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語文詩歌鑒賞方法解析:古體詩集(二)
該詩與一般的登高詩不同。這首詩沒有過多的寫眼前之景,只寫了塔高,重點是寫自己登臨高處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遠”的哲理。這與王之渙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相似。前者表現一個政治變革家撥云見日、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后者表現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勵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與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脈相承,表現技法極為相似,王詩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蘇詩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們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為沒有全面、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兩者都極具哲理性,常被用著座右銘。
作者簡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謚號“文”,又稱王文公。其政治變法對北宋后期社會經濟具有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等。
十五、 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苦辛,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年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身世遭遇好似驟雨里的浮萍。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汗青。
詩作鑒賞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臨生死關頭,回憶一生,感慨萬千。干戈寥落,是就國家整個局勢而言。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著對茍且偷生者的憤激,對投降派的譴責!
如果說首聯是從縱的方面追述,那么,頜聯則是從橫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涼的自然景象喻國事的衰微,極深切地表現了他的哀慟。亡國孤臣有如無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無所依附,這際遇本來就夠慘了。而作者再在「萍」上著「雨打」二字,就更顯凄苦。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坎坷不平的一生。本聯對仗工整,比喻貼切,形像鮮明,感情摯烈,讀之使人愴然!
五六句緊承前意,進一步渲染生發。這一聯特別富有情味,「惶恐灘」與「零丁洋」兩個帶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對,而又被作者運用來表現他昨日的「惶恐」與眼前的「零丁」,真可謂詩史上的絕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國之恨、艱危困厄渲染到極至,哀怨之情匯聚為高潮,而尾聯卻一筆宕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氣勢、高亢的情調收束全篇,表現出他的民族氣節和舍身取義的生死觀。結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壯,由郁而揚,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壯歌。本局中表現了詩人為了讓國家寧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氣節。
作者簡介
文天祥,原名云孫,字履善,又字宋瑞, 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抗元名將。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氣歌》《過零丁洋》。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