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解析:古體詩集(二)
第三層(末四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歷代王朝的或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論。三層意思環環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怎樣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边@句話?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笔侨,是全曲主題的開拓和深化。在否定歷史的同時,也否定了積極有為的人生態度。正因為最后兩句就使得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題材的其它作品。這首曲可貴之處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關懷,有對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與關懷。
“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滅亡之際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興”,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興”必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興起時,筑長城,開馳道,造官室,勞役繁重,百姓受盡了苦。“興,百姓苦”一句,發人所未發,深刻而警策。興則大興土木,亡則兵禍連結,不論“興”、“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十八、 己亥雜詩(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作者簡介
龔自珍,清末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又字璱人,號定庵;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盦,又號羽琌山民。漢族著有《國語注補》、《三禮圖考》、《兩漢書質疑》、《楚辭名物考》等書。母段馴,著名小說家段玉裁之子,著有《綠華吟榭詩草》。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賞析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十九、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登上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那悠悠愁思(絲)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作者簡介:
李煜,南唐后主。李煜詞以被俘為界分前后兩期,前期詞作多描寫宮廷生活與男歡女愛,香艷精致,才情蘊藉;后其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郁哀婉,感人至深!断嘁姎g》便是后期詞作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前言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是作者被囚于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于他宮廷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后,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