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對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其次,國家利益要靠法制來維護,公民要自覺地維護國家利益,就必須在法制軌道上行使公民的權利,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模范地遵守國家法律,才能維護國家利益。違反法律,不僅會損害國家利益,同時也會失去自己的權利。
例如:我們前邊提到的閻健宏利用領導職務之便、受賄、索賄、私吞公款200多萬元人民幣,使國家蒙受巨大經濟損失。而她終究沒能逃脫法律的懲罰,成為歷史的罪人。同時也喪失了自己的一切公民權利。
(3)公民在發行義務時,要以國家利益為重。(板書)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公民利益與國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體問題上,也會產生矛盾。
國家利益代表了公民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公民個人利益往往又表現為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如果一定時期,國家政策向國家利益傾斜多了,照顧了公民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但又會影響公民當前利益的滿足。國家工作的安排、政策的制定要做到統籌兼顧。但作為公民個人要堅持以國家利益為重,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必要時,還應犧牲個人利益來保證國家利益。
例如:1996年夏季,洪水暴發之際,河北省一些地、縣為了保住北京和天津,他們同意國家的安排,決堤放水,淹沒了他們的住所和良田。
又如:三峽庫區百萬居為,為保證三峽工程順利實施,他們一次、甚至兩次搬遷,離開自己的家園,這是一種何等高尚的風格啊!
這正是公民愛國家、愛社會主義事業的表現。
總結、擴展:
⑴、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從經濟常識看,主要涉及市場經濟的平等性。經濟決定政治、法律。只有市場主體及市場交換遵循平等的原則,才有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
②、從哲學常識看,涉及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任何平等地享有憲法、法律規定的權利,平等地承擔憲法、法律規定的義務;
③、任何的合法權利都受到法律保護,其違法犯罪行為都受到法律制裁。
⑵、公民的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
①、從經濟常識看涉及正確處理企業和國家的關系。公民和企業都要從全局出發,維護國家利益,自覺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
②、從哲學常識看涉及整體與部分的聯系的觀點及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
本課小結
一、識記內容:
1、國家機構的含義。
2、當代國家機構的組織體系。
二、理解內容:
1、國家職能與國家機構的關系。
2、我國的國家機構:
(1)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體系及其相互關系(列表說明)。
(2)我國國家機構的作用。
(3)我國國家機構的組織與活動原則。
三、運用:
1、分析說明依法治國的必要性。
2、分析說明我國公民與國家的關系。
3、談談如何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小結圖示如下:
正確對待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堅持公民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
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