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閑談》教學案(通用2篇)
《春末閑談》教學案 篇1
教學目標
1.生動具體的形象與深刻的思想
2.幽默生動而富于戰斗力的語言
3.嚴謹的結構與嚴密的論證
教學重點
形象化的說理
教學方法
課時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作者簡介
三.總體感知
1.(1-3)細腰蜂趣事及毒針
2.(4-6)舊時統治者的精神控制術的失敗
3.(7-8)諷刺統治者們無法禁止人們的思想。
作者從一件小事入手,對古今中外統治者們奴役驅使禁錮麻痹人民的的行徑進行了尖銳的批評和無情的嘲諷。
四.研讀分析
1.明明是細腰蜂吃小青蟲,亦有考據學家們立過異說,為什么“我遇見的前輩們都不采用此說”呢?試分析有哪些原因?
參考:封建迷信思想,傳統保守觀念作怪;不愿意相信,為了存留“天地間的美談起見”;為下文批判統治者麻痹人民的卑鄙手段,進而揭示真相作鋪墊。
2.試體會“夷人究竟可惡,偏要講什么科學”一句的言下之意。
本句以統治者的口吻說話,諷刺和挖苦那些統治者們的愚民花招不過如此,表達了作者的鄙夷之情。
3.俄國e君“忽然發愁”,我“也就皺眉嘆息,裝作發愁的模樣”?請分析“裝”的含義。
之所以“裝”,是因為早就知道。作者通過這樣一個細節描寫,揭示了中國封建統治者們愚弄百姓的技倆是“領先于世界”的,是“早有就過這一種黃金世界的理想了”。
4.第四節中提到的黃金世界是怎樣的世界呢?這是什么人希望的世界?
“君子勞心,小人勞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5.為了達成這樣的世界,有哪些圣賢們都想出了怎樣的方法來?有怎樣的結果?
遺老們-----------圣經賢傳
學者--------------進研究室主義
文學家茶攤-----莫談國事無法禁錮人們的思想
教育家-----------四勿
留學生-----------特別發現
夷人--------------禁止集會,防說話
6.體會統治者們“三恨”的言下之意。
參考:
a.暴虐的統治最終會被推翻
b.手段終究無恥且有限
c.人民的思想不可禁止
7.作者舉刑天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道理?
a統治者為了達到統治的目的,會采用極端卑劣的手段,甚至殺戮;
b即使是殺戮也無法禁止人民的反抗
c“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頭就會提前飛去,區區物質的頭的有無也算不得什么難問題”,即殺戮也禁錮不了人民的思想
8.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態度?
對封建統治者為了達到統治目的所采用惡劣手段的揭露與辛辣嘲諷,對人民思想和行動上進行反抗的極大期待與贊頌。
五.總結
1.知識、趣味、說理融于一爐
2.邏輯嚴密,說理形象化
3.語言幽默生動,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反語、仿擬、夸張……
二.拓展提升:
憶劉半農君
這是小峰出給我的一個題目。
這題目并不出得過分。半農去世,我是應該哀悼的,因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這是十來年前的話了,現在呢,可難說得很。
我已經忘記了怎么和他初次會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陳獨秀先生去請來的,到了之后,當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個戰士。他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譬如罷,答王敬軒的雙鐄信,“她”字和“牠”字的創造,就都是的。這兩件,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瑣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單是提倡新式標點,就會有一大群人“若喪考妣”,恨不得“食肉寢皮”的時候,所以的確是“大仗”,F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約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單是剪下辮子就會坐牢或殺頭的了。然而這曾經是事實。
但半農的活潑,有時頗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無謀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襲擊敵人的時候,他還是好伙伴,進行之際,心口并不相應,或者暗暗的給你一刀,他是決不會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為沒有算好的緣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開一次編輯會,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時最惹我注意的是陳獨秀和胡適之。假如將韜略比作一間倉庫罷,獨秀先生的是外面豎一面大旗,大書道:“內皆武器,來者小心!”但那門卻開著的,里面有幾枝槍,幾把刀,一目了然,用不著提防。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著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著頭想一想。半農卻是令人不覺其有“武庫”的一個人,所以我佩服陳胡,卻親近半農。
所謂親近,不過是多談閑天,一多談,就露出了缺點。幾乎有一年多,他沒有消失掉從上海帶來的才子必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艷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給我們罵掉了。但他好像到處都這么的亂說,使有些“學者”皺眉。有時候,連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寫稿,但試去看舊報去,很有幾期是沒有他的。那些人們批評他的為人,是:淺。
不錯,半農確是淺。但他的淺,卻如一條清溪,澄澈見底,縱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體的清。倘使裝的是爛泥,一時就看不出它的深淺來了;如果是爛泥的深淵呢,那就更不如淺一點的好。
但這些背后的批評,大約是很傷了半農的心的,他到法國留學,我疑心大半就為此。我最懶于通信,從此我們就疏遠起來了。他回來時,我才知道他在外國鈔古書,后來也要標點《何典》,我那時還以老朋友自居,在序文上說了幾句老實話,事后,才知道半農頗不高興了,“駟不及舌”,也沒有法子。另外還有一回關于《語絲》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1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會上見過一回面,那時候,我們幾乎已經無話可談了。
近幾年,半農漸漸的據了要津,我也漸漸的更將他忘卻;但從報章上看見他禁稱“蜜斯”之類,卻很起了反感:我以為這些事情是不必半農來做的。從去年來,又看見他不斷的做打油詩,弄爛古文○2,回想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長嘆。我想,假如見面,而我還以老朋友自居,不給一個“今天天氣……哈哈哈”完事,那就也許會弄到沖突的罷。
不過,半農的忠厚,是還使我感動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來有人通知我,半農是要來看我的,有誰恐嚇了他一下,不敢來了。這使我很慚愧,因為我到北平后,實在未曾有過訪問半農的心思。
現在他死去了,我對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時也并無變化。我愛十年前的半農,而憎惡他的近幾年。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因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農,他的為戰士,即使“淺”罷,卻于中國更為有益。我愿以憤火照出他的戰績,免使一群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尸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
八月一日
注:
〔1〕1928年魯迅任《語絲》主編期間,選登了一篇讀者來信,這封信糾正了劉半農發表在該刊的一篇文章中的一個史實性錯誤。
〔2〕指劉半農于1933年至1934年間發表于《論語》《人間世》等刊物的《桐花芝豆堂詩集》《又鳳凰磚齋小品文》等。
1.在“從去年來,又看見他不斷的做打油詩,弄爛古文”一句中,作者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和“爛”字?請從字義和情感兩個方面分析。
弄:是“寫”的意思,還有“玩弄”之意。爛:此處是“陳舊”的意思
從前劉半農投身文學革命,提倡白話文,是一句勇敢的戰士。但五四退潮后,他日漸走向保守,思想發生變化,寫古文只是一個表現。魯迅用這兩個字表現了對劉半農這種變化的批評。
2.從文章看,魯迅對有些人所批評的劉半農的“淺”持什么態度?
承認其有“淺”的一面;但認為這是坦誠、真率,雖淺卻清澈。魯迅覺得作為一個戰士,劉半農的淺是可以原諒的,因為那是前進中的淺。
3.根據原文概括魯迅與劉半農之間關系由親到疏的原因。
劉出國留學,我懶于通信,從此兩人疏遠起來;魯迅在《何典》序文中說了真話,又指出了劉半農的錯誤,使劉半農感到不快;劉半農后來“據了要津”,兩人關系越發疏遠起來;五四退潮后,劉半農思想發生變化,這是二人關系疏遠的根本原因。
4.聯系最后一段,談談你對“這憎惡是朋友的憎惡”一句的理解。
“這憎惡”是魯迅從朋友立場產生的情感,是對劉半農關切的一個表現形式;魯迅是站在“于中國更為有益”的高度來要求劉半農的,他認為劉半農應該始終做一個戰士;寫劉半農令人“憎惡”的近幾年,是為了肯定和突出他過去的戰績,以免“陷沙鬼將他先前的光榮和死尸一同拖入爛泥的深淵”。
[前置作業]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果蠃( ) 螟蛉( ) 螫針( ) 絕祀( ) 嘉猷( ) 窠里( )
孵化( ) 棘手( ) 麻痹( ) 中樞( ) 中風( )
2.魯迅,原名 ,字 ,浙江 人。主要作品有小說集 、 ,散文集 ,散文詩集 ,雜文集 、等。
3.“細腰蜂的毒針”、“刑天”在文中分別喻指什么?
毒針:
刑天:
4.文章為什么要以“閑談”為題,“閑談”的是什么話題?
5.試整理出本文的論證思路:
人物手段對象結果結論
細腰蜂
統治者
[鞏固作業]
一.基礎鞏固:
1.文章第6節,“要而言之,那大缺點就在雖有二大良法,還而缺其一”,“二大良法”是什么,“缺其一”之“一”又是什么?
2.作者引用陶潛“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有何意義?
答案
[前置作業]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果蠃(luǒ) 螟蛉(mínglíng) 螫針(shì) 絕祀(sì) 嘉猷(yóu) 窠里(kē)
孵化(fū) 棘手(jí) 麻痹(bì) 中樞(zhōngshū) 中(zhòng)風
2.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作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新文化革命的主將。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南腔北調集》、《華蓋集》、《三閑集》、《二心集》、《熱風》、《墳》、《且介亭雜文集》、《花邊集》、《準風月談》、《偽自由書》、《而已集》等,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
3.“細腰蜂的毒針”、“刑天”在文中分別喻指什么?
毒針:統治者愚民的手段
刑天:誓死反抗不怕犧牲的民眾
4.文章為什么要以“閑談”為題,他“閑談”的是什么話題?
5.試整理出本文的論證思路:
人物手段對象結果結論
細腰蜂毒針青蟲成了飼料人民不可欺騙不可壓制
統治者愚民、高壓民眾不斷反抗
[鞏固作業]
一.基礎鞏固:
1.文章第6節,“要而言之,那大缺點就在雖有二大良法,還而缺其一”,“二大良法”是什么,“缺其一”之“一”又是什么?
防集會,防說話;禁止人們的思想。
2.作者引用陶潛“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有何意義?
表明人刑天無頭仍有反抗的猛志,歌頌被統治者至死不屈、戰斗不息的精神,也說明統治階級麻痹術注定要失敗。
《春末閑談》教學案 篇2
[教學設計]-----“閑談”正說
[意圖]教師角色的轉換是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師的職責是動態地“導”,而不是被動地“教”。本文是魯迅“閑話風”散文的典范之作,正如季羨林指出的那樣,“它們多半是結構謹嚴之作,決不是愿意怎樣寫就怎樣寫的輕率產品。優秀的散文家,大都是在‘意匠慘淡經營中’,簡練揣摩,煞費苦心,在文章的結構和語言的選用上,狠下功夫。”(《漫談散文》)與魯迅那些實有所指激烈抨擊的雜文相比,《春末閑談》寓意深廣,態度也更為灑脫從容。引導學生從“讀懂魯迅”的角度,發揮教師激發、點撥、引領的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辯能力,自發地分析、歸納,去透視魯迅“閑談”之中“正說”的深刻含義,進而體悟魯迅“閑話風”散文語言和結構的獨特魅力。
[切入點]“閑談”是魯迅借以傳遞深邃思考的載體。既有“閑談”,必有“正說”。一九二五年春末,魯迅在北京的這一番“閑談”,要表達什么思想,這正是探究“正說”的目的。在探究“正說”內涵的過程中,會獲得一種再創作的審美享受?稍O計三個切入點:
1、魯迅在一九二五年春末,“閑談”范疇涉及哪些話題?(引導深入探究本文的素材內容和結構特點)
2、昆德拉說:“對存在進行深思”。魯迅時在北京,正值北洋軍閥實行恐怖政策統治時期,魯迅為何在此時此地作此“閑談”?能否緘口不讀?文中每一處“閑談”,與當時現實社會有何聯系?(引導聯系時代背景材料和魯迅其他作品展開議論)
3、用自己的話概況魯迅“閑談”的實質,為“正說”命名。(引導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和魯迅諷刺幽默藝術的魅力)
[操作]1、魯迅“春末閑談”范疇涉及的話題
[提示]《春末閑談》寫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北京春末,正是北洋軍閥政府實行白色恐怖政策,所謂“特殊知識階級”,鼓吹“特別國情”之時,魯迅此時“閑談”,從何處“開口”?
[討論]文章開篇記敘故鄉細腰蜂捕捉青蛙的“閑趣”,在“閑談”中有何作用?
[點撥]魯迅善于將深刻的思想借用具體平凡的事物和生動的形象加以表達,看似信手拈來,似乎漫不經心,閑談絮語之筆,實質是觸發思考的導線。“細腰蜂神奇的毒針”,既是對蜾蠃這種寄生蜂獨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對下文揭露舊時統治階級精神麻痹術的形象比喻。
[討論]文中所謂“我國的圣君,賢臣,圣賢,圣賢之徒,卻早已有過這一種黃金世界的理想了”,這里“黃金世界的理想”指什么?
[點撥和發散]指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的封建禮教和迷惑人民的精神控制術。課文中有“君子勞心,小人勞力”,“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語,可引導學生例舉發散。
[板書](閑談)細腰蜂à神奇的毒針à黃金世界的理想
[討論]“閑談”的范圍近而擴大到歷史和現狀,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娓娓談開,最后提升到“特殊知識階級”的國民的“精神文明”的高度。
[點撥]魯迅筆力犀利,入木三分,屬于讓讀者“不見棺材不掉淚”的鐵筆。用郁達夫的話說:“簡練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一刀見血。重要之點,抓住之后,只消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主題道破!边@里所謂的“精神文明”,正是“閑談”要害!
[板書]黃金世界的理想à精神文明
2、魯迅為何此時此刻此地作此“閑談”?能否緘口不談?為何不去大聲疾呼?
[討論]上述問題可分組討論,暢所欲言。
[點撥]聯系一九二五年中國社會現實的黑暗和課文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毛澤東語)。戰士的責任,作家的良知,促使魯迅無法緘口!伴e談”是魯迅“對存在進行思考”的一種成熟的高級形式,堅持“韌”的戰斗的有力武器。
3、用自己的話,概況魯迅利用“閑談”的形式,要真切表達的“正說”的含義。
[討論和點撥]啟發學生多角度地理解,去探究作品的思想內涵,并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況,陳述理由。
[示例]1“細腰蜂的神奇毒針”à封建統治階級迷惑民眾的精神控制術終難奏效!百姓不是“小青蟲”!
2“中國婦女的境遇是極其平等的”à看看《祝福》祥林嫂的下場就明白了!
3思想是禁止不了的!
4“造物主可恨”à倒行逆施者,枉費心機。
5“刑天不死”à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6“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à封建禮教及其衛道者及其形形色色的精神麻痹術,必將遭到歷史的唾棄!
[板書]精神文明——精神麻痹術——歷史唾棄(正說)
[明確]緊緊扣住文章幽默諷刺的藝術風格和魯迅對社會黑暗面毫不妥協的斗爭精神,完成上述課堂思維訓練。
春末閑談
[課文解讀]1、筆墨趣味在“閑話”
文章開篇交代了一個特定的時空,“正是北京(一九二五年)春末”。作者由故鄉盛夏細腰蜂捕
捉青蟲的“閑趣”鋪開,閑談細腰蜂毒針的神奇功能,聯想到“圣君,賢臣,圣賢,圣賢之徒”盡力施行的“各種麻痹術”,再聯系現實中“治人者”的“治之之道”,對舊時統治者精神控制術的手段及其失敗,于閑話漫筆之中,作了辛辣的諷刺!伴e話”是作者借以表達思想的載體,直面“社會或人性的黑暗面”,魯迅不作“寸鉄殺人,一刀見血”的激烈的抨擊,而是“如熟人相對,娓娓而談”,
“任心閑談”,首先是作家主觀心態的閑適與從容。用魯迅自己的話說“自然含著掙扎和戰斗,但因為常常取法于英國的隨筆,所以也帶一點幽默和雍容”,這也正是文章的意趣所在。
全文8個自然節可分三段:
一、閑話細腰蜂捕捉小青蟲的趣事和細腰蜂毒針的神奇功能。(①②③)
二、由細腰蜂的毒針聯想到舊時統治者的精神控制術,諷刺其在理論和實效上的失敗。(④⑤⑥)
三、治人者“無法禁止人們的思想”,因此,“闊人的天下一時總怕難得太平的了”。(⑦⑧)
2、思想是無法禁止的
魯迅的文筆一向以辛辣尖銳著稱,他曾說過他至死對一切黑暗勢力“一個都不饒恕”。本文雖冠名以“閑話”,其實在灑脫從容的娓娓而談之中,處處使人感到魯迅思想的深邃和對治人者“精神文明”的控訴和鞭撻。正如作者在七天之后所寫的《燈下漫筆》一文中指出的那樣“所謂中國的文明者,其實不過是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洞耗╅e談》一文中所列舉的“遺老的圣經賢傳法,學者的進研究室主義,文學家和茶攤老板的莫談國事律,教育家的勿視勿聽勿言勿動論”,還有“特殊知識階級”的“特別發見”,其實就是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繁瑣的條款。魯迅由細腰蜂的毒針閑談開去,抽繭剝筍,揭露舊時統治者所謂的“精神文明”,不過是維護封建專制制度的“各種麻痹術”,其結局必然是“覆宗絕祀”的。魯迅的諷刺才能在文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魯迅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舊時統治階級迷惑人民的“各種麻痹術”和“不準集會,不準開會”等禁錮鎮壓百姓的權術,“實在比細腰蜂所做的要難得多”,是“不能十分奏效的”。
歷代統治階級失敗的根本原因是:無法禁止人們的思想。陶潛退隱田園尚有“金剛怒目”似的詩歌抒發心志,不甘忍受統治階級精神奴役和政治壓迫的百姓,即使“無頭也會仍有猛志”,可見,“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歷史的必然!
3、不作“人肉宴席上”的“醉蝦”
在社會生活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如何認識魯迅,如何理解魯迅雜文的戰斗力和“匕首投槍”似的藝術風格,如何引導高中學生通過閱讀魯迅磨礪透視現實的眼光,豐富人生的見識,滋潤平和沉穩的心態,防止孳生偏激浮躁的情緒,是教學的難點。
讀魯迅,收獲一份沉靜,還是引發一腔激憤,屬于截然不同的審美境界。
魯迅在一九二七年九月《答有恒先生》一文中,沉痛地自責“中國的筵席上有一種‘醉蝦’,蝦越鮮活,吃的人便越高興,越暢快。我就是做這醉蝦的幫手……”。認真理解魯迅的這些思想,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意識層次,對于魯迅作品的教學,可以提供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