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第一節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教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具體包括三個方面:最基本國情、人口國情、資源和環境國情。今天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其中的第一個方面:最基本國情。我國最基本國情是什么?是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那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是什么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學習新課]
一、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板書)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板書)
教師:同學們通過歷史課的學習知道,人類社會是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但并非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是按五種社會形態依次更替發展的,由于各種原因有的國家和地區會越過某個或某幾個社會階段,跳躍式地向前發展。大家能舉幾個例子嗎?
(也可由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教師:資本主義充分發展階段在中國可以逾越,但這并不意味著可以逾越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去建立成熟的、發達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建立在工業化高度發達的生產力之上,建立在生產高度社會化的基礎之上。然而,當時的中國有這樣的基礎嗎?
教師:由于舊中國社會生產力遭受了極大破壞,新中國工業化建設就是在這樣低的起點、這樣差的基礎上起步的。這就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必須經歷一個相當長的"不能超越"的初級階段,去發展社會主義應有的、發達的生產力和建立雄厚的綜合國力的基礎。因此,我國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
(1)我國必須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經歷一個相當長的初級階段
教師:自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在原有的基礎上,取得了輝煌成就,舉世矚目。但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在很多方面都還很落后,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我們知道,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生產工具。然而在我們結合"創新素質實踐行"活動中去市郊、進工廠的見聞,談一談你所見到的農村、工廠的生產工具情況。
學生1:我的外婆家在農村,那里基本上都是使用鋤頭、鐮刀飛犁祀這些極簡陋的工具和畜力耕作。21世紀的中國農民使用的多是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的農具,幾千年沒變,太落后了!
學生2:我們參觀了有著先進生產設備的現代化工廠,但是這樣的企業畢竟不很多,目前我國的大部分企業設備還比較陳舊落后。我們在進行"父母下崗情況調查"時發現,有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就是因為原來所在的工廠設備陳舊落后,導致企業破產倒閉而下崗的。
教師:這表明了什么?
學生: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狀況還比較低。
①我國現階段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板書)l
教師: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不僅有歷史的原因,而且還有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等現實原因。
(多媒體顯示)
材料一:科技是企業競爭力的根本來源。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的發明專利只有日本和美國的30%,韓國的1/4。近15年,外國企業和國內企業在中國申請發明專利的比例是6.4:1。
注: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全國15歲以上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有1.8億,占總人口的15.88%,是世界上文盲最多的國家;更為嚴重的是,目前初中普及率僅為68%,有500萬適齡兒童因貧困不能入學,在校生中每年流失小學生400多萬,每年產生200萬新文盲。
材料四:1995年,我國國民平均受教育程度為8年左右,與世界平均水平相差3年,1999年,我國從業人員中初中和小學文化程度的比例為70%左右,文盲率仍然高達10%左右,尤其是大專以上的比例不到4%,遠遠低于其他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些都直接制約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1999年,我國每10萬人口中高等學校在校人數為594人,只相當于我國一些周邊國家5年前的水平,而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就更大(美國、日本、以色列1995年分別為5049人、1943人和2742人)。這直接影響了我國的國際競爭能力。
(2)我國社會主義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板書)
教師:下面,請大家結合自己的感受談談對我國社會主義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的認識。
學生: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但它還不完善。例如,在加人WTO以后,如何轉變政府職能、如何搞好國有企業、如何使我國的經濟體制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如何進一步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等問題,只能通過深化改革才能解決。
教師:可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而且這種不發達,不只是表現在某幾個方面,而是表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也正因為如此,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存在著一些矛盾。大家能否舉一些例子嗎?
我國近現代各個社會發展階段的主要矛盾
我國近現代社會發展的歷史階段 | 主要矛盾 |
封建社會 | 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人民大眾同帝、封、官之間的矛盾 |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 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社會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
(3)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用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板書)
教師:我們前邊分析了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要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國家必須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是我們國家的根本任務。
(1)國家必須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板書)
教師:我們回憶一下第一課所學習的內容,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中,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社會,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為什么?
學生:是由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表明,新的社會制度的產生是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新的社會制度最終戰勝舊的社會制度,歸根到底要取決于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教師:對!那么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學生:還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教師(歸納):說得好!社會主義制度之所以優于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之所以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就在于社會主義能夠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只有發展生產力,才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擠。而我國現在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水平低,生產力落后,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國要縮小這個差距,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充分顯現出來,就必須創造出比資本主義更高的生產力。否則,要代替資本主義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板書)
教師: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與國家的根本任務是不是矛盾呢?
教師:由于社會主義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我們還會遇到許許多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當如何去評判是非曲直呢?
(教師在學生稍作思考后斬釘截鐵地說)以"三個有利于"為根本標準去判斷!
(多媒體顯示"三個有利于"標準,略)
教師:一切合乎于"三個有利于"的,就是社會主義的,或者是為社會主義所需要和允許的。"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是社會主義本質和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是現代化建設征程上的"指南針",它正指引著我們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走進一個全面改革開放,實現繁榮富強的新時代。
"三個有利于"標準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增強了全國人民的信心,加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很多原來被認為是只有資本主義國家才能使用的方法也被借鑒過來,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只要是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經濟管理手段,我們都可以大膽地把它拿過來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造福。否則就沒有小崗襯的巨變,就沒有海爾集團的崛起(多媒體播放相應的畫面),也就沒有今天中國蒸蒸日上、一日千里的大好形勢和美好未來。盡管我們現在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文化還不發達,人民生活水平還不高,但只要我們堅持"三個有利于"的標準,不斷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就能解決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我們青年學生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承擔著崇高的歷史使命,我們有沒有這個決心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更加繁榮?
[課堂小結]
(多媒體顯示本框知識結構圖并做簡單回顧)略
教師:通過我們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我國最基本的國情就是中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出發點,也是制定一切路線、方針、政策的立足點:明確了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知道了為了解決這個主要矛盾,必須以"三個有利于"為根本標準,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使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從而完成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課后作業 ]
請同學們依據我國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聯系日常生活中的種種"難"題,思考一下,應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并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政治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