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問題 —— 初中政治第六冊教案
第一教時 |
教學目的 1:理解人口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或延緩作用,掌握人口數量的標準; 2:了解世界人口現狀,懂得人口眾多增長過快所帶領的嚴重后果 3: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 教學重點 合理的人口數量標準 教學難點 人口對經濟社會的作用 學法指導 借用語文中議論文體裁來分析社會教材。議論文由論點論據論證三部分組成,社會教材大多亦如此,閱讀教材時,注意每一自然段中的首句或末句,它們往往就是本段的論點,其余多圍繞其展開,如第35頁最后一段,首句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就是本段的論點其余都是用論據來論證這一論點的。 教具準備 自制投影片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大家知道嗎,滴答一聲,世界人口就增加3人,等到我們下課時,世界人口將增加多少? 之前我們已經學了當今社會的主題和平與發展問題,今天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摁扣問題。 講授新課 人是社會的主體,能否正確地妥善地解決好人口問題,直接關系到各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關系到人的全面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全面進步。它點明了人口問題的重要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影響,是什么影響呢?為什么?請閱讀課文第一目。
一 人口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或延緩作用
思考:人類要生存和延續,必須進行兩種生產,是哪兩種生產呢?關系怎樣? 如果人類自身生產不適應物質資料生產會怎么樣?人們常說“人多力量大”此話對嗎?為什么? 人多意味著勞動力多,但“人”后面還跟著“口”人是生產者更是消費者。 辨析:人是生產者同時是消費者。( ) 人是消費者同時是生產者。( )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中有一項獎勵生育的措施:“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在那時由于人太少,勞動力兵力奇缺,勾踐的這種獎勵措施有利于越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人多力量大”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能否把越王的這一措施推廣到今天呢?當然不能。因為人是生產者同時也是消費者,人口的過度增長,只會強化人作為消費者的作用,從而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延緩甚至阻礙作用。 所以人類生存和發展要受社會經濟規律的制約。 材料:人體質量70%是水,缺少2%的水就要發燒,缺少20%的水就要死亡,一個人正常生存每天需 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 說明了人類生存離不開水,而水資源又是有限的。人口的發展還必須控制在生態和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內,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帶來災難。所以人類生存和發展還要受自然規律的制約。 綜上所說:人口數量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應該適度,適度的標準是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同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相協調。但現實如何呢? 二 世界人口增長過快 1 請看課本36頁圖5-2,什么感覺? 人口過多。1997年世界人口達58億,1999年60億,估計到2050年將達到90億。 2 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為千分之十五,發展中國家千分之十八,其中非洲達三十,而發達國家為千分之四,有的已出現負增長(出生率低于死亡率)。這組數字能說明什么? 不同國家地區人口增長速度不同。 3 在世界地圖上找出: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俄羅斯、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國、尼日利亞,這十個國家人口均超過一億,其中亞洲占六個,北美南美歐洲非洲各一。七大洲中人口最多的是亞洲,約占總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最少,不到總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極洲至今無常住人口。這組數字又能說明什么?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 世界人口眾多,增長過快,增長速度不平衡,分布不均勻。這些又會帶來什么后果呢? 后果一、人均生存空間越來越窄; 二、自然資源消耗越來越多; 三、全球生態環境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四、發展中國家失業增多經濟受阻 五、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缺乏,老年人贍養問題。 由人口帶來的種種問題,已引起各國政府和有識之士關注,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采取措施控制人口過快增長,雖有成效,但由于人口增長具有慣性,世界人口增長勢頭還將延續很長時間。為了喚起各國政府人民對人口問題緊迫性重要性的認識,聯合國將每年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課堂小節 本節課我們學了人口問題二目內容,一是人口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或延緩作用可以概括為“五個雙重” 雙重生產:物質資料生產和人類自身生產 雙重身份:生產者和消費者 雙重作用:促進或延緩作用 雙重規律:社會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制約 雙重標準: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同環境保護相協調。 二是世界人口增長過快。由于人口過多增長過快,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 課堂練習 是非判斷題 1. 人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兩者都是無條件的。 2. 在生產資料限定的條件下,人口增長過多,就會強化作為消費者的作用,從而促進社會經濟以及人類自身的發展。 3. 20世紀50年代初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人均國民收入的差距為10∶1,1989年擴大到50∶1。造成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但與人口增長的地區不平衡也有一定的關系。 4. 20世紀7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采取措施降低出生率,就使各國人口增長馬上停止。 5. 人口增長過快,貧困加劇,人們擴大了向大自然的索取;而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又反過來使人口更加增多。 選擇題 1.在個大洲中,亞洲人口最多,約占世界總人口的五分之三;大洋州人口最少,不到世界總人口的二百分之一;南極洲至今還沒有常住人口。可見 ( ) A 世界人口增長過快 B 世界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 C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勻 D 世界人口急劇增加 2.人口發展必須控制在生態和環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內,這說明了 ( ) A 人對生態環境是無能為力的 B 人口發展越慢越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 C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受自然規律的制約 D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要受經濟規律的制約 問答題 人作為生產者,是有條件的,而人從出生到參加工作前的時間和年邁生病的那段時間,他不是生產者,但仍是消費者,因為他每天都要吃穿住用。 這段話的中心含義是什么?請簡要說明人口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作業 布置 見作業 本 一、活動主題:磨礪堅強意志二、活動目標:1、知識與能力:(1)能真正理解意志是一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2)初步形成自覺鍛煉自己意志品質的能力。(3)學習如何搜集資料、整理和歸納資料進行簡單編輯能力。...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 初中思想政治課,由于其學科本身的特點、性質決定,在教學過程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知與行的統一。這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該學科獲得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第一課 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教學目標識記我國指定法律的主要方式,對社會全體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是法律特征之一,法律的含義;理解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是法律的最重要的特征,能正確理解法律與道德的關系,為思想覺悟目標的實現打下... 《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教學設計及點評江陰市暨陽中學 張建菁一、 指導思想依據新課程的功能是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要求,在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教學設計中要貫徹的指導思想是...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教學過程:首先播放影片《美麗的大腳》片段和九中優美的風光,在強烈的視覺對比中,引入問題情景;1、 同在一片藍天下,受教育權的條件如此不同。... 初一政治《自尊自信 自強不息》教案欽州市外國語學校 黃 海教學目標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懂得:正確、全面、發展地看待自己是增強自尊自信的基礎和前提,培養自尊自信必須從正確認識自己開始。... 第五課 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⑴識記:我國幾個主要的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⑵理解:①簡要說明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②列舉實例,表明依法治理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第六課 依法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教學目標 識記未成年人的含義,我國法律保護未成年人的基本原則。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的含義。理解國家制定未成年人保護的意義。... 篇一學生政治考試失分原因有多種,我談幾點我學生考試時的現象和我個人的反思。一:學生現象:有學生發下試卷后,趕快看看題目,然后拼命找資料翻書,翻了近十分鐘還是沒有結果,最后自己趕時間隨便亂拼了幾句,最后試卷還是沒有做完。... 教學目標知識技能:了解空氣的組成;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能力培養: 繼續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化學現象的科學描述能力。科學思想:通過對空氣成分的認識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一、“主體”、“主要”、“主角”、“主導力量”類1、我國“一國兩制”中的國家主體是堅持社會主義制度。2、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主體是公有制。我國分配制度的主體是按勞分配。... 教學目標:識記物質的定義。結合基本事實理解下列觀點: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的形成與發展是客觀的,社會發展規律是客觀的。在理解這兩個觀點的基礎上明確本框題的中心觀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下)午好!我是號考生。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學會調控情緒》。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課,我將以教什么、怎么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 各位老師,我說課的題目是《理解我們的老師》,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共7個方面談談對這節課的設計思路。一、教材分析:《理解我們的老師》是蘇人版八上第四課第二框的教學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