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質》教案
12-21小節“有些靴子做好的時候就是壞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這雙靴子的工錢” (講究誠信 追求完美 ) 25、26小節:“這些大公司真不顧體面,可恥!他們利用廣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壟斷去了。我們熱愛靴子,但是他們搶去了我們的生意。事到如今——我很快就要失業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過后你會明白的。” (對不顧體面不誠信的大公司無比蔑視和憎恨。) 注意:格斯拉先生是一個鞋匠,他絕對是一個出色的手藝高超的鞋匠,他能做頂好的靴子,這是他最顯著的特點之一。他做的靴子,用文章中的話來講就是“只有親眼看過靴子靈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樣的靴子——這些靴子體現了各種靴子的本質,確實是模范品”,小說的開始作者就向我們描述了陳列在格斯拉先生櫥窗里的幾雙近乎藝術品的靴子,請齊讀第二小節中的這五行文字,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手藝高超的格斯拉先生的杰作。 (3)這幾雙代表著格斯拉先生的精湛手藝的美麗靴子在小說中一共出現了三次,還有兩次是在什么情況下寫到的?前后對比來讀,你有怎樣的體會? 明確:28小節,格斯拉的店堂失掉了另外一間鋪面,“那幾雙常見的舊靴子已經失去了孤高的氣派,擠縮在單獨的櫥窗里了”,對比第一次,感覺有些凄涼,也讓人對格斯拉先生的命運隱隱地擔心。 54小節,格斯拉先生已經死了,店鋪過戶給了別人,“櫥窗里照樣陳列著細長的輕跳舞靴、帶布口的漆皮靴,以及漆亮的長筒馬靴”,這個能做出頂好靴子的鞋匠凄涼地死去了,只留下了自己用心用生命去制作的靴子,格斯拉先生的杰作成了別人的樣品,大概是已經沒有人可以做出比這些靴子更好的靴子了—— 令人有無限哀嘆的感覺。 4.主題探討: (1)這樣一個手藝高超、樸實嚴肅、踏實誠信的鞋匠最后餓死了,這在當時的社會中究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怪事還是一個必然的悲劇?結合大家課前對作品背景資料的查閱了解,來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明確:這是一個必然的悲劇,因為格斯拉先生恪守的原則恰恰是被這個追求利益講究表面浮華的虛榮的虛偽的社會所遺落的東西,格斯拉先生明知自己要失業了,也不愿意偷工減料,反而將靴子越做越結實經穿,格斯拉先生不懂變通,不懂經營,不打廣告,他的一切做法都與這個社會顯得那么格格不入,他的死是必然的悲劇。 (2)作家講述這樣一個悲劇,塑造這樣一個人物,僅僅是為了讓我們為格斯拉先生灑一把辛酸淚么?格斯拉先生經常斷炊,后來餓死,因為最后他失去了所有的顧客。人們不再去定做格斯拉先生的靴子了,因為“顧客可不愿意等待呀”,這是那個年輕人所講述的原因。 這是最根本的原因么?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發現原先人們對格斯拉先生以及他的靴子是怎樣的態度?找出原文依據,把它大聲讀出來。 后來人們不去定做格斯拉的靴子了,你認為其中還有著怎樣的原因?這些人在格斯拉的悲劇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明確:除了不愿意等待,人們對靴子的質量也不是那么看重了,“好像不要結實靴子了”,在大公司的廣告誘惑下,人們的價值觀念開始發生了變化,人們適應了也進一步地去推動了這個社會的發展,人們再也無法理解格斯拉先生這個固執和怪異的老頭了。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人們遺棄了格斯拉,積極順應了這個物質社會發展的人們在一種無意識里把這個“像皮革一樣”“死板板”的老鞋匠推到了不可逆轉的悲劇命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