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兒的信》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了解書信的寫法;繼續完成詞語、名言警句和文學常識的積累。
2、了解愛情的真諦,感受偉大愛情的美好。
3、進行愛情教育,幫助學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確把握萌動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利用課文內容對學生進行一次愛情教育;讓學生明白只有懂得愛的真諦,才會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
【教學媒體】
幻燈片、幻燈機。
【其他】
1、讓學生搜集有關蘇霍姆林斯基的生平簡介、重要著作,了解其教育思想。
2、搜集有關愛情的名言警句。
3、問問家長:“愛情是什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設計意圖一、設疑導入
1、莎士比亞曾經在一首詩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告訴我,愛情生長在何方?是在腦海,還是在心房?她是怎樣發生?它又怎樣成長?”這是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可能也是同學們想知道的。當你遇到這樣的疑惑時,你問過你的父母嗎?為什么?
2、當蘇霍姆林斯基14歲的女兒向他提出這個問題時,蘇霍姆林斯基可能會怎樣回答呢?激發探究興趣。二、調動積累,實現資源共享
1、誰來介紹一下蘇霍姆林斯基這位教育家的生平、重要著作、教育思想等等?
2、大家很會學習,會搜集資料也是一種能力。今天我們就有幸與這位偉大的教育家對話。請大家看《致女兒的信》,看看這位教育家在信中是如何與女兒對話的,如何與處于花季中的我們對話的。作者用書信的形式來回答女兒的問題,有哪些優勢?鼓勵學生多渠道地獲取信息和資料,增強閱讀積累,拓寬語文視野。
讓學生體會到書信的特點。
三、瀏覽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請學生速讀課文,思考:我們在朗讀時要以怎樣的語氣才能表現父親寫信時的心理?(關愛、高興)何以見得?
2、我覺得大家是幸運的,這篇文章是第一次選入我們的語文課本。在我們讀書時是談“情”色變,生怕老師和家長誤認為思想不純潔。今天我們與蘇霍姆林斯基談論“愛情”這個話題,可謂是時代的一大進步。愛情一直是人類傳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地老天荒,海枯石爛,由愛情而演繹的故事,更是那樣驚心動魄。無論哪個時代,愛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許諾。正值花季的少男少女,必然對愛情充滿了好奇和遐想。不知大家敢不敢談論這個話題?尤其是要大膽、大方、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敢不敢?
3、敢,這是大家成長的標志。請再讀課文,思考:“我”為何沒有正面回答女兒的提問,卻說到了我的少年時代和祖母瑪利亞所講的故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有誰來為大家概述這個充滿詩意的故事?并請學生點評。
5、故事中為何要把這對男女的愛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時間歷程中去表現呢?這說明了什么?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維系了他們的愛情?“愛情”“忠誠”“心靈的追念”這三者之間有什么聯系?為什么把它們放在一起來解釋“愛情”?
6、作者把三者視為愛情的三位一體,他在文章的結尾告訴我們該如何對待愛情?走進作者。
提出對話要求:大膽、大方、大聲地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突破難點。
指導篩選信息。
抓關鍵詞語進行揣摩分析。四、精讀課文,進行多方對話
1、學生齊讀最后兩段。
2、這句話道出了愛情的真諦。文中還有許多含義深刻的語句值得好好品味。請再讀課文,提出自己在閱讀中遇到的難題霍值得揣摩的語句,與大家交流。(學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