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考復習必備十七:學會合作與溝通
情境二:秦末漢初,有個叫季布的人,一貫說話算數,信譽非常好,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
請你圍繞上述兩個情境共同揭示的主題,結合自己經歷過的生活,寫一段“成長博客”。
要求:(1)寫出某一真實的經歷(不寫真實人名);(2)寫出自己的感悟(體現所學知識);(3)200字以內為宜。
【答案】(1)兩個情境共同揭示的主題是:誠信。所以,考生應圍繞“誠信”來寫。
(2)所寫內容必須包含兩個層次:①一段真實的生活經歷(但不能出現真實的人名);②寫出從經歷中獲得的感悟。
(3)所寫“感悟”應體現課本知識,如:誠信的價值(意義)、怎樣做講誠信的人、誠信的內涵等。
(4)200字以內為宜。
9.(08溫州) 【鞭撻丑惡 理性思考】
小王同學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他和奶奶一起生活。有一天,一位。“熱心人”急匆匆找到奶奶說:“你的孫子遭遇車禍,生命垂危。現已被送至醫院,急需手術和住院費用。”奶奶急忙到銀行提取數額較大的現金交給“熱心人”,并隨同他趕赴醫院。后來。“熱心人”借口繳費,逃之夭夭。奶奶發現受騙上當,急忙向公安機關報案。
【知識鏈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66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1)“熱心人”的行為是否屬于犯罪?請分析原因。
(2)小王同學們講述了奶奶的遭遇.在班級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同學們紛紛說:“今后可不能輕易相信他人”,由此我們想到缺失誠信的后果:
如果個人缺失誠信, ▲
如果社會缺失誠信, ▲
【答案】 (1)屬于犯罪。因為“熱心人”的行為具備犯罪的三個特征: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當罰性。
(2)對應個人和社會兩個方面,言之有理.均可。如:如果個人缺失誠信,就無法得到他人的信任,一旦撒謊欺詐成性,最終將遭到朋友和社會的唾棄。如果社會缺失誠信,將導致社會秩序混亂,無法實現社會的文明進步。
10.(08濟南)回顧三年的初中學習生活,我們的成長與進步,都凝聚著社會的關懷和無數人的關愛。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他們!(提示:感謝對象不要出現真實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只要寫出感謝對象、感謝理由、感恩行動且積極健康,即可給分。每一欄3分,其中理由2分,行動1分。
11.(08濟南)身臨其境 我思我行
遇到下列的情境,你該怎么做?
情景再現 正確的做法
(1)因老師誤解,在班級被當眾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