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了解伏爾泰對人類歷史的卓越貢獻,尤其是他在思想史上的貢獻。 2、體會雨果充滿激的、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
3、通過朗讀,體會人們對伏爾泰的崇高敬意,感受偉人的魅力,接受自由、平等、正義等思想的熏陶。
【教學重點及實現措施】
1、理解伏爾泰的歷史貢獻及啟蒙思想的偉大意義。
(這既是文章重點,也是難點,可以通過介紹背景、作者生平來輔助了解,也可以通過反復地閱讀課文,提出問題,加以討論,促使學生理解。)
2、通過朗讀,體會雨果充滿激的、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
(作為一篇演講,本文詩化的語言風格,澎湃的激浪潮和閃耀的思想光輝,使它成為朗讀教學的難得材料,要把朗讀的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通過讀來感受、理解、欣賞精彩的語言和澎湃的激。)
【教學難點及突破方法】
1、學生對時代和思想背景的陌生,不清楚啟蒙運動在西方歷史上的重大意義,因而很難理解雨果對伏爾泰的高度評價、對啟蒙思想的當代闡發,很難激起感情共鳴。
⑴結合《世界歷史》,讓學生了解背景情況,或讓學生在上課前分工查找資料,或者教師進行比較詳細的說明。
⑵可通過講述“伏爾泰之死”“卡拉斯事件”等故事,激起學生了解時代與思想背景的興趣,盡量不要跟學生照搬歷史或哲學教科書上的抽象概括。
⑶如果學生對啟蒙思想(如弘揚理性、反對宗教、提倡人權)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也可以把重點和突破口放在“正義感”方面,即伏爾泰為弱勢人群吶喊、奮爭的行動。
2、在總結伏爾泰的貢獻時,學生可能不太好把握,尤其是對他在思想史上的貢獻不容易明了。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注意:伏爾泰與黑暗勢力斗爭的武器是什么?“筆”的寓意是什么?演講開頭所說的伏爾泰完成的使命是什么?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通過朗讀,體會雨果充滿激的、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
2、置疑法:
通過朗讀,體會雨果充滿激的、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風格。
3、點撥法。
4、討論法。
5、合作法。
6、探究法。
【教學輔助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778年,“教導人們走向自由的”的“法蘭西思想之王”伏爾泰與世長辭,“一顆巨星隕落了”。一百年后,另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斗士──維克多雨果站在紀念伏爾泰百年冥誕的講壇上,發表了一篇激澎湃的演講。讓我們一起走近偉人,去領略這兩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輝。
二、檢查學生預習
1、注音:
隕柩睿恪
2、解詞:
隕落靈柩睿智凌駕黎民百姓恪盡職守
三、教師介紹
多媒體課件出示:
1、伏爾泰:
原名弗蘭蘇阿,馬利•阿魯埃;伏爾泰是他的筆名。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旗手,被譽為“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他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自小受過良好的教育。他父親是法律公證人,希望他將來做個法官,但他對文學發生興趣,后來成了一名文人。
伏爾泰經歷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個封建王朝的統治,目睹了封建專制主義由盛轉衰,親身感受到了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腐朽和反動。他深刻地;預見到革命必然到來,他對朋友說:“我周圍發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撤下革命的種子,盡管我自己未必成為革命的見證人,但它是必然要到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