流 關于作家及時代背景的簡單介紹
約翰·高爾斯華綏(john galsworty,1867—1933),英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在牛津大學學過法律。他的文學生涯開始得較晚,三十歲(1897年)發表處女作,19xx年長篇小說《有產者》問世,奠定了他成為英國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寫了大量作品,幾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說和一個劇本。193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高爾斯華綏最重要的作品是兩組三部曲:《福爾賽世家》(《有產者》《進退維谷》《出讓》)和《現代喜劇》(《白猿》、《銀匙》、《天鵝曲》)。這兩組長篇小說通過對一個資產階級家族興亡史的描寫,反映了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英國資產階級走向墮落和腐朽的歷史。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英國資產階級的典型人物,揭露了他們的丑惡靈魂。他的作品注意塑造典型性格,文筆自然流暢,描述細致深入,語言簡潔確切,筆調含蓄譏諷,表面看似冷漠,實則愛憎分明。與同時代的英國作家相比,他的藝術成就和批判現實的深度是比較突出的。 《有產者》(1906)是高爾斯華綏的《福爾賽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書中所描寫的福爾賽世家正處于由興盛到衰落的轉折時期。福爾賽一家是金融家、交易所經紀人、擁有房地產或者股票的資產階級,他們對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對衣食住行、家庭關系,對殖民地、不列顛帝國等都形成了本質上相同的看法,這就是書中所講的“福爾賽精神”,它的主要特征是“緊抓住財產不放,不管是老婆,還是房子,還是金錢,還是名譽”。 《有產者》中的主人公索米斯被作者稱為“福爾賽軍隊的先鋒”。他把一切東西都當作商品、當作資本,每看見一幅名畫、一件古玩,總要想到這在拍賣行里能拍賣上多少錢;他買地造屋,首先考慮的是地價會不會上漲,房子將來能不能賣上高價。在對待妻子伊琳的態度上,更加明顯地暴露了這種觀念。他看中了美女伊琳,想占為己有,便用金錢收買了伊琳的后母,達到了目的。但他并沒有把伊琳看作有獨立人格的人,只是象收藏名畫一樣占有她,自己則由于"在全倫敦人面前感到是這個尤物的占有者“而沾沾自喜,自覺身價百倍”。婚后,他象保護自已的財產一樣緊盯著她,不讓她與別人接觸。當他發現伊琳不愛他、甚至恨他時,他認為這簡直是違反了一切法律中最基本的規定--財產法,便想在鄉下造一所別墅把她禁錮起來。當伊琳愛上建筑師波辛尼以后,他堅決不同意離婚,而用蠻橫手段“行使了丈夫的權力”,還卑鄙地利用建筑別墅的財務糾紛向法院控告波辛尼,造成了波辛尼走投無路、神志恍惚、被馬車撞死的悲劇。小說對于福爾賽一家表面上一團和氣、你來我往,骨子里勾心斗角、互相猜忌、幸災樂禍的自私心理,也作了細致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