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伊達的理想(精選4篇)
奧伊達的理想 篇1
這篇小說生動地記敘了奧伊達在追求理想中成長的幾樁趣事,塑造了一個既天真、頑皮、好奇、聰慧,又具有獨立、自主、創新意識和執著追求精神的兒童形象,藝術地展示了當代兒童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向父母及社會提出如何教育孩子這一社會問題。 一、基礎知識積累 1.下列字注音。 歧視(qí) 臉頰(jiá) 唬(hǔ) 募捐(mù) 舷窗(xián) 狡黠(xiá) 挑釁(xìn) 欽佩(qīn) 哽咽(yè) 2.形近字 ┏嫌(xián)嫌棄 ┏募(mù)募捐 ┏溜(liū)溜冰 ┣謙(qiān)謙虛 ┣暮(mù)暮色 ┗遛(liù)遛街 ┣歉(qiàn)道歉 ┣墓(mù)墳墓 ┗賺(zhuàn)賺錢 ┗幕(mù)幕布 3.多音字 ┏(hé)平和 ┏(shā)煞車 ┏(xīng)興盛 ┏(ké)貝殼 ┃(hè)應和 煞┫ 興┫ 殼┫ 和┫(hú)和了 ┗(shà)煞費苦心 ┗(xìng)興趣 ┗(qiào)地殼 ┃(huó)和面 ┗(huò)和藥 4.詞語解釋 【面紅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臉上發紅的樣子。 【陰陽怪氣】(性格、言行等)乖僻,跟一般人不同。 【聲嘶力竭】嗓子喊啞,力氣用盡。形容拼命叫喊,呼號。 【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 【歧 視】不平等地看待。 【怒氣沖天】形容非常憤怒。 【 唬 】虛張聲勢、夸大事實來嚇唬或蒙混人。 【壯 舉】偉大的舉動;壯烈的行為。 【大名鼎鼎】名氣很大。 【募 捐】募集捐款或物品。 【煞有介事】像真有那么一會事似的。 【舷 窗】飛機兩側,密閉的窗子。 【露 馬 腳】比喻隱藏的事實真相泄露出來。多用作“露馬腳” 。 【鄭重其事】形容態度嚴肅認真。 【挑 釁】借端生事,企圖引起沖突或戰爭。 【齊心協力】思想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欽 佩】敬重佩服。 【悉 心】用盡所有的精力。 5.文學常識真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國)作家。本文的主人公____________,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兒童形象。 (2)主人公的名字是____________取的,在這之前,爸爸叫他____________,媽媽叫他____________。 (3)文章在敘述過程中是按____________的順序,分別經歷了這樣的幾件事:幼小時,____________;小學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學時,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凱瑟琳.奧尼爾 澳大利亞 奧伊達 天真聰慧 獨立自主 執著追求 (2)他自己 拜倫 杰克遜 (3)成長 給自己取名字 看電影買票 去北極探險 做有愛心的公民 二、課文學習 1.作者回顧 【明確】本文作者是凱瑟琳.奧尼爾,澳大利亞作家。本文選自《外國兒童文學名作導讀本.小說卷》。文中的主人公是奧伊達,小說生動地記敘了奧伊達在追求理想中成長的幾件事情,塑造了一個天真聰慧、獨立自主、執著追求的兒童形象。奧伊達的理想啟發人們應如何做好父母。 2.奧伊達的理想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他始終不懈的追求是什么? 【明確】奧伊達的理想經歷了許多變化。很小的時候,就堅持自己取名;上小學時,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權;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極探險,成為未來的一名探險家;上中學后,在父母的啟發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應成為一個有愛心的公民。變化的原因是奧伊達有著一種不懈追求的精神。奧伊達的理想幾經變化,但他始終不變的追求是“獨立、自主、創新”。 3.“事實上,他一出生,他的爸爸媽媽就為他取名字這件事爭得面紅耳赤”,你是如何理解的,請說說自己的觀點。 【明確】奧伊達的爸爸熱愛文學,就叫他“拜倫”,媽媽喜歡大明星,就叫他“杰克遜”,可見他一出生,父母都把他作為自己的全部希望,這充分體現了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事實上,名字一方面是個符號,另一方面大多也確實都寄托著父輩殷切的希望,而且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特殊的名字。作為我們本人,應該理解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良苦用心,力爭名如其人。但父母也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下一代。 4.結構分析 (1)劃分本文層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有73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9):故事的開端,寫小時候的奧伊達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堅持為自己取名為“奧伊達”。 第二部分(10-23):情節的發展,寫上小學時,奧伊達不要特權,堅持父母為自己買電影票。 第三部分(24-60):情節的高潮,寫奧伊達混上去瑞典的飛機,去北極探險,雖沒成功,可在父母、同學的眼中,成了未來的探險家。 第三部分(61-73):情節的結局,寫奧伊達在父母的啟發下,懂得了做人首先應成為一個有愛心的公民,并獲得了真正選擇上的自由。 (2)結構圖: ┏ 給自己取名——開端(幼小) ┓ 奧伊達的理想┫ 看電影買票——發展(小學) ┣ 理想有彈性 ┃ 去北極探險——高潮(小學) ┃ 切莫定終身 ┗ 做有愛心公民——結局(中學)┛ 三、深入探究 1. 寫作特點分析 【明確】 (1)圍繞中心,選材精當。 文章較好地選擇奧伊達成長過程中的幾件小事,塑造了奧伊達獨特的個性,為表達中心作好了鋪墊。 (2)輕喜劇的筆法。 這種寫法主要是用在奧伊達形象的塑造上,如開頭的取名字,及后面的爭取不要特權,要買電影票,和去北極探險等一系列的細節,表面上看過于夸張,甚至引人發笑,但正是這種筆法,才更符合奧伊達的年齡,更能突出他天真、頑皮、好奇、聰慧的天性,使得奧伊達這一兒童形象更真實、更自然、更豐富。 (3)語言富有童趣,能從孩子的言行、心理等角度來刻畫人物。 (4)對次要人物的塑造較成功。 奧伊達的父母開始對孩子寄予無限的希望,他們的愛從成年人的角度,是脫離了孩子需要的一種寵愛。后來從那份帳單上發現了他們的愛錯位,于是借助回帳單這種巧妙的方式向奧伊達傳達一種真誠的愛,最終轉變為一種成功的教育。這就塑造了一對重感情而又理智的父母形象。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 【明確】奧伊達: 小說的主要人物。文章按照他的成長經歷,選擇了幾個細節:給自己取名、看電影買票、去北極探險、做有愛心公民來塑造他的形象,從中我們看到:這是一個具有獨立、自主、創新意識和執著追求精神,但同時不乏天真、頑皮、好奇、聰慧的天性的兒童形象。奧伊達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奧伊達的爸爸媽媽: 這是一對既平常又很特別的父母。孩子剛出生時,他們同其他父母一樣,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在爸爸的心中,他是“拜倫”,在媽媽的心中,他是“杰克遜”。當孩子提出要為自己買電影票,媽媽哄,爸爸唬,拗不過后,又只好給他買。這種不聽從便順從的做法是當今太多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所采用的方法。當奧伊達成了探險“名人”之后他們又都認為,應該改變原來的想法,決心齊心協力把兒子培養成真正的探險家。他們就是這樣,寄希望于兒子,深愛自己的兒子,但他們的愛都是從成年人的角度所給予的愛,是脫離了孩子需要的愛,是一種寵愛。這種愛是幾乎所以的父母愛子的那種方式。 特別之處在于,奧伊達的父母從兒子給他們的那份帳單上發現了他們愛的錯位,于是能夠借助回帳單這種巧妙的方式給予兒子一種真正的愛,一種成功的教育。這是我們今天多數做父母的所不能做到的。他們啟發著人們如何做好父母。 3.如何理解文章第61段一句話:“后來,奧伊達上了中學……同時也多多少少幫父母做些家務”? 【明確】奧伊達雖有去北極的壯舉,但他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以至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壯舉”也被人遺忘。其實他有著和其他孩子一樣的愛好、一樣的性格,如寫他“一唱歌就跑調”,“功課不是最出色”,這表明奧伊達完全是一個常人。作者沒有把人物架空起來,沒有把人物寫成另類,因此,讓讀者感到符合生活現實。 四、課內閱讀 后來,奧伊達上了中學,他的“探險壯舉”也漸漸被人遺忘。他自己也和一般的澳大利亞男孩子一樣喜歡球類運動,特別是足球;還喜歡流行歌曲和搖滾樂,但他自己一唱歌就跑調。他的功課不是最出色,但還過得去。在家里,奧伊達也像別的孩子一樣不希望父母過分多管,同時也多多少少幫父母做些家務。 有一次,奧伊達發現自己的球鞋壞了,需要買雙新的。他不愿意直接開口去向父母要錢,因為他前不久剛剛讓父母給他買了一副新的網球拍。 奧伊達挖空心思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天吃早餐的時候,他把一張賬單遞給媽媽。帳單上面寫著: 媽媽欠奧伊達 倒垃圾費 1澳元 跑腿費 2澳元 園藝費 2澳元 擦車費 1澳元 總計: 6澳元 媽媽看完帳單,隨手放入口袋中,但什么話也沒說。奧伊達心里七上八下的。 第二天,也是吃早餐的時候,奧伊達發現桌上放著6澳元,但下面玉著另一張帳單,上面寫著: 奧伊達欠媽媽 撫育費 0澳元 一日三餐 0澳元 日常穿戴 0澳元 旅游,購書 磁帶、錄像帶等 0澳元 生病時悉心照顧 0澳元 總計: o澳元 奧伊達看完,羞愧得滿臉通紅。他走到媽媽身后,輕輕把6澳元放回媽媽口袋中,哽咽著說:“媽媽,我錯了。” 媽媽把奧伊達摟進懷中,臉上也淌著淚珠:“奧伊達,親愛的。以前爸爸媽媽都搞錯了。我們首先應該讓你成為一名有愛心的公民。” “我會做到的,”奧伊達感到,自己以前老嫌爸爸媽媽羅嗦是多么不應該。 “至于你以后的職業,我想,你自己會選擇好的,”媽媽望望剛剛走進餐廳的爸爸,又望望奧伊達。 “是啊,我們沒有權力給你確定你以后做什么。以前我們大糊涂啊,”爸爸高聲附和道。 奧伊達懂事地點點頭。他知道,很快他就會長大,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雖然他還不明白他會在這些方面做些什么,就像他不明白為什么要給自己取名“奧伊達”一樣,但他很輕松,很快活,因為他有了選擇的自由。 1.奧伊達給媽媽的帳單與第一段哪一句話相呼應? 2.對奧伊達的作法媽媽作何反應?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達到沒有?為什么? 3.這件事表現出奧伊達和爸爸媽媽各自怎樣的特點? 4.通過帳單的事件,爸爸和媽媽思想上都有新的認識,請概括出兩點來? 5.奧伊達最終還不明白自己的理想將是什么,但還輕松愉快,為什么? 6.通過上述語段并結合全文,你認為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比確立理想還重要的是什么? 【參考答案】 1.與“在家里,奧伊達也像別的孩子一樣不希望父母過分多管,同時也多多少少幫父母做些家務”相呼應。 2.媽媽在第二天早晨也給奧伊達一個帳單,并給他6澳元。她想讓奧伊達成為一名有愛心的公民。她的目的達到了。因為奧伊達看完后非常羞愧,向媽媽承認了錯誤。 3.表現了奧伊達的聰明、狡黠、單純。表現奧伊達的爸爸、媽媽教子有方。 4.(1)首先讓他成為一名有愛心的公民;(2)以后的職業讓他自己選擇。 5.他有了選擇的自由。 6.要有愛心。
奧伊達的理想 篇2
教學重點:通過對情節的分析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教學難點:了解小說提出的家庭教育這一主題。教學過程: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小說的結構:小說以奧伊達的成長為線索,記敘了他在追求理想中的幾樁趣事。第一部分:(1——9)寫奧伊達小時候堅持給自己取名。(故事的開端)第二部分:(10——23)寫上小學時,奧伊達不要特權,堅持要父母為自己買電影票。(故事的發展)第三部分:(24——60)寫奧伊達混上飛機去探險。(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61——末)在父母的啟發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道理,并獲得了真正的選擇的自由。(故事的結局) 二、人物形象分析:1、奧伊達:具有天真、頑皮、好奇、聰慧的兒童的天性,又具有獨立、自主、創新意識和執著追求的精神。2、奧伊達的父母:對孩子過分寵愛,對孩子給予很高期望,但不能從孩子的需要出發,從自己的意愿角度培養孩子;知錯能改,并用巧妙的方式教育了孩子,是既重感情又理智的父母。 三、小說的主題:小說生動地記敘了奧伊達在追求理想中的幾件趣事,塑造了一個天真、頑皮、好奇、聰慧,又具有獨立自主和執著追求精神的兒童形象,藝術地展示了當代兒童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向父母及社會提出如何教育孩子這一社會主題。 四、總結寫作特點:1、人物個性鮮明,無論是奧伊達還是父母,性格的刻畫都很鮮明。2、選擇生活中的細小事情,體現人物的性格。3、略帶夸張的輕喜劇寫法,引人發笑,既符合人物年齡特點,又吸引讀者思考。
奧伊達的理想 篇3
奧伊達的理想
凱瑟琳 •奧尼爾
一、教學目標
總目標:讓學生明白兒童小說構思的特點,培養鑒賞兒童小說的能力。
具體目標
1、明白本小說的人物性格特點和主題
2、體味輕諷和夸張在小說中的作用。
3、咀嚼本小說的語言。
二、課時安排 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1、這篇小說貼近學生生活,線索清楚,閱讀上不會有大障礙。讓學生閱讀全文,順手劃出字詞。
2.、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3、 理解兒童文學(小說)的特點,分組暢談對奧依達的印象和理解。
二、活動流程
1、速讀全文。
2、劃出字詞。注音解釋。
正音
1、瘸腿( )唬( )舷窗( )狡黠( )撅( )煞有介事( )
2、多音多義字
著陸( )一著棋( )著火( )沿著( )
哽咽( )咽喉( )咽氣( )
露出馬腳( )露餡兒( )
一圈( )豬圈( )
挑釁( )挑三揀四( )
解釋
聲嘶力竭——
大名鼎鼎——
連綿起伏——
煞有介事——
3、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一
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小說以奧伊達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故事,展開情節。
討論歸納:
全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端,寫小時候奧伊達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堅持為自己取名
“奧伊達”。
第二部分,發展,(從“奧伊達上小學的時候”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蓋上看完電影的”。)
寫上小學時,奧伊達不要特權,堅持要父母為自己買電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從“以后好長一段時間”到“男孩奧伊達的冒險經過”。)
寫奧伊達混上去瑞典的飛機,去北極探險,成功,可在父母、同學的眼中,成了未來的探險家。
第四部分,結局,(從“后來,奧伊達上了中學”到結尾。)
寫奧伊達在父母的啟發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應成為一個有愛心的公民,并獲得了真正的選擇上的自由。
討論交流二 :分組暢談對奧依達的印象和理解。
提示:兒童小說的特點。兒童小說除了一般小說的特點之外,還有其自己的特點,即反映兒童成長的各個不同年齡階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點和性格,兒童小說要歡欣明快,生動形象,幽默有趣。本小說就符合這樣的特點。本文用輕喜劇的筆法,塑造了奧伊達這個兒童形象。
4、歸納總結:
奧伊達,小說的主要人物。他是一個具有獨立、自主、創新意識和執著追求精神,但同時又不乏天真、頑皮、好奇、聰慧的天性的兒童形象。作者用輕喜劇的手法,生動刻畫了奧伊達的兒童心理和性格特征。
一、有獨立、自主、創新意識和執著追求精神的具體表現:很小的時候,就堅持自己取名;上小學時,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權,即堅決放棄小孩可以不買票的特權;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極探險,成為未來的一名探險家。
二、天真、頑皮、好奇、聰慧的表現:堅持為自己取名,可為什么想出這個稀奇古怪的名字,他并不知道,為了放棄“特權”,他無論如何要父母買電影票,可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成熟的孩子竟然“是坐在爸爸的膝蓋上看完電影的”;他想盡辦法去北極探險,這種冒險行為竟然發生在一個“搞不清楚,到底先有地圖還是先有探險家”、去北極探險“主要是覺得冰天雪地的北極總歸要比澳大利亞好玩”的孩子身上。特別是為了給自己買一雙新鞋,竟然想出了要母親為自己平日干的零活付勞務費的方法。這一系列細節讓讀者感覺奧伊達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意識是那么可愛,同時又是那么真實、自然、有趣。
這幾件小事在常人看來是很平常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卻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對一個 成長中的兒童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獨特的。獨立、自主、創新的意識和執著以及天真、頑皮、好奇、聰慧,奧伊達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這些心理特征和性格,既是獨特的,又反映了兒童們普遍的心理和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三、活動延伸
1、 課外閱讀一篇兒童小說,體味兒童文學(小說)的特點。
2、 抄寫字詞
3、 思考:(1)什么是幽默?本小說在刻畫奧伊達和其父母時用了那些幽默的方式?
(2)奧依達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樣的個性看法?你對當今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
第二課
一、活動流程
1、 討論上課思考題
(1):什么是幽默?
幽默是智慧的表現。
它是用一種輕松、有趣、乃至荒誕的形式表達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以及社會生活的方式。幽默的特點:表現的東西看似離奇古怪、哭笑不得,實則興味盎然、妙趣橫生,讓人回味久遠。
這種表達,通常是通過悖謬的方式,即表現出人們目的與行為,手段、過程與結果的矛盾,事物現象與本質的矛盾等等,讓人發出會心的笑,并在笑中體味其中的寓意哲理。
幽默往往和童心連在一起的。天真活潑的孩子,他們往往更具有天然的幽默感,童真的樂趣。而好的兒童小說,也往往是要表現孩子們的這個特點的。
兒童小說里如何表達幽默呢?常見的方法是:
一是童年情態和童言稚語的描摹。如上一課,我們把握奧伊達形象時已經知道了一些。(還可以再分析探險情節中的一些兒童心態和行為加以證明。)
二是“一驚一乍”的事件或突發事件的表現。
如本文取名字的情節。
讀104頁到106頁第三行有關文字。
思考:本小說在刻畫奧伊達和其父母時是怎樣運用幽默方式的?
討論。
歸納。
奧伊達的爸爸、媽媽,這是一對既平常又特別愛兒子的父母。對剛出生的兒子,他們同其他父母一樣,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可他們的方式卻與別人不同。在爸爸的世界里,兒子是小“拜倫”,未來的大詩人;而在媽媽的心目中,兒子是“小杰克遜”,明天的超級名星。為給奧伊達取一個表明自己希望的名字,兩個人爭得面紅耳赤,最終達成協議,各喊各的,互不干涉。愛和美好的愿望,讓爸爸媽媽有了超乎常理的行為,可結果呢,奧伊達的伙伴無所適從,不能理解,奧伊達本人也很苦惱,最后不得不聲嘶力竭地給自己取了個莫名其妙的名字。奇怪的是,這個結果爸爸媽媽竟然接受了它,而且大加贊揚它。這又不得不讓奧伊達納悶。
取名字的情節,作者就是通過描寫了父母美好的愿望與離奇言行之間的矛盾沖突,讓人發出會心的笑意,同時也讓人回味這些妙趣橫生的情節中的深意:望子成龍成鳳,愿望固然是好的,但必須合乎常理,順乎自然,切不可以家長的主觀愿望強加孩子。
文章中描寫這些愿望與言行悖謬的情節,或者說惹人發笑的情節比比皆是。如當奧伊達提出要為自己買電影票時,媽媽哄他,爸爸唬他,因為在他們眼中,小奧伊達是個孩子,可當覺得拗不過奧伊達時,只好又暫時屈從于他,為他買回了電影票。這種不聽/從便/順從的做法是當今太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所采取的方法。當奧伊達成了探險“名人”之后,爸爸媽媽又都認為,應該改變原來的想法,決定齊心協力把兒子培養成真正的探險家。他們就是這樣,寄希望于兒子,深愛著兒子,但他們的愛都是從成年人的角度所給予的愛,是脫離孩子需要的愛,是一種寵愛,甚至錯愛,因而往往表現得離奇夸張,讓人發笑。當然,這種愛是幾乎天下所有父母愛子的那種方式。
小說的可貴之處在于,作者不僅善意的表達了奧伊達父母在目的與行為方式方法上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表現了他們的覺悟。當奧伊達的父母從兒子給他們那份賬單上發現了他們愛的錯位時,于是能夠借助回賬單這種巧妙的方式給予奧伊達一種真正的愛,一種成功的教育。這是我們今天多數做父母的所不能做到的。
所以說,這篇小說的成功在于,不但塑造了奧伊達這一典型的兒童形象,同時還塑造了一對重感情而又理智的父母形象,啟發人們應如何做好父母。
2討論問題(2)
對奧依達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樣的個性看法?你對當今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如果這題來不及討論,或可以寫篇250字左右的小作,或開一個演講辯論會也可。)
分組討論
總結歸納評講。
三、 活動延伸
1、 繼續進行課上的問題(2)
2、 繼續閱讀中文兒童文學中的名篇佳作。
3、 自己創作一篇童話、寓言或者兒童小說。500字左右。
附:板書1 兒童小說的特點
反映兒童心理特點和性格,歡欣明快,生動形象,幽默有趣。
板書2 幽默和童心在一起
幽默:用輕松、有趣、乃至荒誕的形式表達情感以及生活的方式。
特點:看似離奇古怪、哭笑不得,實則興味盎然、妙趣橫生
悖謬:目的與行為,手段、過程與結果,事物現象與本質的矛盾,讓人笑,在笑中體味。
奧伊達的理想 篇4
作者:凱瑟林·奧尼爾
奧伊達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他倒不是嫌原來的名字不好,而是因為六歲之前他一直沒有固定的名字。事實上,他一出生,她的爸爸媽媽就為給他取名字這件事爭得面紅耳赤。爸爸熱愛文學,堅持要給兒子取名“拜倫”。可媽媽說:“我才不要我兒子學那個瘸腿的英國詩人。我的兒子將來要當大明星的。我們還是叫他‘杰克遜’。”爸爸一聽就火冒三丈:“不就是那個陰陽怪氣的美國歌星嗎,多庸俗!不行,我得叫我兒子‘拜倫’!”媽媽當然不會退讓,倆人爭了半天沒有結果,只好達成協議:各喊各的,互不干涉。
于是,在爸爸的世界中,兒子是小“拜倫”,未來的大詩人。而在媽媽的世界中,兒子是小“杰克遜”,明天的超級歌星。可憐的兒子總算聰明,在費了許多心思琢磨之后,終于搞明白那深沉的男中音和尖細的女高音喊的名字雖然聽起來不大一樣,但都是指的他。一開始,他覺得這樣很好玩。不管是誰叫他,叫哪個名字,他都樂呵呵的。后來,他會說活走路了,也能和別的小孩們一起玩耍了,他就開始生氣了。人家的小孩都干干脆脆地介紹自己:“我叫彼得”,“我叫瑪麗”,“我是安妮”,“叫我拉瑞好啦”。可他必須很費勁地解釋:“我爸爸叫我拜倫;我媽媽叫我杰克遜。”小朋友們便不知所措了:“那我們該叫你什么呀?”
“這個,我也不知道。要不,你們喜歡哪個就叫哪個吧,”他覺得有兩個名字真麻煩。
“可這兩個名字我都不喜歡,”那個叫拉瑞的男孩直率他說。
“你還是叫你爸爸媽媽重新給你取個名字吧,”安妮好心地勸他。
于是,小男孩心事重重地回家去了。他剛一進門,就聽到爸爸在喊他:“噢,我的小拜倫,玩得好嗎?”還沒等他回答,媽媽的聲音馬上傳了過來:“啊,是我的杰克遜,快過來讓媽媽親親!”
小男孩突然感到這一切都是那么可恨。他聲嘶力竭地叫了起來:“我討厭你們!我不是拜倫,我也不是杰克遜。我是奧伊達!對,奧伊達。你們以后不許再叫別的名字!”
說完,他頭也不回地跑回自己的房間,趴在床上哭了起來。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想出這么個稀奇古怪的名字,更不知道爸爸媽媽是不是會接受它。弄得不好,以后他會有三個名字。
可奇怪的是,從此以后,爸爸媽媽真的都叫他“奧伊達”了。爸爸還說:“‘奧伊達’確實好聽,有詩意;我兒子將來肯定會勝過拜倫。”媽媽則說:“‘奧伊達’這名字很少見;我兒子以后要當大明星,是應該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奧伊達本人卻一點都不知道自己長大以后到底要干什么。
奧伊達上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教育學生,人和人之間要平等,歧視別人或者享有特權都是不公正的。奧伊達很喜歡這種道理。
有一天,爸爸媽媽帶奧伊達去看電影。進電影院的時候,奧伊達突然發現爸爸媽媽手里都有票,就他沒有拿票。奧伊達覺得大人們又在歧視小孩,馬上滿臉嚴肅地向爸爸抗議:“我也要票!”
“兒子,一米以下的小孩是不需要買票的,”爸爸笑嘻嘻他說。
“憑什么不需要買票,”奧伊達昂起頭怒氣沖沖地問爸爸媽媽。
“這是你們小孩的特權,奧伊達,”媽媽吻吻他的臉頰說。
“我不要特權,我要票!”奧伊達頓時感到這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公平。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買票,反對這種不公平。于是,他更加大聲地嚷嚷著要買票。
爸爸火了:“你怎么這么不聽話!電影票有什么好玩的,非要買!”
奧伊達根本不理會這些。他認定自己是在爭取公平待遇,堅持不懈地站在那里喊著要票。
媽媽哄他,爸爸唬他,都沒有用。奧伊達死死抱住電影院門口的一根柱子,不肯挪步。
爸爸媽媽都無奈地看著對方。這次,他們真的覺得兒子太不像話了。連旁邊的人都認為奧伊達在無理取鬧,用責備的眼光望望這個一丁點大的小男孩。準也不明白,小不點這么折騰著要買電影票是干什么。
后來,爸爸見奧伊達實在不肯聽他們的話,只好對媽媽說:“我去看看售票廳有沒有票了,我們倆的票可都是提前預訂的。”
“也只好這樣了,”媽媽嘆口氣說,“都怪我們把他寵壞了。”
總算幸運,爸爸很快買了一張票回來了。他把票塞到奧伊達手中:“這下滿意了吧?寶貝兒子!”
奧伊達歡天喜地接過票,然后舉著票,神情嚴肅地走進放映廳。整個晚上,奧伊達都在為自己的壯舉感到自豪;當然,他根本沒有考慮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蓋上看完電影的。
此后好長一段時間奧伊達非常希望自己長大以后能當上大法官。他看了許多與大法官有關的書和電影、電視。當然,他沒有把這么遠大的理想告訴父母親。他覺得,這是自己的秘密,不應該讓任何人知道。
可是,后來奧伊達自己都把當法官的事忘了。奧伊達一家住在維多利亞州的首府墨爾本。奧伊達上小學后,每逢假期爸爸媽媽就帶他去全國各地游玩。在短短兩年時間內,奧伊達參觀游覽了澳大利亞的主要風景勝地。他看到了大名鼎鼎的悉尼歌劇院,心里卻一直搞不明白這座美麗的建筑物到底是什么形狀——它像藍藍的海面上的一頁頁白帆,又像一簇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貝殼,或者說,還有點像切開的桔子瓣。他在黃金海岸曬日光浴,在大堡礁游泳。當然也爬過藍山,在艾爾斯巖石旁邊照過相。奧伊達覺得,世界真是太奇妙了,有這么多令人驚嘆的事物。而給他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去艾爾斯巖石的路途中看到的景象。奧伊達坐在汽車中向窗外望去,只見火紅的山脈連綿起伏,四周淺黃色的沙土上生長著一些他從未見過的植物。旅行回來后,奧伊達常常盯著自己在巖石邊拍的照片好奇地想:“不知道我們沒有去的那些地方離艾爾斯巖石遠不遠。那里到底有些什么?”
于是,奧伊達開始對介紹地理和探險家的書感興趣。他搞不清楚,到底是先有地圖,還是先有探險家。他只知道,土著人沒有地圖,但他們一直在澳大利亞生活;而第一批白人是看了地圖才從英國乘船來到澳大利亞的。奧伊達也有些失望,因為探險家們已經到過澳大利亞的絕大部分地區。從介紹澳大利亞的書中,奧伊達發現,自己要想在澳洲探險已經沒有什么意義。
奧伊達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尋找探險目標。很快,他就看中了冰天雪地的北極。雖然,不少探險家都已經去過北極,但那里還有許多有待人們去發現的東西。可是,怎么才能去北極呢?奧伊達犯了愁。
奧伊達知道,去北極探險需要很大一筆路費,而他的零花錢加起來也不到五十塊澳元。如果去募捐,那就會驚動父母,而且也不見得能募到很多錢。他的好朋友們都和他一樣只有幾個零花錢,根本幫不上忙。
有一天,奧伊達忽然想起,那次看電影爸爸媽媽就告訴他兒童不需要買票,前幾次坐火車、坐飛機他有沒有買票就不知道了,因為爸爸媽媽怕他再鬧,告訴他票都是爸爸一人拿著。不管怎么樣,奧伊達可以去飛機場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混上去瑞典首都斯得哥爾摩或者去挪威首都奧斯陸的飛機,然后,要是能到其中的一個地方,再想辦法去北極。
那天早晨,奧伊達像往常一樣坐著媽媽開的車去上學,但他的書包中多了兩件東西,一架玩具望遠鏡和一只指南針。奧伊達覺得,這兩件東西最能體現探險精神。至于別的東西,奧伊達認為,帶了反而麻煩,而且他也不知道到底應該帶些什么。那四十幾塊澳元自然是要隨身帶著的;雖然錢不多,但至少還可以抵擋一陣。
吃完中飯,奧伊達背著書包偷偷溜到路邊,叫來一輛出租車。司機疑惑不解地望著眼前這個小不點:“怎么啦,孩子?不會是逃學吧?”
“不是逃學,是去機場接人,”奧伊達煞有介事他說。
“好吧,上車吧,”司機笑著說。
很快,飛機場到了。奧伊達付了車費,身上就只剩下二十多塊錢了。他沒有多想,徑直往大廳走去。使他失望的是,熒光牌上一直沒有顯出去“奧斯陸”和“斯德哥爾摩”的航班。奧伊達急得直跺腳,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熒光牌。可是熒光牌上就是沒有“奧斯陸”和“斯德哥爾摩”,而歐洲其它主要國家的首都卻都頻繁地出現。
“真可惡!連去哥本哈根的飛機都有,可就是沒有我想去的地方的飛機,”奧伊達在心里大叫倒霉,可轉念一想,“實在不行,就坐去哥本哈根的飛機,到了丹麥再想辦法。反正,丹麥和挪威、瑞典都挨得很近。”
于是,奧伊達三步兩步跑到正在托運行李的人群旁邊,仔細分辨出哪些人是去哥本哈根的,然后跟在那些人后面順利地通過海關和安全檢查,登上了飛機。奧伊達在經濟艙找了個非常舒服的座位,系好安全帶,美滋滋地等飛機起飛,把他送到哥本哈根。
飛行途中,奧伊達先是激動興奮:他很快就要實現自己的探險夢了!以后,他會成為大名鼎鼎的“探險家奧伊達”!將來,地球上還會有用他的名字“奧伊達”命名的地方。過了一陣,奧伊達有點累了,就開始看機窗外的藍天白云。他便幻想,在北極可以看到全世界最純凈、最蔚藍的天空,最潔白的云朵。這么看著想著,奧伊達不知不覺睡著了。
不知過了多久,奧伊達才醒過來。他驚喜地發現,飛機已經降落。于是,他解開安全帶背起書包向機艙出口走去。
一位漂亮的空中小姐迎上來,微笑著問奧伊達:“我能幫你做點什么嗎,親愛的?”
奧伊達也朝她笑笑:“沒什么,謝謝,我要下飛機啦,下次再會。”
“你要去哪里?”
“哥本哈根。”
“還沒到呢。這是飛機臨時著落。這里是南非的約翰內斯堡。”
“什么?還沒到哥本哈根?”奧伊達急了。
“ 沒有。哎,你怎么一個人?你的爸爸媽媽呢?”空姐突然覺得有些不大對勁。
“我……我是一個人出來的,去哥本哈根看望姨媽,”奧伊達吞吞吐吐他說。
空姐皺起眉頭,轉身向另外兩名空姐走去,奧伊達局促不安地站在那里,心里直恨自己怎么這么笨。飛機起飛后,奧伊達怕露出“馬腳”,一直不敢和別的乘客說話。可現在,他這么糊里糊涂地以為目的地已經到了,肯定會把事情搞糟。
果然,空姐們很快就查明,飛機上多了一名小乘客。她們又氣又急,趕緊把奧伊達叫去。
“你叫什么名字,小淘氣?”一位空姐問。
奧伊達看看她,沒有說話。他很清楚,她們一知道他的名字,肯定會把他送回澳大利亞,這樣,他的探險計劃也就實現不了。
于是,無論空姐們怎么哄怎么騙,奧伊達就是不開口,空姐們無可奈何地聳著肩。后來,她們交頭接耳嘀咕了一陣,然后,鄭重其事地對奧伊達說:“既然你不肯告訴我們名字,我們只好把飛機停在這兒了。大家都去不成哥本哈根。”
“那不行,”奧伊達一聽便急得跳了起來,“你們一定要把我送到哥本哈根。哪怕……我把名字告訴你們。”
“那好啊。不過,你還得告訴我們你要去哥本哈根干什么。”空姐狡黠地眨眨眼睛。
“好吧,”奧伊達無可奈何地點點頭,然后把他的名字,以及他的北極探險計劃都告訴了空姐們。
空姐們一邊聽一邊驚訝地互相交換眼色。她們望著眼前這個又淘氣又可愛的小男孩,一時真不知該怎么辦好。
“好啦,我都告訴你們啦。你們可不能說話不算數!”奧伊達噘著嘴挑釁他說。
空姐們,還有聞訊走來的機長都笑著點頭。
后來,奧伊達當然是到了哥本哈根。但他沒有去成奧斯陸和斯德哥爾摩。丹麥航空公司安排他在哥本哈根住了幾天。公司還派人帶奧伊達在哥本哈根逛了一圈,但明確告訴奧伊達,他太小了,根本不能去北極探險,那樣太危險。當然,他們也忘不了摸摸垂頭喪氣的奧伊達的卷發,鼓勵他長大了再去北極探險。
再后來,奧伊達就被丹麥航空公司送回墨爾本了。這回,奧伊達坐的可是公務艙;在飛機場,奧伊達還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在機場等候奧伊達回國的,不光有奧伊達的爸爸媽媽,還有他的好朋友和學校的老師,甚至還有新聞記者。這時,奧伊達才明白,自己雖然沒有去成北極,但已經成了名人,因為丹麥航空公司把奧伊達混進飛機的事捅了出去,結果世界各地都紛紛報道了十歲澳洲男孩奧伊達的冒險經過。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奧伊達自然成了英雄。爸爸媽媽都認為,他們應該改變原來的想法,齊心協力把兒子培養成真正的探險家。在學校,奧伊達成了“未來的探險家”。女孩子們經常向他投去欽佩的目光;男孩子們更是要奧伊達和他們一起討論新的探險目標。一開始,奧伊達很得意,覺得自己確實很了不起。但過了兩個多月,奧伊達便有些厭煩。他常常望著爸爸媽媽給他買的成堆的有關探險的書和錄像帶發呆,耳邊還會響起老師同學們鼓勵他繼續“探險”的活語。奧伊達真不明白,當初自己怎么會喜歡上這個現在大家都關心的課題。他不知道別的人為什么這么愛提“探險”;反正,那個時候他主要是覺得冰天雪地的北極總歸要比澳大利亞好玩。
后來,奧伊達上了中學,他的“探險壯舉”也漸漸被人遺忘。他自己也和一般的澳大利亞男孩子一樣喜歡球類運動,特別是足球;還喜歡流行歌曲和搖滾樂,但他自己一唱歌就跑調。他的功課不是最出色,但還過得去。在家里,奧伊達也像別的孩子一樣不希望父母過分多管,同時也多多少少幫父母做些家務。
有一次,奧伊達發現自己的球鞋壞了,需要買雙新的。他不愿意直接開口去向父母要錢,因為他前不久剛剛讓父母給他買了一副新的網球拍。
奧伊達挖空心思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天吃早餐的時候,他把一張賬單遞給媽媽。帳單上面寫著:
媽媽欠奧伊達
倒垃圾費 1澳元
跑腿費 2澳元
園藝費 2澳元
擦車費 1澳元
總計: 6澳元
媽媽看完帳單,隨手放入口袋中,但什么話也沒說。奧伊達心里七上八下的。
第二天,也是吃早餐的時候,奧伊達發現桌上放著6澳元,但下面玉著另一張帳單,上面寫著:
奧伊達欠媽媽
撫育費 0澳元
一日三餐 0澳元
日常穿戴 0澳元
旅游,購書
磁帶、錄像帶等 0澳元
生病時悉心照顧 0澳元
總計: O澳元
奧伊達看完,羞愧得滿臉通紅。他走到媽媽身后,輕輕把6澳元放回媽媽口袋中,哽咽著說:“媽媽,我錯了。”
媽媽把奧伊達摟進懷中,臉上也淌著淚珠:“奧伊達,親愛的。以前爸爸媽媽都搞錯了。我們首先應該讓你成為一名有愛心的公民。”
“我會做到的,”奧伊達感到,自己以前老嫌爸爸媽媽羅嗦是多么不應該。
“至于你以后的職業,我想,你自己會選擇好的,”媽媽望望剛剛走進餐廳的爸爸,又望望奧伊達。
“是啊,我們沒有權力給你確定你以后做什么。以前我們太糊涂啊,”爸爸高聲附和道。
奧伊達懂事地點點頭。他知道,很快他就會長大,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雖然他還不明白他會在這些方面做些什么,就像他不明白為什么要給自己取名“奧伊達”一樣,但他很輕松,很快活,因為他有了選擇的自由。
倪衛平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