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關注經濟發展》教案
㈠感受身邊的變化
(活動)楊媽媽的帳本
(討論)(1)楊家的帳本反映了我國的經濟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從帳本記載的內容、方式等方面,比較楊媽媽與女兒的帳本有哪些差別?這些差別說明了什么?
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既體現在祖國的巨大變化上,也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1、“三步走”戰略
目的: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出發點:我國國情(我國最基本的國情?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具體內容: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
第二步,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2、“兩個1XX年”的目標
到建黨1XX年時(本世紀頭20年),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國1XX年時(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
3、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20世紀末)
注意: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不平橫的小康
㈡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經濟制度
1、公有制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
公有制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國有經濟的含義: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經濟。
地位:積聚我國最先進的生產力;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擔負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的重要任務
作用: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
集體經濟的含義:生產資料歸一部分勞動者共同所有的一種公有制經濟
地位: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用:體現共同致富的原則;廣泛吸收社會分散資金;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公共財富和國家稅收;對發揮公有制經濟的主體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2、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及作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3、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經濟制度的決定性因素:社會主義性質決定我國要以公有制為主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還要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4、各種所有制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㈠先富帶后富 共奔富裕路
1、我國的分配制度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
2、分配制度的決定性應素:我國的經濟制度
在分配中注意的問題: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
3、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a、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鼓勵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形成示范效應,并通過先富者帶動后富者,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b、在不同階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內容:
改革開放以來,廣大中西部地區發揮資源優勢,并支持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