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2、新授
板: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幫后富,共奔富裕路
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庭的經濟收入主要來自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公有制經濟中通過按勞分配獲得的工資、獎金等;個體勞動者納稅后的收入;把錢存進銀行獲取利息;購買國債增值;出租房屋收取租金;外出打工;買福利彩票中獎等。
這樣多樣化的分配方式對于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生產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小結:與現階段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我們必須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制度。
板:1、分配制度------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討論:我國現行的經濟制度與分配制度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小結:我國現行的經濟制度決定了現階段的分配制度。
多媒體顯示p93“幾位民營企業家的扶貧倡議”
學生討論: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倡議的?
小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分配方面既要講究效率,鼓勵先進,又要提倡奉獻精神,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
我國生產力水平總體上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只有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才能更好地貫徹效率優先的原則,才能更加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健全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也就是使勞動者的勞動報酬與勞動貢獻緊密結合起來,打破平均主義,獎勤罰懶,激發人們的積極性和奮斗精神,但是,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一個根本原則,在注重效率的同時,必須兼顧公平,要大力提倡奉獻精神。
板2: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早在改革初期,鄧小平就指出:“在改革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有計劃地利用資源,發展一部分個體經濟,都是服從于發展社會主義經濟這個總體要求的,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正是為了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富裕起來,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從鄧小平的這幾句話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即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城市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形成示范效應,并通過先富者勞動和幫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共富不是同步,同時同等富裕。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內容。(1979東部沿海 西部大開發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改革開放以來,廣大中西部地區根據自己的條件發揮資源優勢的同時,在各個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區先發展起來,當改革與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之后,黨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先富裕起來的東部沿海地區積極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經濟。
現實生活中,家庭之間、地區之間收入差距依然存在,甚至有擴大的趨勢,為了防止貧富差距過大,國家采取了許多有利的措施:如稅收、扶貧計劃、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減輕農民負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