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九年級語文教案 > 語文教案-《有的人》(通用14篇)

語文教案-《有的人》

發布時間:2023-07-05

語文教案-《有的人》(通用14篇)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1

  有的人

  ——紀念魯迅有感    臧克家

  教學目的:1_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2.體會詩歌也能講道理,發表議論。

  教學重、難點

  1_重點:(1)通過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戰士的偉大精神,培養“俯首甘為孺子!钡母锩松^。(2)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的深刻哲理;理解了詩的深刻哲理。

  2.難點:第三、六、七節的內容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臧(zang1)  俯(fu3)  踐踏(jian4)  刪刈(yi4) 憎惡(zeng3 wu4) 裝飾(shi4)

  2.解釋下列詞語:

  (1)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思。魯迅<自嘲>詩里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脑娋洹

  (2)情感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比喻魯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魯迅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里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溶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枯腐!

  (3)華蓋:古星名。迷信的人認為人的運氣不好,是有華蓋星犯命,叫交華蓋運。但據說和尚華蓋罩頂是走好運。

  3.朗讀、背誦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臧克家,1905年出生于山東省諸城縣臧家莊。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從小喜愛古典詩詞。18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農村,對農民的悲慘處境有較多的了解。這段農村生活成為他以后詩歌創作的深厚基礎。1923年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習,開始寫作新詩。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烙印>,引起廣泛注意,受到歡迎?箲鸨l前,詩人又出版了<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等詩集,進一步反映農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撻了黑暗的舊社會?箲饎倮蟮缴虾!3霭媪朔从橙嗣窦部、控訴蔣家王朝罪惡的政治諷刺詩集<寶貝兒)<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解放后,先后任華北大學三部研究員、人民出版社編審、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等職,曾選為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創作的。

  2.導語 

  “詩言志”,詩可抒情、可敘事,詩也能講道理,發議論,這樣的詩有人稱之為哲理詩。詩中發表的議論不是抽象的,而是帶有形象性的。是用詩的語言說出來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臧克家先生所寫的<有的人>就是這樣一首哲理詩,學習這首詩,我們要理解詩中哲理性的深刻內涵以及鏗鏘有力的語句,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情的紀念魯迅先生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教育。

  三、正課

  1.朗讀課文。(或聽老師范讀,或聽詩歌朗讀錄音。注意朗讀者的感情流露。)

  2.提問:這首詩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全詩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1節為第一部分。大意是: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

  第2節到第4節為第二部分。大意是:詛咒與贊美、鞭撻與褒揚交替使用,形成相互對比,而贊美、褒揚是主旋律,作者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斗而偉大的一生。

  第5節到第7節為第三部分。大意是:在對生死、榮辱、善惡、美丑議論的基礎上,使詩意升華到贊頌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詩的容量加大了。

  3.提問第l部分中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有什么不同的含義。

  討論并歸納:“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敝傅氖球T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軀殼活著,它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然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在人間。(應啟發學生。離開詩歌原句去解釋“活”與“死”是不易領會詩人深刻含義的。)

  4.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把兩種截然不同的人作了對比?

  討論并歸納:

  (1)對人民的情感:一種是騎在人民頭上;一種是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膀T”和“俯”形象地表明了兩種相反的態度和感情。

  (2)人生境界:那些雖生猶死的人,想通過樹碑立傳,達到“永垂不朽”;而像魯迅先生這樣的人則情愿充當無名的野草,當地下火噴薄而出的時候,變成熊熊列焰,“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野草·題辭>),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3)人生觀:一種給人民帶來災難;一種給人民帶來幸福。

  5.提問:這兩種人的結果如何?

  討論并歸納: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挎,把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6.提問:第2、3節詩里沒出現魯迅的名字、但我們一眼便可看出是在贊頌魯迅的偉大精神,原因何在?

  討論并歸納:作者說過:“對這樣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頌,那是很難下筆的。我只是概括地從他生前為人民奮斗犧牲而從不想到個人,在死后。人民熱烈紀念他這兩點上來表現他的偉大。”這二節中作者含蓄而形象地贊頌魯迅“俯首甘為孺子!钡膫ゴ缶,因為本詩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同時“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讓人馬上想到魯迅的詩:“俯首甘為孺子!。魯迅先生<野草>散文詩也讓人們與詩中“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聯系起來,因此雖然詩中沒出現魯迅的名字,可讓人一看便知是魯迅的寫照。魯迅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精神,魯迅為了革命事業甘愿貢獻自己的一切。

  四、小結

  <有的人>寫于1949年11月1日,新中國成立不久,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隆重紀念自己的偉大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紀念魯迅的盛況。

  這首短詩以<有的人>為題,是對全詩內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蘊含著深意。詩的第一節即第一部分,詩人揭示了這種深刻含意的具體內容,精辟地概括了人生的意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就使詩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容。

  在寫作方面,這首詩也有著鮮明的特色,這就是在對比和對應中表現出深刻的哲理,這里所說的哲理,詩人并不是用一般抽象的語言來告知讀者,而是運用形象性的詩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意義,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那種高踞于人民之上的反動統治者和為人民俯首為“牛”的革命者的不同人生意義,從而啟示我們。為多數人去活,才活得有價值。

  五、作業 

  1.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2.完成練習一第1、2、3題。

  第二課時

  一、預習

  1.背誦本詩。熟讀<自嘲>、<野草·題辭>。

  2.這首詩通過議論,給人講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么?這個道理是以什么形式怎么打動讀者的。

  二、導人

  上一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背誦<有的人>這首詩,理解了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的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了革命人生觀的教育。通過討論還明確了對“活”與“死”的不同含義。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探討這首詩的深刻內涵。

  三、正課

  1.背誦全詩

  2.提問:第一部分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起什么作用?是怎么評價魯迅先生的。

  討論并歸納:這一部分的詩歌主要用了連續反復的修辭方法。連續反復的修辭在這里起到了強調作用。這一強調使這一首詩的詩意升華到贊頌高尚的人生觀的高度,對評價魯迅先生是偉大的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起到了很有力的、很重要的作用。

  3.提問:詩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內容上是怎樣呼應的?

  討論并歸納:第二部分,從不同方面舉出兩種人的不同做法,褒貶鮮明,引起人們的思考;第三部分逐一對應回答,強調了兩種不同做法所得到的不同結果。

  4.提問:這首詩的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這“感”具體,形象。如果詩的第二節改成:“有的人/欺壓老百姓;/有的人/為人民服務!毙胁恍?請說明理由。

  討論并歸納:不行。這樣做,兩種對立的人生觀,兩種對人民截然不同的態度表達得不形象!膀T在人民頭上”這典型動作,加上“我多偉大”這典型語言,二者連結起來,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動統治者的殘暴無恥,“俯下身子”這典型動作,加上“給人民當牛馬”這貼切的比喻、準確、生動的刻畫了魯迅先生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形象。

  5.提問:這首詩通過討論,給人講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是什么?它為什么能深深地打動讀者。

  討論并歸納:這首詩所要說明的道理蘊含在第一節的詩句中:“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作者由紀念魯迅聯想到深愛人民的人,并且甘愿為人民作牛馬,為人民奉獻、犧牲的人是永垂不朽的。就像魯迅先生一樣,雖然已經逝世多年,生命不存在了,但他的精神永遠活著,人民永遠在心里紀念他。作者不僅歌頌魯迅和具有魯迅那樣品質的人,也啟發和引導讀者要學習魯迅精神,做品格高尚的人。

  作者發揮了詩歌的特點,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來闡明上述道理,因而深深地打動了讀者,取得了較好的說理效果。

  6.提問:讀讀魯迅的<自嘲>,想想<自嘲>和臧克家的<有的人>兩首詩中表現了怎樣一種鮮明的態度。

  討論并歸納:魯迅活著的時候,反動派怕他、恨他、發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面對這一切魯迅坦然處之,堅信自己的信念: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作為人民大眾的代言人,斗爭的勇士,文化的旗手,偉大的民族英雄,魯迅不屈不撓斗爭著。魯迅逝世后,反動派仍然是怕他、恨他、發動攻勢圍剿他、造謠侮辱、中傷他,而人民卻敬他,愛他?梢娫趯Υ斞傅膽B度上,可以清楚地讓人們感到斗爭的激烈,這兩首詩讓我們看到了作者分明的愛憎。

  7.提問:讀讀《野草·題辭》,聯系《有的人》談談對課文有否更深的體會。

  討論并歸納:魯迅曾說過:“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血!倍耙安荨钡男蜗,期待著地下火將它變成熊熊烈焰。這兩個形象都體現了魯迅先生對人民深沉博大的愛,象征他為人民奉獻、犧牲的精神。這樣的人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這正是詩中所要歌頌的。

  四、小結

  <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這首優秀短詩,自1949年發表以來,一直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這首詩的生命力如此強盛,究其原因應該是它對革命人生觀的形成有著普遍意義。是呀,人為什么活著?不同人生觀,立場不同,就有兩種看法。以魯迅為代表的人生觀,就是為人民服務——就是“俯首甘為孺子!,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革命者

  的人生觀。與此相反,一切為自己,以別人——特別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作犧牲的人生觀,都應當是為我們所唾棄的人生觀。《有的人》表面上并沒有人生哲學的說教,這是因為作者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判若天淵的愛憎讓它隱了形。事實上當人們讀到詩會立刻想到這一點。這也是這首詩創作的高明之處。

  五、作業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2

  《有的人》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

  《有的人》這首詩熱情地謳歌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母锩,嘲諷和鞭撻了反動統治者的丑惡行徑,同時向我們提出了人生價值的重大課題。全詩結構完整緊湊,感情表達強烈真摯,飽含詩人多年來對歷史和現實的觀察和體驗,融人了作者愛憎分明的真摯感情。學習時,要通過反復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搏,加深對詩歌主旨的理解。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可以引導學生朗讀魯迅先生的《自嘲》一詩,引人對魯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輝精神的評價,帶人新課時的學習。

  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參照“教學設計(A)”。

  三、初讀詩歌,整體感知詩歌的基本內容

  1.聽朗讀帶,或者教師范讀全詩。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思考:這首詩的體裁是怎樣的?

  明確:這是一首抒情性的自由詩。

  3.理清詩歌的寫作思路,分清詩歌的結構層次。

  結構劃分請參照“教學設計(A)”。

  4.請學生用圖示法將各個詩節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

  明確:圖示的方法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教師把握主要內容即可。

  注意,詩的第一節寫了兩種“生”和“死”,是全詩的總綱;第二、三、四節寫了兩種人對人民的兩種態度,它們之間是并列關系;第五、六、七詩節分別與上面三個詩節對應,寫出了兩種人的兩種不同結局。

  四、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學生齊讀詩歌。

  2.品讀詩歌內容,要求學生思考以下問題:

  (1)詩歌的首節中“活”與“死”的含義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將詩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點出,在表達效果上會有什么變化?

  (3)對比是常用的一種藝術手法,在詩歌中使用對比,能產生強烈的感情沖突。這首詩每一詩節都使用了對比的手法,但每一次對比的角度是不相同的。請大家細讀課文,討論各詩節對比的角度各是什么。

  明確:第1詩節:兩種生死觀的對比。

  第2——4詩節:兩種人對人民群眾態度的對比。

  第5—7詩節:兩種人不同結局的對比。

  3.品讀詩歌語言,要求學生體會以下語句的修改的妙處。

  這首詩在選人語文教材時,曾經臧克家修改,請大家看下面幾例:

  (1)原句: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頭上想不朽。

  改句:有的人/把名字刻人石頭,想“不朽”。

  明確:這樣改不僅筆墨精練了,更重要的是改后愈加準確、形象、深刻。試想,“刻在”和“刻人”,深度不同,“刻入石頭”,形象地表現了這些人妄圖“不朽”的癡心夢想!安恍唷奔右枺@諷刺意味。修改后的“石頭”之后,以逗號點開,句末的“頭”(t6u)與“朽”(xǐu)押韻,使語句具有音樂美。

  (2)原句:騎在人民頭上的從民把他摔倒。

  改句:騎在人民頭上的從民把他摔垮。明確:“倒”和“垮”,兩個動詞在程度上有差別:“倒”者未必垮;“垮”者必倒。“垮”比“倒”在程度上更進一層,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的滿腔憤恨之情。此外,這樣一改,“垮”(kuǎ)與下句的“人民永遠紀住他”中的“他”(tā)字也同韻。

  (3)原句:給人民當牛馬的人民永遠紀念他

  改句: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民永遠記住他。

  明確:“當”與“作”,屬同義詞。這里之所以修改,主要可能是從平仄角度考慮的。原句中的“當”(dāng)屬平聲,“當”字前后的“民”(mín)、“!(niǘ)字皆平聲,轉用一仄聲字“作”(zuò),可使詩的語言更富抑揚頓挫之感!凹o念他”改作“記住他”,在感情深度上也有顯著的不同。

  4.可以引導學生細讀詩歌,對詩歌當中其他語言運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讀詩歌,領會詩歌感情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注意體會每節詩歌中的具體感情。

  2.指名學生朗讀詩歌,要求能夠讀出各節的真實感情。

  朗讀示例: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3.在教學時注意,對學生把握不準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或者變化語氣、語調來朗讀,使學生真正把握住詩歌內在的感情。

  對于其他詩節,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體會朗讀,教師指名部分學生朗讀,以檢查效果。

  六、學習遷移

  請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文后的題目。

  真是晴天的霹靂,在南臺的宴會席上.忽而聽到魯迅的死

  發出了販通電報,薈萃了一夜的行李,第十天我就匆匆跳上了開往上海的輪船。

  22日上午10時船靠 了岸,到家洗了一個澡,吞了兩飯,跑到膠州路萬國殯儀館去,遇見的只是真誠的臉,熱烈的臉,悲憤的臉,和千千萬萬青年男女將要破裂似的心肺與緊握的拳頭。

  這不是尋常的喪事,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這正像是大地震要來,或黎明將到時充塞在天地之間的一瞬間的寂靜。

  生死,肉體,靈魂,眼淚,悲嘆,這些問題與感覺,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魯迅的死的彼岸,還照耀著一道更偉大,更猛烈的寂光。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因魯迅的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國還是性很濃厚的半絕望的國家。

  魯迅的靈柩,在夜陰里被埋入淺土中了;西天角卻出現了一片微紅的新月。

  這篇散文《懷魯迅》是郁達夫的一篇紀念魯迅的散文,題材與《有的人》相似,表達的感情也基本一致。年年它哪些是記敘,哪些是議論,它的議論與本詩的議論有什么不同。

  明確:前三段和最后一段是記敘,其余三段是議論。詩中的議論具體、生動、形象,而本文中的議論相比之下就顯得抽象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3

  一、教學目的

  1.把握這首詩運用對比抒發感受的寫法,體會哲理性議論的作用。

  2.了解詩歌語言的一般特點。

  3.認識這首詩所表達的活與死的辯證關系,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二、難點、重點分析

  1.“有的人”指哪些人?

  答: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如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詩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這首詩寫法上的特點是什么?

  分析:運用對比、反復來突出中心是本詩寫法上的最大特點。

 。1)對比。這首詩的每一節一反一正對比,使正反面人物對立得更為鮮明,從而達到突出主題的作用。

 、偕纼r值的對比。

  第1小節中,前一個“活著”指人還在社會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后一個“死了”是指人已離開人世,“活著”是指其精神不死。反動統治者“活著”,不過是行尸走肉,毫無價值;革命者“死了”,卻雖死猶生,精神永存。

 、趯Υ嗣袢罕姂B度的對比。

  第2~4小節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治者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A.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B.不知羞恥地為自己歌功頌德,妄想“流芳萬世”;C.殘害人民,養肥自己。詩的后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A.“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B.“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意思是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C.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③人民群眾對兩種人態度的對比。    

  第5~7小節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反動統治者的態度:A.“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B.“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C.“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詩的后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魯迅這樣人的稱頌:A.“永遠記住他”;B“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C.“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通過以上3種對比,反映了兩個對立階級不同的人生觀,顯示了人民群眾強烈的愛與憎,從而很好地突出了詩的主題。

 。2)反復。

 、龠B續反復:如“有的人”,緊接著反復多次。

 、陂g隔反復:如第2小節與第5小節;第3小節與第6小節;第4小節與第7小節。

  反復手法的運用,從結構上看,可以把各節內容緊密聯系起來;從內容上看,又可以使全詩的主題思想步步加深。這樣,不僅使詩的結構嚴密,而且充分抒發了作者對兩種人截然不同的態度和感情,增強詩的感染力。

  3.本文是怎樣用詩講道理的?

  分析:詩歌是一種抒情性的文學體裁。它和其它文學作品一樣,都要表現一個主題。詩人在表達思想感情,發表議論時,與其它文體的不同之處在于:

 。1)深邃獨到的哲理色彩。

  深入獨到的哲理色彩是本詩的又一顯著特點,突出地表現在哲理性警句的提煉和使用上。作者自己曾說過:“詩,要有警句,如果把詩中的每一個文字比作磚瓦,那么警句就是梁柱!惫〈ㄒ苍赋觯涸姟耙幸馕渡铋L的,引人深思的警句”,本詩開頭四句,即堪稱詩篇的“梁柱”,這“梁柱”是詩人生活經驗和思想感情的結晶,使人驚醒,引人深思。

 。2)寓哲理于形象。

  深邃的哲理往往是抽象的,詩人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賦予抽象的哲理以生動具體的形象,以個別反映一般。例如:“牛馬”“春風”“野草”等都含有某種寓意和寄托,具有豐富的象征性,使本來深奧的思想,獲得了具體可感的藝術生命。

  (3)寓哲理于樸質自然的語言。

  古人云:“眼前景物口頭語,便是詩家絕妙詞。”作家調口語入詩,收到了平字見奇,陳宇見新,樸字見色的藝術效果。

 。4)前呼后應的結構。

  詩一開頭就總說了人生的意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緊接著第二部分就分說有的人為什么他還活著,卻已經死了;而有些人死了,為什么他還活著。最后一部分寫人民對于兩種不同的人的不同態度,而第2節與第5節、第3節與第6節、第4節與第7節都遙相呼應。這樣就使得本詩前后勾連,首尾呼應,結構嚴密,渾然一體。

  (5)精煉形象的語言。

  這首詩的語言,既精煉又形象。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治者驕橫的形象,兇暴的本質;“啊,我多偉大!”刻畫了反動統治者的外強中干、自我吹噓的丑態,對反動派進行有力的諷刺;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刻入”一詞,真是入木三分。反動統治者硬想留名“不朽”,認為“刻入石頭”是萬全之法,但事實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這里的一個“爛”字,既道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又顯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對于魯迅先生,則用“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俯下身子”把魯迅精神表達得多么充分,把魯迅的形象寫得多么崇高,多么感人,多么形象!“青青的野草”則給人以無限生機、無限活力、無限希望的感受和聯想。“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限崇拜、無比愛戴的深厚感情。   

  3.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而作的,為什么以“有的人”為題?   

  因為詩人是“借著紀念魯迅這樣一個機會,用詩作為出口,抒發心中的積憤”(臧克家語)。詩中不僅歌頌了偉大的戰士魯迅,而且熱情地贊頌了以魯迅為代表的千千萬萬向著惡勢力沖鋒陷陣的革命戰士的崇高精神。同時,也無情地揭露和批判了魯迅的對立面——官僚地主階級和一切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反動派。詩中寫的兩種人,代表了兩個階級的斗爭,從而深切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對惡勢力的無比憎恨,對以魯迅為代表的革命先驅的崇敬和熱愛。而且,詩篇還揭示出了一個普遍的人生哲理:一切危害人民的人,必將被人民所唾棄;而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則會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懷念。

  4.詩中2至4節與5至7節構成對應關系,這樣寫有何作用?

  分析:詩中2至4節與5至7節構成對應關系,這樣寫突出強調兩種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做法、對人民的不同的態度所得到的不同的結果,褒貶鮮明,發人深省。

  5.“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兩句詩該怎樣理解?

  分析:“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著,他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6.為什么說“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為什么說“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分析: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叭蹘r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蕩滌舊社會的黑暗、腐朽,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發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是一片青綠。   

  7.毛澤東同志稱贊魯迅“在黑暗與暴力的進襲中,是一株獨力支持的大樹,不是向兩旁偏重的小草”,而這首詩卻說魯迅“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應該怎樣理解?   

  分析:毛澤東同志所說的“小草”與這首詩里所說的“野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指沒有堅定立場的騎墻派,后者指愿與舊社會同歸于盡,一起被革命烈火燒掉,為革命斗爭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者。魯迅說,“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這黑暗的社會背景就是“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魯迅先生以徹底革命的英雄氣概,以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會燃燒起來。

  三、教學過程 設計    

 。ǎ┙忸}。    

  減克家,生于1905年,是我國“五四”運動以來最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一直受到人民的喜愛和歡迎。    

  1949年全國解放后,藏克家由香港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這位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并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有的人”這個題目包含了詩中所寫的兩種人:即作者歌頌、贊美的是以魯迅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動派。聯系詩的副標題,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是以歌頌、贊美為主旋律的。這首詩主要采用對比的寫法,也就是把揭露和批判作為歌頌與贊美的一種反襯,在鮮明的對比中,抒發作者的感情。    

 。ǘ⿲  。    

  人都有生和死。對待生和死,不同的階級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態度;钪娜耍械幕畹贸绺、偉大;有的活得無恥、卑微。在死的問題上,毛主席曾經指出:“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蹦膫同學能舉出這兩方面的例子?      

  學生舉例,教師評析、小結。      

  《有的人》這首詩以形象、凝練、通俗的語言寫了對于生和死截然不同的兩種人的態度和表現,抒發了作者由此而發的感受,以此來紀念魯迅以及以魯迅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      

 。ㄈ┱n文分析。      

  1.教師提問:這首詩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分析,教師評析、歸納:這首詩分三部分:第1節是第一部分;第2、3、4節是第二部分;第5、6、7節是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為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為人民鞠躬盡瘁,死后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生的感受入手,提出了生與死的辯證觀點。    

  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熱情贊頌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   

  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2.教師提問:從以上分析中,我們能夠看出這三部分之間是什么結構關系?    

  學生分析,教師歸納: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二、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說和深入開掘,形成了以贊頌魯迅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抒情主線。    

  3.教師提問:這首詩所以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在人民群眾中有廣泛的影響,在于它包含著深刻的哲理。想一想,這一深刻的哲理是什么?    

  學生思考、并明確:這首詩一開始就點明了生與死的辯證觀點,后面緊緊圍繞人應該怎樣活,怎樣對待死來展開,把問題升華到具有普遍意義的人生觀的高度。魯迅一生“俯首甘為孺子!薄扒樵缸饕安荨,人民就崇敬他,紀念他;反動派騎在人民頭上,一心想流芳百世,人民就咒罵他,唾棄他。這首詩就是在生與死、榮與辱、善與惡、美與丑這些人生觀的種種具體表現的激烈交鋒中,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內涵,擴大了思想容量。    

  4.教師提問:這是一首抒情詩。詩是詩人感情的迸發。同學們舉例說明這首詩怎樣抒發了作者火一樣的熾熱感情?    

  學生舉例,師生共同分析:作者火一樣的熾熱感情從詩的一開始就撲面而來。 

  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一個“死”字卻表達了作者的惋惜的懷念之情,第二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活”字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贊美。作者的愛憎感情是多么鮮明!    

  再比如: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細心體會這些加點字詞,我們會感受到作者內。動的強烈感情!翱倘搿焙汀盃”是譏諷、嘲笑,是對一心想流芳百世的反動派的鞭撻、討伐;“春風”、“到處”、“青青”這些感情色彩鮮明的詞語,是作者對為人民奮斗一生的革命戰士蓬勃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熱烈歌頌。    

  作者從青年時代起一直受到魯迅的深刻影響,對魯迅充滿了敬佩之情,在紀念魯迅的活動中,又親身體驗到人民對魯迅無比懷念的情景。同時,他也耳聞目睹了反動派的種種罪惡和殘暴,F實生活在他的心里凝聚了無法壓抑的感情,這種感情終于在紀念魯迅的日子里找到了迸發的“火山口”。    

  但是,這種感情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運用語言抒發出來的,正像作者說的,他“把火樣的熱情包在字句里”。聞一多先生曾把他比為孟郊,“郊寒島瘦”,說他的詩“沉著而有鋒棱。”老舍說他的詩有股“硬”勁。我們讀《有的人》,絲毫沒有覺得作者在大喊大叫,相反,我們在詩的字里行;司卻感受到作者以直硬、冷峻的語言風格抒發出內心強烈的,壓抑不住的、火一樣的感情。上面舉的兩個例子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5.教師提示:這首詩除了直硬、冷峻的語言風格外,在語言運用上還有以下特點。    ①語言通俗、明白。茅盾評論作者的詩風時說,他的詩“只是用了樸素的字句寫出了平凡的百姓的生活!睖p克家寫的《有的人》巧妙地運用了大眾的語言表達深沉的哲理!坝械娜嘶钪呀浰懒;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边@簡直是毫無修飾的、脫口而出的大眾俗語,帶著濃重的鄉土氣息。整首詩幾乎句句都是這樣的語言。因此,他是用人民大眾的語言唱出了人民大眾的。已聲。    但是,作者又是對大眾語言進行了嚴格地篩選、加工,把它們凝練成自己的詩句的。詩貴在煉字句,抒真情。《有的人》沒有一個多余的字、句,而又濃縮著作者的愛憎感情。    

  ②語言形象、生動。《有的人》所要告訴人們的是怎樣對待生與死的人生觀問題。這是一個人心中常有的千古議題,具有普遍的重大意義。作者并沒有用哲學的方式,即抽象化的語言去闡發人生的深刻哲理,而是用形象化的語言去表達重大主題。就是說,他把力量放在詩的藝術形象的表現力上。這無疑說明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    

  例如: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騎”字生動地表現了反動派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態,而人民要推翻他們,打倒他們,便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個“摔”字上,“垮”作為結果又形象地表現了反動派的可恥而又必然的下場!八ぁ弊钟玫枚嗝葱蜗螅嗝瓷鷦!    

  藝術形象的表現力還在于給讀者以廣闊的想象天地,人們用自己的實踐和體驗來豐富形象的內容。例如,這個“摔”字,它是生活中一個普通動作,但在詩句里,它包含一定內容的具體的、形象化的動作,讀者可以聯想到人民大眾推翻一切反動派統治,唾棄一切歷史丑類的種種壯舉。這才是真正的詩的語言。    

  6.教師提示:這首詩的格式上有一種強烈的節奏美。    

 、俑袷絿勒,自然流暢。    

  這首詩在節的韻律上十分講究。每兩句一節,兩句字數大體相等,結構大體相同,讀起來瑯瑯上口,節奏感很強。   

  每小節的兩句話在內容上形成鮮明對比,在形象上形成強烈反差,強化了語言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第1節是總綱,下面兩部分分別對第1節的兩句話進行解說和開掘。第二部分每1節的第一句從具體表現上解說第1節的第一句話;每1節的第二句話從具體表現上解說第1節的第二句話。第三部分從各自不同的結果上對應地解說。這種排列組合,交叉式的推進結構,使詩具有獨特的節奏美。    

 、诟袷絿勒,但又不刻意追求字句上的齊整,而是以思想感情的表達需要為依據。有的詩句長短不一,讀起來卻仍然流暢爽達;有的沒有一點修飾,似乎一揮而就,但仍然韻味無窮,含義深刻。    

  7.教師提問:這首詩在寫法上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學生思考、明確:主要采用了對比的寫法。一方面,作者靈活地運用魯迅的詩句“俯首甘為孺子!弊鳛闊o產階級革命戰士偉大精神的整體概括,另一方面以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作為一切反動派罪惡行徑的形象概括,從人生意義,具體表現,不同結果三個方面進行對比。褒貶鮮明,引人思考,給人以深刻印象。    

  (四)板書設計 。

 。ㄎ澹┬〗Y。    

  1.這首詩從人生觀的高度,采用對比的寫法,熱情歌頌了以魯迅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同時也揭露了反動派的種種丑行。    

  2.這首詩的直硬、冷峻的語言風格,表達了作者濃烈的愛憎分明的感情。    

  3.這首詩的語言通俗、形象、凝練,表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唱出了人民大眾的心聲。    

  4.這首詩富于節奏美、韻律美,格式嚴謹但又不刻意追求字句上的齊整,思想感情的表達自然、流暢。    

  5.詩中也有議論,但這種議論包含在形象化的詩句中。反過來,在形象化的詩句中,又能讓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哲理內涵。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4

  教學設想:這首詩歌是臧克家為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不僅僅是單純懷念魯迅,而是通過與有的人的對比闡揚了一種人生哲理,容入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學習時,要通過反復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絡,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重點難點:

  1、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2、 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3、 體會詩歌的結構與表達方式方面的特點。

  課時計劃: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2004年2月5日晚8時35分,著名詩人臧克家老先生卻因病離開了人間。

 。ǔ鍪净脽羝3)臧克家是繼郭沫若之后,我國詩壇上最杰出      的大詩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繼出版了《烙印》和《罪惡的黑手》  等,以鮮活的生活感受和嶄新的藝術風貌,引起詩壇的矚目。 新中國誕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有的人》便是他這類詩的代表作。這首詩是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現在我們播放朗誦帶,請同學們在聽的同時,注意詩歌的朗讀節奏和重音。(播放視頻文件)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注意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然后齊讀全詩。

  3、魯迅簡介

  為了更好的學習這首詩歌,我們先回顧一下魯迅先生的生平。

  (出示幻燈片7)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學院學醫,后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學們還能說出哪些魯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國民黨反動派血腥鎮壓人民,不允許人民悼念魯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他。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并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4、思考討論:這首詩可以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全詩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節):從兩種人對人民不同態度的對比中,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斗而偉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節):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的對比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二、 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1、 學習詩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2) 思考問題:這一節詩有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如何理解它們的含義?

  第一個“活”指肉體活著,第二個“活”指精神活著;第一個“死”指精神的死亡,第二個“死”軀體的死亡。

  死生乃是自然規律,不可逾越,也無法逃避。古往今來,多少哲人和詩人對此惆悵過,悲嘆過,思考過,議論過!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種生死觀,“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是一種生死觀,“好死不如賴活”又是一種生死觀。而詩人則徹底拋開生死淖勻蛔刺閹沒饈緞翁i賴慕縵薇渥齙賴碌、审觅噮刃断謔牽械娜松此潰械娜慫蘭瓷u庠誑蒲鮮遣豢傷家櫚模諞帳跎先肥欽媸悼尚諾模徽飫鍇楦械囊蛩仄鹱啪齠ǖ淖饔謾?br> 2、 比較學習詩歌第二、三部分

 。1)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三部分,思考這兩部分在內容上有什么聯系?

  互相照應,2、3、4節分別照應5、6、7節。

 。2) 這首詩使用了一種很典型的表現手法,那位同學看出是什么?這在詩中是如何體現的?

  2、3、4節每一節的前兩句都寫反動統治者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每一節的后兩句都寫像魯迅這樣的人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5、6、7節每一節的前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反動統治者的態度,每一節的后兩句都寫人民群眾對魯迅這樣的人的稱頌。

 。3) 這幾節詩中有幾個句子出自魯迅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找出來并說說出自魯迅的哪一首詩?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自嘲》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野草 題詞》

  作者借魯迅的詩來表現魯迅的高尚品質

  (出示幻燈片9、8,齊讀)

  (4) 這兩種人最后的結局如何?

  a:(1)“把他摔垮”,即打倒、推翻之意。(2)“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即被人民忘記,被人民唾棄。(3)“他們的下場可以看到”,即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b:(1)“永遠記住他”。(2)“到處是青青的野草”,即魯迅精神到處被傳頌,被延續。(3)“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無限愛戴的深厚感情。

  三、 再次品讀詩歌

  要求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

  四、 課內延伸

  1、迅速默讀全詩,體會:“有的人”究竟指哪些人呢?(可以互相討論)

  學生討論后明確:每節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治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如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詩的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既然文章主要是紀念魯迅,那么把詩的題目改為“魯迅贊”或者“紀念魯迅”好不好?

  《有的人》更含蓄,而且擴大了詩歌的內涵,使得詩歌更具有普遍意義。

  六、課內練習

  閱讀泰戈爾的《某人》,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七、課后練習

  上圖書館借閱或上網閱讀臧克家作品《老馬》、《罪惡的黑手》。

  教后反思: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5

  【教學目的】

  1.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

  2.學習對比寫法。

  3.了解詩中的議論,認識詩歌哲理性的深刻內涵。

  【教學重點、難點】對比寫法,詩中議論的作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預習指導:

  1.摘錄臧克家《關于短詩〈右肘人〉》:

  在舊社會里,我們看慣了這樣的事情:大至官僚,小到鄉紳,殘害壓迫人民,壞事做 絕,罪孽深重,卻妄想“流芳百世”,到處豎起“澤被鄉梓”“德高望重”一類的“功 德”碑,把自己升為萬古不朽的“偉人”。

  《有的人》寫于……抒發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

  2.看“學習重點”“預習提示”,明確學習本課的重點及內容。

  3.讀課文(定條件的由男女生結合,兩人一組,每節詩由男讀1—2行,女讀3—4行,用 磁帶錄上音待評)

 。ǘ┱n堂教學(以讀帶講)

  l.導入   新課(可借鑒吳玉章同志1961年 6月11日為《革命烈士詩抄》題詞“言炳丹青,德配天 地,功昭日月,行作楷模”引入)

  2.板書課題,配樂,范讀全文(放錄音磁帶或教師朗讀。要求學生標出詩中對比句)

  3.抽讀課文并正音:臧(zāng)摔(shuāi) (老師對朗讀速度、節奏、語調的諷刺與贊頌,情感的愛與憎予以指導)

  4.預習檢測

 。╨)放兩組錄音作業 ,第一盤放1—4節,第二盤放—一7節,同學評。

  (2)填空

  a.《有的人》是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后,為____,懷著的情感而寫的。 (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對魯迅先生崇敬)

  b.題目不直接寫作“紀念魯迅”,而叫做《有的人》,其理由是____ (課題更含蓄,便于對比突出主題,將魯迅精神加以提煉、引伸,讓讀者獲得深刻的教 益。)

  C.用詩句填空。“有的人”在詩中一指____的人,一指的人。你喜____歡一種人。魯迅 屬于____一種人。 (最佳選擇是第二節中的2、4行。)

  d.“紀念魯迅有感”中的“有”是意思,“感”是____的意思。詩中表達感慨用的表達 方式是(引起、感受、感慨,議論)

  e.通篇采用手法,褒貶鮮明,但重在____。作者從魯迅生前____,故后____這兩點來表現 他的偉大。 (對比,贊頌,為人民奮斗犧牲而從不想到個人,人民熱烈紀念他)

  5.閱讀研討

  (1)限時默讀。找出:哪些詩句寫出了詩人對魯迅的紀念?(讀每節詩的后兩行)

 。2)同桌互相聽讀。(針對以上問題互議,互談)

  (3)表情朗讀。一人領全班合,齊讀上面板書的有關內容。(注意激發頌揚情感) 問: ①為什么說有的人死了還活著? ②誰以“野草”自比?有何含義?“地火”又指什么?“等著地下的火燒”表現出一種 什么精神? ③怎樣理解“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④上面已經寫出了對魯迅的紀念,如果就以此成篇行嗎?

 。4)個別讀。(帶著下列問題)讀每一節詩的前兩行。 問;①詩中給我們刻畫了另一類鮮明的形象,與前一種人有強烈的反差,這叫什么寫 法?其作用是什么? ②這首詩從哪幾方面把兩種人進行了對比?詩的2—4節同5—7節在內容上是怎樣呼應 的? (學生搶答,教師歸納)

 。5)讓男生(或女生)帶著譏諷、詛咒的語調朗讀以上  有關詩行。

  (6)精讀2—4節,再次體會對比的作用。 問。 1.你怎樣理解活著的人已經死了這一句中的“活”和“死”字?它指現實生活中的哪些 人? 2.為什么說“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3.(展開聯想)請聯系中國近(現)代史,舉一例說明“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下 場如何? 再舉一例說明“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著的人”得到人民怎樣的擁戴和回報?

  (7)背誦全詩。參看板書。

  6.揣摩運用 (l)處理課堂練習第五題。 (2)第八題與第四題比較練習。 (3)第七題在課前或課后閱讀體會。不作講解。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6

  一、給下列加粗字選擇正確的讀音。1.不[    ]a.qiaob.xioc.ku92.摔[    ]a.ku3b.ku4c.ku13.克家[    ]a.z1ngb.z4ngc.c2ng二、用“/”標出的句間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a.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b.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c.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d.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三、“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一句中對“抬舉”的含義和感情色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抬舉”的含義是又抬又舉,本詩中是褒義詞,表現對魯迅的推崇。b.“抬舉”的含義是看重并加以稱贊,詩中是褒義詞,表明對魯迅的敬重。c.“抬舉”的含義是抬起來舉過頭頂,表示尊重,詩中是褒義詞,表明看重。d.“抬舉”的含義是看重并加以稱贊,詩中是中性詞,表示稱贊。四、判斷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有的人》是臧克家在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寫的。b.“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用的是對比的修辭手法。c.“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是從魯迅的《自嘲》詩中化用而來。d.詩歌也能講道理,發表議論。但詩中議論不是抽象的,而是帶有形象的。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和“死”的具體含義。有的人著  活:他已經了  死:有的人了  死:他還著  活:六、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文后的問題。(一)老馬臧克家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它把頭沉重的垂下!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里咽,眼里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望望前面。1932年4月1.老馬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卻“橫豎不說一句話”,對其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老馬十分馴服,完全忠實于人類。b.老馬一向是逆來順受的,習慣了這種壓力。c.老馬默默忍受,是因為命運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2.詩的結尾“眼里飄來一道鞭影,它抬起頭望望前面。”有什么含義?3.“老馬”象征了舊社會中________的人。(二)雙桅船舒婷霧打濕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岸啊,心愛的岸昨天剛剛和你告別今天你又在這里明天我們將在另一個緯度相遇是一場風暴、一盞燈把我們聯系在一起是另一場風暴、另一盞燈使我們再分東西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1.仔細閱讀詩歌,體會詩中形象的象征意義:①“船”象征:        ②“岸”象征:③“風暴”象征:      ④“燈”象征:作者借助這些象征性形象,是為了鼓勵人們________。2.雙桅船在一個緯度告別,又相約在“另一個緯度相遇”,為了一個又一個新的目標,一片又一片“心愛的岸”,“不怕天涯海角”,甘愿“再分東西”,這是怎樣的一種人生寫照呢?【參考答案】一、1.b  2.a  3.a二、c三、b四、c(所引詩句是從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題辭》中化用而來。)五、活:生命存在,身體的軀殼活著  死:靈魂喪失,毫無生命價值  死:生命不存在  活:思想、精神永駐人間六、(一)1.c(從詩中“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可知,老馬的命運不掌握在自己手中,無力反抗。)  2.這一句把老馬不甘心被欺凌卻又無力反抗,只能繼續在悲慘的生活中掙扎的那種無奈而又悲涼的感覺形象地描寫出來,同時也激起人們對老馬不幸的同情和對不公平命運的義憤。  3.廣大的與牛馬一般命運  (二)1.①人的一種不斷追求的精神品質  ②人的生活境界和不斷升華的審美理想  ③人生中的困難、挫折和挑戰  ④一種希冀,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困難前面不畏縮,應懷著希望繼續前進!  2.這是一種不斷充實、不斷進取、不斷追求,生命不止,前進不止,有價值、有作為的人生寫照。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7

  《有的人》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我們上課了。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句英文名言:“ to be or not is a question!”大家試著翻譯成中文,看看是什么意思呢?(生興趣濃厚地討論)

  生⑴:老師這句話的意思是:是或者不是是一個問題。ū娦Γ

  師:(贊許)按大家學過的英語單詞的字面意思來講,的確是這么回事,不過它真正的含義是:“活著還是不活,這是問題。”這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句獨白。言詞雖短,卻引發出世人深深的思索:“人究竟應該怎樣活著?什么樣的生命才有意義?”今天,我們也來探討一下這個關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問題。我們先來讀讀臧克家的詩作《有的人》。(板書課題)

  師:這首詩是作者在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魯迅先生而作的,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我們在初一年級學習《一面》時已給大家作過詳細介紹,還組織大家課外閱讀魯迅軼事,這里就不再多說。請大家把這首詩自由朗誦一遍,看看哪些詩句清楚地體現出是對魯迅先生的紀念。(生朗讀)找出來的同學談談你的答案和理由。

  生⑵:詩中第二節中有一句是“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這是從魯迅先生的詩“俯首甘為孺子!弊兓鴣淼,作者這樣寫表明對魯迅先生的紀念

  生⑶:還有第三節中的“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也是一處. 因為魯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題

  辭中就提到“野草”和“地火”。

  46

  師:你們是從哪里找到這些資料的?

  生⑶:課文下面的注解中就有嘛!

  師:你們讀書、預習都仔細,也很講究方法,如果能完整地閱讀一下魯迅先生的《自嘲》詩和散文詩集《野草》全文就更好了,F在,我們暫且借助注解來理解這兩句詩!敖o人民當牛馬”倒是挺明白的,“野草”和“地火”究竟有什么樣的含義呢?請大家仔細閱讀注解中的引文,聯系魯迅先生生活的時代環境,談談自己的理解。(生閱讀、討論)

  生⑷:“地火”指的是當時一種被壓制的力量,它能夠摧毀一切,而且是“無可朽腐的”。

  生⑸:指的就是人民的革命力量。師:很有道理,那么魯迅說“自愛其野草”,愿意等著地火來燒,包含著什么深刻含義呢?

  生⑹:愿意獻身于人民的革命力量,為了摧毀舊世界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師:看來,大家找到的兩句詩充分展示了魯迅先生身上崇高的品格與精神。誰能夠綜合起來談一談。(生踴躍發言)

  生⑺: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犧牲一切。

  師:既然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先生,為什么標題是“紀念魯迅先生”,而叫“有的人”?

  生⑻:因為詩中寫了很多“有的人”。(生笑)

  師:真的寫了很多人嗎?大家聽老師把全詩朗讀一遍,再告訴我這個問題的答案。(師朗讀,生看書、思考)

  生⑼:全詩表面寫了很多“有的人”,但歸納起來并不多,只有兩種人。

  師:哪兩種人?他們與魯迅先生有什么聯系?

  生⑽:一種是象魯迅先生那樣的人,另一種是不具備魯迅先生那種精神品格的人。

  47

  師:現在大家體會到臧克家給這首詩題名為“有的人”而不是“紀念魯迅”的用意了嗎?

  生⑾:作者不是單純地紀念魯迅先生,而是由魯迅先生推而廣之,引發更深的思考。

  師:他思考的問題是什么呢?在這個問題上作者的觀點又是什么?他是依據什么得出這樣的觀點的?請大家認真閱讀全詩,并簡要討論,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生⑿:詩中探討的是生與死的問題。詩的第一節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師:嗯!?我有些糊涂了!又是死又是活的,究竟是死還是活,這話是什么意思嘛?

  生⒀:這里的兩個“死”,兩個“活”字意義都不相同。第一個“活”字意思是肉體和生命還存在著,“死”的意思則是精神已經消亡了;第二個“死”字意思是肉體與生命已經消亡了,而“活”的意思是“精神永存”。

  師:經你這么一解釋,我明白了:有的人是雖生實死,行尸走肉;有 的人雖死猶生,精神不朽。究竟什么樣的人雖生實死,什么樣的人雖死猶生呢?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不妨還可以舉出典型例子來證實自己的看法。

  生⒁:碌碌無為者,雖生實死,拼搏進取者雖死猶生。

  生⒂:賣國求榮者雖生實死,精忠報國者雖死猶生。比如秦檜和岳飛就是典型的例證。

  生⒃:貪官污吏雖生實死,清正廉潔的人雖死猶生。前者如陳希同、王寶森就是例子,后者象孔繁森就是證明。

  師:孔繁森的確雖死猶生、精神永存,他的事跡給我們的啟示并不僅僅在于他的“清正廉潔”,那么,從他身上最突出的精神

  出發,我們能夠得到怎樣的啟示呢?

  48

  生⒄:自私自利者雖生猶死,大公無私者雖死猶生。生⒅:為自己追名逐利者雖生猶死,為人民鞠躬盡瘁者雖死猶生。

  師:太精采了,從同學們的話語可以看到出你們的視野和胸懷。我們還是回頭來看看本詩在這個生與死的問題上的觀點是怎樣的?

  生⒆:欺壓人民者雖生猶死,為人民服務者雖死猶生。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⒆:第二節中說:“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叶鄠ゴ! ’/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前半句寫的就是欺壓人民的人,后半句寫的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人。

  師:照這樣來說:這節詩如果寫成:“有的人/欺壓人民;/有的人/為人民服務”,觀點不是更鮮明,寫得不是更好些嗎?(生思索)

  生⒇:原文寫得更好。因為它生動地刻畫了兩種人的形象,前半句寫出這種人驕橫無恥,自命不凡的丑態,而后半句則寫出了為人民當牛做馬的人的謙遜、誠懇。

  師:既然如此,你能把這節詩有感情地朗誦一遍嗎?

  生⒇: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驕橫地)“呵,我多偉大!”/有的人/(誠懇地)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生鼓掌)

  師:大家覺得他朗誦得很好,為什么呢?哪位同學談談?

  生(21):他朗讀前半句時,使用的語調較高,而且讀出了驕橫的、不可一世的丑態;而后半句則用低沉的、懇切的語氣在讀,很符合詩句中人物形象的特點。

  師:很好。詩歌的朗誦就應該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那樣,根據詩的內容特點投入相應的感情。大家試著讀讀其他幾節詩,看看詩中還說到什么樣的人?(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哪位來讀一讀,談一談。

  49

  生(22):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鄙夷地)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激昂地)等著地下的火燒。這里說的是:一心想著個人名利的人和愿意為進步犧牲一切的人。

  生(23):有的人/(氣憤地),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贊揚地)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這說的是損人利已的人和犧牲自我、造福他人的人。

  師:讀得感情充沛,講得也正確無誤,這首詩就是這樣用形象而又飽含感情的語言,在紀念魯迅先生為人民和革命進步事業鞠躬盡瘁、無私奉獻的同時,向人們揭示著關于生命的真正含義,的確是一首難得的好詩。說他是好詩,除了形象而飽含深情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外,大家還有沒有其他的發現呢?(生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和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生(24):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把兩種迥然不同的人的形象和下場來做對比,更好地闡明深刻的道理。

  師:不錯。不過你剛才說到“兩種人不同的表現和下場”,能結合原文給我們解釋一下嗎?

  生(24):詩的第二節到第四節寫的就是兩種人的不同表現,第五節到七節寫的就是兩種人的不同下場。

  師:分析得很有道理,不過有個詞用得很不恰當!

  生(25):不能用“下場”,因為這是個貶義詞,而他說的“兩種人” 中包括具有魯迅先生那種精神的人,而詩中對這種人是充滿褒獎和贊美的,因此這個詞不合適。

  師:既要能適合褒的對象,又要能適合貶的對象,那該用什么樣的詞好呢?

  生(26):中性詞,比如“結局”。

  師:很好。詩歌把兩種迥然不同的人的表現與結局進行對比,更好的闡明了無私奉獻者雖死猶生、精神永存,欺壓人民者雖生

  50

  猶死、遭人唾棄的哲理。這樣來看,全詩的結構就十分清晰明了了。能夠解說清楚的同學請舉手。

  生(27):第一節以議論總領全詩,二到四節、五到七節分別將兩種人形象與結局進行對比。

  師:以飽含哲理的議論開頭,用形象的語言和鮮明的對比來表現抽象的哲理,使這首詩顯得意味深長而又別具一格。讓我們飽含感情地將這首意味深長而又別具一格的好詩齊聲朗讀一遍,能背誦那是最妙不過的了。(生齊聲朗誦或背誦)

  師:讀完臧克家的這首《有的人》,同學們能告訴我生存的意義與目的應該是什么嗎?

  生(28):對人民有所貢獻,對社會有所意義。

  師:同學們看過那么多的課外讀物,你們能從其他作品中得到關于生存的意義的啟示嗎?

  生(2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蔽奶煜楦嬖V我們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生命才有意義。

  生(30):保爾柯察金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進行的斗爭!边@句話告訴我們有所作為,生命才有意義;投身全人類的解放事業,生命才有價值。

  生(31):老師,我曾經讀過一首詩,不知道能不能說。

  師:但說無妨。

  生(31):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師:你為什么會想到這首詩呢?

  生(31):我覺得他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于擺脫束縛,享受自由。

  51

  師:既然如此,念出來有什么擔心的呢?順便問一句,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

  生(31):(不好意思)忘了。師:能背誦積累就很了不起了,不過為了更好的理解這首詩,特別是他所說的“自由”的準確含義,我請你務必下去再認真查閱一下詩的作者及有關情況,好嗎?(生點頭)

  師:關于“什么樣的生命才有意義?”的話題,今天暫且討論到這里,大家還有其他的發現,課后盡情交流,并把這些名言輯錄在摘抄本上,我們比比看,誰“探討”得最充分、最深刻。這是今天的第一個課外作業;另外我們今天還學到了在詩歌中運用對比手法,這使我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甫的一句詩。雖然只有10個字,但它通過對比手法把不平等社會現象揭露得入木三分。請大家課外查閱這句詩,并寫一篇200字左右的讀后感。好,今天的課就到這里。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8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本組的學習,你對魯迅有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他嗎?

 。▽W生評價)

  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于鴻毛!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边@是他最后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事別13年,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讓我們共同分享。

  二、初讀體會

  1、自讀課文,讀熟讀通順。

  你想給這首詩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嗎?初次見面,一定要真誠:讀兩遍,不要忽視一個字。(檢查,評價)

  2、再讀:僅僅準確就夠了嗎?還必須流暢:把每一句都讀流利,再讀兩遍。

  3、你讀懂了什么?嘗試理解這樣幾個問題:

  A、詩歌前四節中每節有兩個“有的人”,前后兩個“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節兩個“活”與“死”有什么不一樣的含義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著,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著。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有怎樣的聯系?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有怎樣的聯系?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有怎樣的聯系?

  三、聽錄音,朗讀

  1、請同學們聽錄音。

  2、請同學們評價一下,這個人讀得怎么樣?

  (感情處理得比較好語速把握恰當語氣語調抑揚頓挫重音恰倒好處讀出了詩歌的層次等等讀出了對前者的恨,對后者的愛……)

  詩歌重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僅僅靠聽朗讀錄音是遠遠不夠的。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根據你對詩歌的理解,設計朗讀。

  自由朗讀。

  3、我們齊讀這首詩。

  要想更好地誦讀,還必須深刻領悟詩歌內容。

  下面,以各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研讀各小節,而后在班級交流心得。同學們如果能夠引述課外在網上或其他傳媒上獲取的紀念魯迅的文章、資料進行評點的話,就更好了。

  討論、合作、交流。

  A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世界上兩種截然相反的人,這兩種人有什么不同的命運呢?

  (1)理解課文第二小節與第五小節

  化用魯迅《自嘲》詩中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币痪!净脽粞a充《自嘲》】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在最艱苦的生活和最險惡的環境中,不管國民黨的天下是“冬夏”還是“春秋”,魯迅先生始終愛憎分明,與敵人頑強作戰,為人民勤懇工作。

  (2)理解課文第三小節與第六小節

  【幻燈補充《野草?題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革命,甘愿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D比人生觀,比價值觀:學習第四小節與第七小節

  師:妄想流芳百世的人,靈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卻極強,正像白居易所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對這兩種人的回報也一定是愛憎分明的。

  小結:魯迅先生雖然已經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復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魯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寫下了《喇叭的喉嚨──吊魯迅先生》,其中有這樣一句:“死的是肉體/你的精神已向大眾心底去投生!”

  四、有感情背誦

  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魯迅先生:

  “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強,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連五個“最”,論定了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化的不可替代的地位。讓我們懷著對魯迅先生深深的敬意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五、拓展

  詩歌為紀念魯迅先生而作,卻不用“魯迅贊”或“紀念魯迅”為題,而是以“有的人”進行反復詠嘆。這首詩的前四節一連用了八個“有的人”,語言極為凝練。同學們能不能試著動筆寫一寫,用自己的語言將它們具體化,將“有的人”替換為某一種人或某一類人。

  互相交流

  讓我們看看集體的智慧能產生怎樣的結晶。先請四位男生四位女生,一人說一句,不可以重復。(同學或老師評點)

  【評:以讀代講,結合大量課程資源,結合本組所學課文,邊讀邊悟,體會詩歌內容的同時更加了解了魯迅為人!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9

  閱讀演練

  江蘇海安丁所中學  丁海意

  跨越時空的紀念

  聶紺弩

  一個高大的背影倒了,

  在無花的薔薇的路上——

  那走在前頭的,

  那高擎著倔強的火把的,

  那用最響亮的聲音唱著歌的,

  那比一切人都高大的背影倒了,

  在暗夜,在風雨連天的暗夜!

  在暗夜:

  風吼著,

  拔倒參天的古木;

  卷起一切可以卷起的東西,

  打向我們底行列——

  這悠長的行列,

  這肅穆的行列,

  這憤怒的行列!

  那引頭的背影倒了!

  在暗夜:

  雨淋著,

  在我們底頭上,

  在我們底身上。

  在我們底心上!

  泥水拖住我們底腿,

  無花的薔薇刺進我們底腳心,

  一切骯臟的東西濺在我們底身上!

  我們是一條悠長而固執的行列——

  饑餓的行列,

  襤褸的行列,

  奴隸的行列!

  那走在一切人前的背影倒了!

  我們是強健的,

  然而受傷了;

  我們是勇敢的,

  然而受傷了!

  我們是固執的,

  然而受傷了!

  在無花的薔薇的路上,

  在風雨連天的暗夜,

  沒有一點傷痕的,

  不在我們底行列里。

  那傷得最厲害的人倒了!

  他是我們中間的第一個——

  第一個爭自由的波浪,

  第一個有自己底思想的人民,

  第一個冒著風吹雨打和暗夜底一切,

  在無花的薔薇的路上,

  高唱著自己底歌的人民。

  這第一個人民倒了!

  驚天動地的響聲,

  晴天霹靂般的響聲,

  我們中間的第一個倒了!

  那高大的背影沒有了,

  那倔強的火把沒有了!

  那響亮的歌聲沒有了!

  千萬人底號哭,

  千萬人底喊叫,

  千萬人底悲痛,

  贖不回這無比的損失!

  高大的引路人,

  你知道么?

  誰在哀悼著你!

  前面是平坦的路底邊沿,

  白天底邊沿,

  晴明底邊沿,

  能夠忘記么,

  你第一個向它走去的人!

  安息吧,親愛的朋友!

  永別了,人民底同志!

  我們要從你底尸身上走過,

  踏著你底肉和骨和血,

  踏著你指引過的路,

  用我們底眼淚,

  用我們底歌聲,

  用我們的腳印,

  造成你底墳墓,

  愿你底英靈永遠和我們同在!

  延伸訓練: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薔(   )薇    高擎(    )   倔(   )強     襤(    )褸    霹(   )靂

  2.詩歌的題目“跨越時空的紀念”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3.試分析“那高擎著倔強的火把的,那用最響亮的聲音唱著歌的,那比一切人都高大的背影”這句詩的深刻的內涵。

  。

  4.“我們要從你底尸身上走過,踏著你底肉和骨和血,踏著你指引過的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決心?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

  5.“在暗夜,在風雨連天的暗夜!在暗夜:風吼著,拔倒參天的古木;卷起一切可以卷起的東西,打向我們底行列——”這句詩中“暗夜”指什么?這句詩揭示了一個怎樣的社會現實?

  。

  6.聶紺弩先生寫這首詩時,情感強烈而復雜。請您反復吟誦全詩,嘗試著體會并寫出這種情感。

  。

  答案:

  1.qiáng  qíng   jǘe   lán   pì  2.魯迅先生的精神可以穿越時間和空間,永垂不朽,人們會永遠紀念魯迅先生。詩歌的題目寄托了聶紺弩先生對魯迅先生的逝世無限懷念、追悼之情。3.此題是開放題,答案不求統一?蛇@樣回答:魯迅先生作為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始終利用手中的筆作武器,與革命青年一道頑強地同敵人展開殊死搏斗,從不退縮,永不妥協,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4.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決心繼承魯迅先生未競的革命事業,沿著先生指引的革命方向,化悲痛為力量,與敵人血戰到底。抒發了詩人對先生的逝世無比沉痛,對敵人無比憤恨的感情。5.詩中“暗夜”指國民黨反動政府的黑暗統治。這句詩揭示了當時國民黨反動政府對內鎮壓共產黨新四軍以及風起云涌的民主運動,對外“絕對不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的賣國投降的社會現實。6.此題是開放題,答案不求統一。

  老      馬

  臧克家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

  它橫豎不說一句話,

  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

  它把頭沉重的垂下!

  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淚只往心里咽,

  眼里飄來一道鞭影,

  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1932年4 月

  延伸訓練: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總得(    )   咽(   )   垂(   )下

  2.這首詩押大致相同的韻,請寫出兩節詩的韻腳和韻母。

  第一節的韻腳是          ,它們的韻母是         。

  第二節的韻腳是          ,它們的韻母是         。

  3.試以“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為例,分析詩歌語言的特點。

  。

  4.詩歌是通過形象來表達思想感情的,這首詩中的“老馬”這一形象可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你認為哪一個成語最恰當,在括號里打勾。

  a.吃苦耐勞(      )b.任勞任怨(     )c.忍辱負重(      )d.忍氣吞聲(     )

  5.聯系作者的寫作年代及其背景,結合自己的理解,試寫出“老馬”這一形象的象征意義。

  。

  6.選出賞析不恰當的一項( )

  a、這首詩借老馬的形象,抒寫了自己不堪重負的悲慘命運和內心的不平。

  b、詩中的老馬肉體和精神上都受著沉重的壓力,它在苦難的生活中掙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堅韌,更有不屈的反抗。

  c、這首詩既有鮮明的形象,又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因而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

  d、這首詩只截取了裝車那一刻的情景,畫面也突現了老馬頭部的動作,卻表現出老馬凄慘的處境和悲苦的命運。

  答案:

  1.děi  yàn  chuí2.話,下,  ua,  ia ;咽,面,  an,  ian 3.“背上的壓力往肉里扣”的“扣”,以被動動作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老馬肉體上的負擔之沉重與心情之悲苦以及老馬主人的兇狠毒辣!翱邸北臼菢O平常的口語,用于這句詩中卻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馬的命運及詩人對它的深切同情。4.c 5.此題是開放題,答案不求統一。詩人以“老馬”為意象,揭示三十年代初,舊中國人民正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深重的苦難和黑暗反動的國民黨統治。表面是寫馬,而實際是寫人,象征著舊中國倍受奴役的忍辱負重的勞苦大眾。6.a

  江蘇海安丁所中學  丁海意

  作者通聯:郵編226632  聯系電話:0513—8332699,0513—8016386 e-mail: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10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聯系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抓住語言、動作、神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3、感受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的崇高品質。

  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

  【自主學習】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深奧(    )(    ) 枯瘦(    )(    ) 詳細(    )(    )

  慈祥(    )(    ) 愛戴(    )(    ) 驚異(    )(    )

  2、成語填空

  囫( )吞( )  張( )李   ( )經風( )   北風(   )

 。 )然大( )  一目( )行      一知( )解    (    )痛哭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拧段业牟隔斞赶壬穼懥怂膫小故事,可用四個小標題表示:①            

 、               ③              ④              

  ⑵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愛戴是因為:                                   

  【合作探究】

 。ㄒ唬╅喿x句子并作答.。

  1、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

  ⑴這句話表面在夸自己,實際上是                                          

  ⑵這句話體現了                                                         

  2、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變得那么嚴肅。他沒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后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這句話通過對魯迅的     和      的描寫,表現了魯迅                      

 。ǘ┳x課文片段,完成題目。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著說:“我小的時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樣,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來,碰了幾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說,“您怎么會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哦!”我恍然大悟,“墻壁當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怕撓瞪舷挛慕忉屧~語。

  恍然大悟:

 、“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實際上指的是什么?

 、“四周圍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⑷把文中劃線的句子改為陳述句:

 、蛇@段話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會兒,就跟伯父拿了藥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

  ⑴這個片段寫了           這件事,通過    描寫,表現了魯迅先生

 、票径沃忻鑼憚幼鞯脑~語有:                                               

  學習《有的人》

  【自主學習】

  1、本文是詩人         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      周年寫的一首詩。

  2、“情愿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這句詩表明魯迅先生的態度是( )

  a.對舊社會黑暗勢力的反抗。b.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無比憤恨。

  c.盼望舊社會徹底消亡。d.情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人民大眾的事業。

  3、“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節詩的內容是( )

  a.人總逃脫不了死的結局。b.概括了兩種人生的不同價值。

  c.人的活和死是對立的統一體。d.寫兩種人的不同活法。

  4、判斷下列說法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有的人》歌頌的是魯迅先生的精神,全詩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

  2)“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這里的“野草”指的是魯迅先生的散文《野草》。 ( )

  3)詩歌按表達方式可以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有的人》屬于抒情詩。( )

  一、d 二、b 三、1.√2.3.√                                                           

  語文大觀

  魯迅名言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是有的。 

  ☆一滴水,用顯微鏡看,也是一個大世界。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批評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才于作者有益。

  ☆要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11

  1.閱讀下列文字,判斷對“死書讀活人”解釋的對與錯,在對的括號里打“√”

  人是活的,書是死的;钊俗x死書,可以把書讀活;死書讀活人,可以把人讀死。

 、俟潭ǖ臅緝热菘梢宰屓俗x了變得靈活。

 。ā   )

 、谟兴季S有頭腦的人卻死板地、機械地去讀書。

 。ā   )

 、蹮o生命的書本讓有生命的人讀,會使人更有知識。

  (    )

  2.聯系歷史和現實,寫一篇關于這首詩的讀后感。題目自擬(在課外練筆本上作)。

  閱讀下面短詩,完成3-6題。

  綠與丹  

  春天,綠的世界; 楓葉如丹,

  秋天,丹的天地。 掛滿一樹,

  綠,是①的顏色, 鋪滿一地。

  綠,是②的顏色, 丹,是④的顏色,

  又是③的顏色。 丹,是⑤的顏色,

  到了夏季, 又是⑥的顏色。

  綠變得更濃、更深。 綠與丹,

  生命在蟬鳴蛙噪翕動, 打扮著天地,

  生命在熾熱陰雨中爭斗。 為人間,

  于是,涼風起天末, 演化出五色斑斕。

  秋天到了。  

  3.給詩中①—⑥空缺處填上合理的詞語(只寫序號)。

  a.收獲       b.播種              c.成功

  d.希望       e.孕育著新生命      f.走向成熟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4.詩中加線的兩個句子富于形象化!棒鈩印、“爭斗”說的是生命的________;“蟬鳴蛙噪”、“熾熱陰雨”說的是人生________。這加線句表達的主要含義是________。

  5.如果給這首詩劃分兩部分,怎么分?請在文中用“||”線表示,并歸納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這首詩主要歌頌的是________(答案限3個字以內)。

  參考答案

  綜合能力訓練

  1.①  2.(略)  3.①b②d③f④a⑤c⑥e  4.成長 經歷種種考驗  5.的顏色‖綠與丹。前一部分寫綠與丹,后一部分是總結! 6.生命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12

  【教學目標】

  1、讀懂詩所表達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朗讀。

  2、感受魯迅的偉大,培養準確的人生觀。

  3、鍛煉大膽質疑、自求自得的閱讀素養。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出示提示(幻燈片):

  1、(1881年9月25日)(浙江省紹興)(早)(棄醫從文 )答案兩個字(生說了之后請說出原因,其中棄醫從文:魯迅最早想學醫來解除人民身體上的病痛,但后來他發現當時中國人民更可怕的病是心理上的,于是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文章來喚起人民的良知、骨氣 。)

  2、(匕首)(野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1936年10月29日下午5點25分 )答案三個字。

  3、野草:魯迅認為野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他以野草自喻,同時把地面比作反動勢力,把地下的熔巖比作革命的火焰。只要能讓革命火焰沖出地面,他愿意在熔巖中與反動派同歸于盡。

  二、揭示課題

  1、幻燈片出示:面對敵人他橫眉冷對,為人民他愿作孺子牛。

  2、組織討論偉人逝世,政府部門或者民間會可能舉辦的活動。

  3、介紹寫作背景,揭示題目。

  三、讀通讀順詩,個人大膽質疑

  1、同學自由朗讀全詩,兩個要求:

 、拧∽x通讀順;

  ⑵ 讀出問題并做好記號。

  2、檢查朗讀。

  3、再讀詩。要求:

  邊讀邊想,從讀懂一個詞一句話著手,把握每一小節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4、組織學習第一段。

  5、小組自由學習其他段落。

  四、質疑,理清課文脈絡

  1、交流問題。

  2、師設疑:

  分別指得是哪些人?這些人分別得到怎樣的下場?

  五、朗讀升華感受

  1、音頻朗讀。

  2、學生點評。

  3、齊讀。

  六、組織拓展

  1、以小組為單位模仿著本詩的格式也來寫兩節詩,寫的對象可以是一個人,如紀念雷鋒有感,也可以是一類人。

  2、交流。

  七、總結作業

  1、背誦。

  2、完成個人詩稿。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13

  [設計理念]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服務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教學難點]1、理解兩種人的含義

  [教學流程]

  一、輕叩魯迅,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深情地呼喚他!(幻燈出示魯迅圖片)

  師:魯迅,一個多么響亮的名字!它勾起了同學們怎樣的記憶?

  師:接下來讓我們看一段影像資料。(課件播放《魯迅》電影片尾葬禮部分)

  師:為什么你的眼里飽含淚水?心里在想些什么?

  師導或接:(來給魯迅送葬的人這么多,魯迅這株野草燒盡了,迎來的卻是到處青青的野草。┦茄!“魯迅死了,他還活在我們的心中!”(課件出示)

  師導: 1949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13周年,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隆重地紀念魯迅,著名詩人臧克家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了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寫下了《有的人》這首短詩。

  生:讀題

  二、讀準詩歌,理順思路

  師:下面請同學們一起走進詩歌——自由的誦讀。

  師:哪位同學來讀一讀,可以選擇你喜歡的小節讀一讀? (以評促讀)

  師:你還想展示哪里?

  師:看一看、聽一聽朗讀家是如何誦讀的? (課件播放2009年新詩會沙桐誦誦的《有的人》)

  師:同學們,你似乎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師問:臧克家記錄了哪兩類人?

  三、撥反為正,積蓄情感

  師:哪些詩句刻畫了反動派的丑陋面目?

  生:找出來讀一讀。

  師:指導讀好

  師:用你的詞語或句子說一說這些人是什么樣的人?

  師:你喜歡這樣的人嗎?能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嗎?

  師引讀:a  騎在人民頭上的——

  (生讀完“人民把他摔垮”后,接臧克家在《三談“有的人”》中說到曾在這里進行了一次小小的修改,原句是:人民把他摔倒) (課件出示)

  生品詞:

  師引讀:b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c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師:你看到了他們怎樣的下場?

  師:看來同學們不僅僅是不喜歡,那簡直就是恨呀!是呀!這些人就是行尸走肉,他們沒有了人道,沒有人親情,沒有了民族…… (課件出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

  生:齊讀

  四、走進魯迅,對比烘托

  師:同學們,僅僅就是你恨嗎?還有誰恨?

  生:(人民、魯迅)

  師:毛主席也曾經這樣評價魯迅: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課件出示)

  師:這身硬骨頭對敵人是橫眉冷對,這位空前的民族英雄對人民是怎樣的呢?

  生:a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b  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c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d  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預設環節一: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師:哪個字最震憾你的心靈?

  師:你想起了魯迅的哪一句話? (課件出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生:齊讀

  師:詩人臧克家活用了魯迅的語言,或許這也是詩人臧克家紀念魯迅先生的一種方式吧!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之前認識過的魯迅,想一想他哪里“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了?

  生:a  送書給周曄,關心兒童,把少年兒童當作朋友。

  b  自己病的吭吭地咳,還時時關心女傭阿三。

  c  救助黃包車夫,為一個普通勞動人民半跪著。

  d  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眾的深切關懷。

  e  ……

  師:俯首甘為孺子牛——多么偉大的魯迅呀!可是,1936年10月19日,魯迅永遠閉上了眼睛,一位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作馬的人民公仆就這樣走了,永遠地走了!

  師導:小小的周燁忍心讓自己的伯父就這樣走了嗎?生接讀——

 。ㄕn件出示: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課件哀樂響起)

  師:同學們,你忍心就這樣讓魯迅走了嗎? (反復問幾個同學)

  師: (課件出示: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

  生:深情地誦讀

  預設環節二: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師:你喜歡野草嗎?

  師:你想起了誰的詩歌?白居易的《草》

  師:魯迅一直以野草自比,在《野草——題辭》里面他這樣記敘:“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一切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課件出示)

  師:你讀懂了什么?

  師:為了革命,甘愿獻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這是一種徹底的犧牲精神,一種“無我”的人生境界。

  師: (再次出示課件:《野草——題辭》,加上“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鎸ψ约旱乃劳,為何魯迅如此坦然,如此欣然,如此大笑,如此歌唱?

  生:魯迅的死換來了更多的像他一樣的頑強的戰士!

  生: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課件出示)

  生:現次齊讀——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ɑ乜壑黝})

  師:魯迅這是這樣一個人,他活著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這樣的人,在人民心中地位怎樣?

  生讀: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生齊讀: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課件出示)

  師:魯迅死了,但他的精神必將傳遍大江南北,他的精神必將永垂不朽!面對著可親可敬的魯迅,面對著這些丑陋卑鄙的反動派,一邊是濃濃的愛,一邊是深深的恨,哪兩位同學分工帶上這分明的愛憎讀一讀詩歌。

  生讀: a讀恨,b讀愛  (課件配樂)

  師:魯迅活著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所以今天,魯迅逝世七十多年的今天,我們又說起了魯迅;所以《亞洲》周刊把魯迅先生的作品評為亞洲所有作品第一名;所以《影響中國歷史的100人》一書中,他占據了重要的席位。隨著歷史的發展,可能會有更多的所以,因為他留給我們的太多太多,留給我們這些中華少年的太多太多。

  五、謳歌魯迅,體悟生命

  師:《有的人》——詩人臧克家就用這樣的語言深切懷念著魯迅!同學們,你知道嗎?大后天——10月19日就是魯迅逝世74周年紀念日,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深切緬懷魯迅先生吧!

  生:練筆展示

  師:在同學們的筆下,魯迅更加真切了,魯迅更加偉岸了。在同學們的筆下,生命的意義在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在不斷體現。

  師:(課件出示):

  1、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燒起來。

  ——奧斯特洛夫斯基

  2、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潛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毛澤東

  3、對于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于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

  ——愛因斯坦

  4、讓別人過得舒服些,自己沒有幸福不要緊,看到別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                                ——魯  迅

  六、作業設計

  1、課外有時間讀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全集》、《人間魯迅》、 《魯迅的最后十年》……

  2、大后天——10月19日就是魯迅逝世74周年紀念日,請同學們為魯迅寫一段銘文。

語文教案-《有的人》 篇14

  20* 有的人

  湖州市長興縣濱海小學  唐劉莉

  設計意圖:

  《有的人》是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臧克家所作的一首高度凝練、句句閃光的詩,全詩語言質樸,采用強烈的對比與嚴密的照應相結合的手法,以魯迅為鏡,揭示“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 的深刻哲理,耐人咀嚼和回味。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略讀課文要求,把閱讀的核心、質疑的主人、積累的主體回歸為學生,高年級的學生有能力自讀自悟,在感悟到“雖死猶生”和“雖生猶死” 的開篇對比后,引導孩子從“對人民的態度”,“人民對兩種人的態度”來對照研讀,滲透魯迅的相關資料,豐富人物形象,拓寬感受的空間,也培養學生的搜集、整理、表達、積累能力。同時在一“騎”、一“俯”,一“上”、一“下”間,反復朗讀,讀出魯迅的高尚情操,讀出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讀出所有像魯迅這樣的人都值得“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必然滅亡的道理。

  2.反復朗讀,了解本文運用的對比手法,體會這種手法運用的好處。

  3.搜集材料,走進魯迅,走進那個時代。

  教學重點:了解本文的對比手法,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

  教學難點:從特寫強對比中,懂得為人民的人將獲得永生,與人民為敵必然滅亡的道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

  1.課前搜集魯迅的相關資料。

  2.圖片、課件(魯迅的名言等)。

  課前談話:用一句話說說你心中的魯迅。

  教學流程:

  一、談話揭題,質疑入課

  1.魯迅走了,但他留給后人的很多很多,十三年過去了,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臧克家仍心潮起伏(板書作者),寫下了這首《有的人》(板書課題)。

  2.讀題,質疑

  梳理質疑:“有的人”指誰?

  二、自主初讀,吟詩解疑

  1.略讀課文怎么學?生交流學法。

  出示閱讀要求:(1)讀準確,讀流暢。

  (2)“有的人”指哪些人?

  2.讀詩:讀準字音。

 。1)分節讀詩,正音。

  強調預設:朽,理解:不朽。

  3.吟詩:讀順詩歌。

  回歸整體,讀詩。

  4.比較發現,現代詩的特點。

  齊讀詩歌。

  三、合作賞析,品悟主旨

  1.“有的人”指的是同一種人嗎?

  (1)(隨即出示)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2)輕聲讀讀,發現什么?

  兩個“死”,兩個“活”一樣嗎?

  (3)朗讀指導“有的人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現在你心里應該非常明白,兩個“有的人”一樣嗎?

  板書:雖生猶死

  雖死猶生

  (4)這樣的寫作方法叫:對比。(板書)

  2.合作學習,細讀《有的人》。

 。1)找找兩種人的不同,在旁邊寫上批注。

 。2)交流心得。

  3. 重構課文,對照感受

 。1)第2到6節中找出第一類人。組內讀讀。

 、伲ǔ鍪荆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么偉大!”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

 、谶@些“有的人”是怎樣的人?他們的結果呢?(出示)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倒;

  把名字刻在石頭上的

  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

  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③用一句話說說這樣的人。

  偉大,實則渺小,讓你想到哪些人?

 。2)另外的“有的人”呢?

 、伲ǔ鍪荆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當牛馬。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燃燒。

  有的人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谌藗兪窃鯓訉Υ麄兊?

  給人民做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勰阕x出詩中的言外之音了嗎?

  牛馬,野草為了別人更好的活的人是誰?

  ④補充魯迅的資料,交流。

  (出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火,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腐朽。”

  “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痹瓉黻翱思乙源俗鞅龋苟际浅鲎贼斞傅脑挵!

 。3)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又發現了什么?每節都是“先反后正”。

  四、對比特寫,寫法感受。

  1.對比讀。

  找找哪些字感受到強烈的對比?

  2.交流:

  品讀“騎”“俯”,“刻入”“情愿”,“不朽”“爛得更早”……

  我們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一善一惡,一美一丑。

  3.比較讀

 。1)2、3、4節5、6、7節

  2與5節,3與6節,4與7節,

  “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與“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跨,”

  ……

 。2)與前面放在一起寫比較,你感受到什么?

  臧克家無愧于“中國當代詩魂”。

  五、總結齊誦,激起共鳴

  1.十三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記得,讀詩……七十二年過去了,我們依然記得,讀詩……

  2.《有的人》僅僅是在歌頌魯迅嗎?更是在贊美那些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的人,以小見大。

  3. 將來等我們老了,我們還依然記得,齊讀詩。

  板書設計:

  雖生猶死

  20*有的人   對比

  雖死猶生

語文教案-《有的人》(通用14篇) 相關內容:
  • 《有的人》教學設計示例(通用17篇)

    【教學目的】1.領會作者對魯迅先生崇敬、懷念的思想感情。2.學習對比寫法。3.了解詩中的議論,認識詩歌哲理性的深刻內涵!窘虒W重點、難點】對比寫法,詩中議論的作用。【課時安排】一課時。...

  • 《有的人》教案(精選15篇)

    教學目標:1、理解詩歌深刻的,了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2、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

  • 《有的人》閱讀練習(精選15篇)

    閱讀演練江蘇海安丁所中學 丁海意跨越時空的紀念聶紺弩一個高大的背影倒了,在無花的薔薇的路上——那走在前頭的,那高擎著倔強的火把的,那用最響亮的聲音唱著歌的,那比一切人都高大的背影倒了,在暗夜,在風雨連天的暗夜!...

  • 有的人·教案(通用14篇)

    一、導學目標:1、學習魯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高尚的人生觀。2、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了解詩中對比手法的運用,并體會其作用。3、感情朗讀詩歌。二、導學重點:1、初步掌握學習詩歌的方法。...

  • 《有的人》(通用15篇)

    --紀念魯迅有感臧克家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 有的人(精選13篇)

    學習目標1、理解詩歌深刻的內涵,了解詩歌中對比手法的運用。2、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課前準備魯迅的詩《自嘲》。教 學 過 程導入新課,揭示課題1、導入:人都有生死。...

  • 《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上(通用15篇)

    教材簡析:《有的人》是人教課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有的人》。本單元主題是“走近魯迅”。有四篇課文,分別是《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和《有的人》。...

  • 《有的人》教學設計(精選17篇)

    (一)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詩歌。2、能找出并理解詩中運用的對比手法。3、學習魯迅先生的偉大精神,樹立高尚的人生觀。(二)教學重難點1、通過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戰士的偉大精神,培養俯首甘為孺...

  • 《有的人》學案(通用16篇)

    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2、理解詩歌,學習魯迅的偉大精神。3、背誦詩歌。背景介紹:1949年,臧克家來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

  • 《有的人》教學實錄(精選16篇)

    上課,師生問好。一、導入: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結識一位山東籍的詩人,他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的作者世紀詩翁、詩壇泰斗--臧克家。...

  • 《有的人》教學設計及反思(精選12篇)

    教材簡析:《有的人》這首詩是著名詩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參加魯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紀念活動時所作。詩歌對比強烈、形象鮮明、語言樸素、節奏明快。...

  • 《有的人》教案(通用15篇)

    教學目標:1、反復的誦讀、揣摩、品味,把握詩人感情的脈絡,2、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重點難點:1、 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課文。2、 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3、 體會詩歌的結構與表達方式方面的特點。...

  • 《有的人》基礎訓練(精選13篇)

    基礎訓練一、基礎知識及訓練1.填空:①本課的副標題是________,用副標題的作用是________②本課中最能體現魯迅精神的詩句有________③對比、反復是這首詩突出的寫作特點。...

  • 《有的人》課堂導學設計(通用14篇)

    學習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2、培養鮮明的愛憎感情,懂得為人民的人將得永生,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滅亡的道理。3、初步感受本文運用對比手法的好處。學習重點:有感情朗讀。學習難點:理解“野草”“牛馬”等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

  • 《有的人》教案設計(精選15篇)

    教學目的 1·把握這首詩運用對比抒發感受的寫法,體會哲理性議論的作用。 2·了解詩歌語言的一般特點。 3·認識本詩所表達的活與死的辯證關系,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

  • 九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一二三区av | 在线一二三四区 |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 欲妇荡岳丰满少妇岳 | AAA级毛片 | 国产成人MV在线播放 | 日本成aⅴ人片日本伦 | 奇米成人a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视频完全免费看 |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一 |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欧美 | 午夜快播 | 一级特黄色 | 国产精品人妻无码久久青草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人妖 | 欧美成人精品激情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竹菊 | 无码专区3D动漫精品免费 | 伊人91在线 | 九九国产精品视频 | 少妇看A片偷人精品视频 | 丁香五月激情综合国产 |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进入 |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av | 亚洲aⅴ影视 | 九九中文|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黄色免费无码无卡大全 | 女人18毛片A级毛片嫰阝 | 大地资源中文在线观看官网第二页 | 国产精品视频自拍 | www.蜜臀av.com | 天天爱夜夜操 | 成人黄色视频播放165 | 你好李焕英免费高清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