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 筆記 要點
翻譯:我只希望在亂世里茍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
(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翻譯: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 ….因此有所感而情緒激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
(7)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翻譯:在軍事上失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緊迫的關頭奉命出使 。從那時到現在二十一年了
(8)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譯:先帝知道我謹慎小心,所以先帝在臨死的時候,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
(9)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翻譯: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職責本分。
(10)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靈。
翻譯: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興復漢室的任務托付給我,如果沒有成效就給我判罪,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翻譯:不應該隨意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忠言進諫的道路!
四、理解記憶:
(1)、賞罰同一標準: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2)、三條建議是:①開張圣聽(廣開言路);②嚴明賞罰;③親賢臣,遠小人( 親賢遠佞)
最重要的一條是:親賢臣,遠小人
(3)、分析形勢:① 不利的客觀條件: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觀條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作者志趣(無意功名、淡泊名利):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5)、臨危受命(創業艱難、患難與共的經歷):“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6)、先后漢興衰原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7)出師目標(“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庶竭駑鈍、 攘除奸兇, 興復漢室,
還于舊都
(8)三顧茅廬(追隨先帝驅馳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9)表達感情: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默寫形式:
(1)、諸葛亮集》中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兩句“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一致。
(2)、上級任命鄭興為廠長,以拯救瀕臨倒閉的工廠,人們說鄭興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五、理解:
1、作者回憶對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三件大事:
三顧茅廬 臨危受命 臨崩寄大事
2、分析形勢的原因:
指出先帝創業艱難,希望后主發憤圖強,繼承父志,復興漢室
3、自述身世的目的:
(1)、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劉氏父子的真摯感情。
(2)、指出創業艱難,勸勉后主發憤圖強,復興漢室
4、寫作特點:
(1)、以議論為主,陳述意見提出政治主張,兼記敘身世,追隨先帝的原因,以身許國的經過,字字句句蘊含作者報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議論記敘抒情相結合。有極強的說服力與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