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生能正確的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能力目標
提高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之間關系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會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重點
聯系實際理解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實現新世紀奮斗目標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行為。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行為
教學方法
調查法、討論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內容
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理念
導入
新課 從唐朝詩人王維的詩《畫》導入。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提問:這首詩把我們帶入怎樣的自然環境中?(閉目靜思) 根據自己的想象、感受回答 創設情景,培養學生的想象、分析能力,學會體察自身感受。
今昔對比
突出問題 教師歸納:這首詩把我們帶入幽雅、美好、恬靜的自然環境之中,讓人陶醉。
提問:可今天,我們重溫這首古詩的時候,又有什么感想?看看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能不能解釋一寫這首詩的新寓意? 學生思考
自由發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對周圍環境的關注,培養學生的觀察、判斷能力。
關注身邊事情
引導自身行為 師生共同歸納:我們可以想象到現在我們周圍的環境,自然植被遭破壞,環境被污染,動植物物種滅絕……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面臨非常嚴峻的問題。
環境問題:環境污染(板書) 引導學生
學會歸納
這個問題在我們身邊有什么表現? 組織學生商議,課后對水污染、黑色污染、白色污染、綠化、亂設攤進行調查。 學會合作學習,培養參與意識、觀察問題、處理問題和處理人際關系等能力。
過渡到下一個問題 威脅我們人類生存的還有哪些的問題? 分組討論
推薦代表發言 學會討論、交流、傾聽,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師生共同歸納:人口問題:人口增長過快
資源問題:資源緊缺(板書) 引導學生
學會歸納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提問: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觀后思考并歸納:造成環境污染、資源緊缺的原因及危害。 通過觀察、分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找到答案。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怎么解決上述問題?
(板書:對策) 課前:上網查找相關資料
課中:進行交流
①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過快增長。
②出臺有關政策,保護環境。
③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回收再利用;提高國民素質,提高節約意識。 學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尋找所需資料,學會整理、篩選資料的能力。
理解課本知識點 師生共同歸納: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相適應,使經濟建設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利用從具體到抽象的學習方法,歸納出本課學習內容。
我國是怎樣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 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人口、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相互協調中推進經濟建設的發展,并在發展的進程中帶動人口、增援和環境問題的解決,逐步將高投入、高消耗的發展模式,轉變成依靠科技進步和資源節約型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