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中考語文考點復習教案
不過別人都說我胖得“可愛”。每當我聽到這句話,心里就暗暗得意,但臉上的表情卻是痛苦的。回到家,自然是迫不及待地站在鏡子前,看著鏡中的我,側面、正面的自我欣賞個夠。瞧,我有著濃濃的眉毛,忽閃忽閃的大眼睛,一頭短發甩來甩去。“嗯,挺漂亮,是不錯!”我這樣評價著自己。看,我的虛榮心就是這么強!
我自小在四面有山的鄉村長大,自然也就少不了東山夏天偷梨子、西山春天采花之類好玩的事。我那時很瘋、很野,直到現在我也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長大了,多看了幾本書,便迷上了書中那些文靜的少女,認為她們很可愛。于是我刻意在言行上模仿她們,想把瘋野的自己改造成一個“笑不露齒”的文靜少女,所以有事沒事就在鏡子前研究起來:微笑時嘴唇上彎的程度——只能露出上排牙齒兩顆半,這樣看起來比較文靜。但是,我這個研究成果在應用時,實在難以維持兩秒鐘。說到得意的地方,我就會笑得東倒西歪,嘴巴張得大大的,發出“哈哈”的怪笑聲。唉!我可真是個難以改造的瘋丫頭!
你甭看我愛笑,就認為我是個快活無比的人。我愛笑,也愛哭。媽媽疼姐姐的時候,我就像受了委屈似的躲在房間里哭。若是看那些比較傷感的文學作品,那眼淚更是如大河決堤。有一回,看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呀!那眼淚就像“三月里的小雨,嘩啦啦地下個不停”。
我經常雙手托腮想許多事。想多了,難免會有些惆悵和憂郁。每當這時,我就拼命甩甩自己的那頭短發,再擠出一個灑脫的微笑。有時心血來潮,還會一個人跑到山上,拾一塊小石子,嚇飛棲在樹上的小鳥,再得意地打幾個響指,或找幾個鼻尖下流著兩條“黃河”的“忘年交”來一陣熱鬧的“老鷹抓小雞”。我倒也挺有“阿q”精神的。本來嘛,世上沒有過不去的河,我干嗎整天陰著臉?
我一天天長大,興趣也一天天變化。惟獨不變的興趣是看書。我對書不只是有興趣,而且“癡迷”。一本書拿在手里,就不管天昏地暗,直看到眼皮子下沉,才肯闔眼,我就這樣像被書灌了“迷魂湯”似的。看書的時候,我最希望有瓜子、花生之類的小吃,美其名曰:“眼福、口福一起飽。”
這就是我——一個從來不唱“小小的我”,愛哭愛笑,憂郁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女孩子。
(選自南方出版社《初中生優秀新作文》 作者:吳元華)
[例文評點]
說此文構思精巧,我想你應該贊同。你看,作者在輕松侃著自己“光榮減肥史”的時候,竟能巧妙地道出自己愛哭、愛笑、愛玩、愛美的性格;你再看,作者詳寫我愛美、愛讀書這些積極方面,略寫我愛玩愛嫉妒這些不太好的方面,既完整地勾勒了自我形象又突出了“我”的可愛。還有文章開頭引用的歌詞、諺語以及文中那輕松活潑、歡快詼諧的語言,這些都值得我們叫好呢!
[例文參讀]
我的歡樂
人,昏沉沉,我的心也被感染。過慣了學校生活,想從這緊張中掙扎出來,于是便出來走走,想找回失去的歡樂。
整日埋在書中,兩耳不聞窗外事,竟不知如何找回歡樂。此時,我的腳卻不由自主地挪向我的家。
我走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踩著辛酸,踩著希望,踩著千百年來祖輩們的足跡,慢慢走向村子,仿佛那塵封已久的快樂就在那兒,就在那生我養我的那片土地上。
我一下子回想到童年:也是這種天色,也是這條小路,一個背著書包的小男孩,用小小的手抓著大大的刀在土疙瘩上劃著刻著,那專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刻一件藝術品,在刻一件美好的事物。“土疙瘩刻泥人,刻個泥人像瘟神。”家鄉的童謠此時在我腦海中依舊清晰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