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第一課 第三框 封建社會的興盛和衰亡
第一課 第三框 封建社會的興盛和衰亡
【教學目標 】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的最高形式是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具有歷史的局限性。
通過古代社會的更替變遷,體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初步了解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明了衡量社會進步的標志是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進而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我國今天的改革開放,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剝削和壓迫的基礎”是封建制生產關系中核心的體現,因此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方法】預習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小黑板、圖表、投影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
投影片 :
要點提示:(展示投影片)
1、 封建制生產關系萌芽的產生過程
2、 封建社會形成的根本原因、標志
3、 封建社會發展的原因、表現
4、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點
5、 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
6、 封建制國家的本質
7、 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
8、 封建制國家的統治(政治、經濟)
9、 封建社會兩大對立階級和主要矛盾
10、封建制度產生、發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從中可以得到哪些結論?(討論題)
一課三框 封建社會的興盛和衰亡
——奴隸社會后期,奴隸不愿意勞動,你是奴隸主,你會怎樣對待奴隸?(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1、封建制生產關系萌芽:隸農制。
2、封建制生產關系萌芽產生原因:生產力的發展。
3、封建制生產關系萌芽產生過程:(課本P13)
4、封建社會形成的根本原因、標志。
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標志:封建制國家的建立(簡述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