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教案
影響 開創大機器工業時代,全面開創以社會化大生產為基礎的近代工業文明。 人類進入電氣化、原子能和航空航天時代,現代化大生產普遍發展。 生產生活自動化、智能化,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加強。
(2)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第一生產力。
(3)我國加快發展科學技術的必要性
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
從整體上看,我們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面臨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占優勢的壓力。
②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
總之,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推進改革開發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是實現我國生產力迅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
2、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如何看待教育與經濟關系問題上的兩種觀點】
——第二種觀點正確。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1)為什么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①各國之間的經濟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
【以“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為題發表演說】
②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意義的就是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如何看待打工女回鄉重讀小學事件】
③教育和廣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2)發展教育事業的意義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①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
②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③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
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
3、科教興國
【列舉靠科技興業的實例,說明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意義】
(1)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在站在時代的高度,分析了全球范圍內科技革命的突飛猛進,對各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所產生的巨大推動力量,以及對我國的嚴峻挑戰,審時度勢,提出了實施科教興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該制藥廠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
——不重視科技創新
(2)推進科教興國必須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
①科技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發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
四、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我們共同的家園
【是否能砍這樣的大樹?毀壞森林資源的行為有哪些?】
(1)我國的資源現狀
①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
②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科學,浪費、損失嚴重。
(2)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
2、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設計以環保、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公益廣告】
(1)資源問題也是發展問題
(2)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要求
含義: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盡的責任。
【假如你是牧民會作出怎樣的選擇?】
(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要性
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使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