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詩兩首》教學設計
三、布置作業新課標第一網
熟讀成誦,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第二課時
一、作者簡介
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葉賽寧(1895~1925),俄羅斯詩人。出身于農民家庭,教會師范學校畢業后,在莫斯科當店員和印刷廠校對員。1916年在白俄軍隊服役,1917年二月革命后離開軍隊,加入左翼社會革命黨人的戰斗隊。早期詩描寫農村自然風光,贊美宗法制農民生活,曾參加意象派文學團體,作品中流露悲觀情緒。十月革命后的部分詩作,試圖反映新的革命生活,但仍留戀革命前農村的田園生活,鐘情于烏托邦式的“農民的天堂”。他的抒情詩感情真摯,格調清新,并擅長描繪農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極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最后在精神憂郁中自殺。
二、賞析,歸納這首詩的內容,并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意境美
第一節:寫夜的靜謐;
第二節:寫溪水的歌唱;(以動寫靜 靜謐)
第三節:寫月光下大自然的美麗;(美麗)
第四節:再次寫到美麗的月色。
三、結合課后練習二訓練
1、用自己的話,描繪所寫的夜景。
2、這首詩傳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四、反復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中所描繪的美景
五、布置作業
【練習說明】
1、《蟈蟈與蛐蛐》一詩中,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你是怎樣理解的?
此題意在讓學生感受這首詩所描繪的景象,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詩的主旨。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做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2、反復朗讀《夜》,完成下列各題:
、拧∮媚阕约旱脑挘枥L一下詩中所寫的夜景。
⑵ 這首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恰∵@首詩與郭沫若的《靜夜》給你的感受有什么異同?
此題意在讓學生體會詩中所寫夜景的特點和蘊含其中的詩人的情感。
明確:
、拧∮米约旱脑捗枥L詩中所寫的夜景,要注意夜景靜謐而美麗的特點。
、啤鬟_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⑶ 這是同題材詩的比較。這兩首詩都描繪了靜謐的夜景、美麗的月色。葉賽寧的《夜》全篇描寫眼前的實景,從中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郭沫若的《靜夜》在寫景的基礎上轉入想像的世界,引出詩人對神話傳說的遐想。對這兩首詩,可從具體內容、景物描寫、語言特點、感情意蘊等方面進行比較。重在讓學生體會,不求面面俱到和過細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