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思想政治復習(典型例題)
典型例題:
第一課
1. 什么是公平和社會公平?
公平意味著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既要承擔應分擔的責任,又能得到應得到的利益。公平要求對參與社會合作的每一個人都要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對等和統一
社會公平主要表現為社會為每個人的全面發展提供平等的權利和機會,并使每個人都能夠按照自己的勞動和貢獻得到應得的利益。
2、為什么要維護公平?
社會需要合作,更需要良好的合作。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失去了公平,合作很難維護下去,更不可能成功。社會的發展需要公平,每一個人在社會上的生存和發展也需要公平。公平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3、為什么要維護社會公平?(p8)
維護社會公平,能促使社會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會合作的不斷延續;能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能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社會矛盾減少或避免社會沖突,有利于社會的長治久安。維護社會公平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4、如何維護社會公平?(可從國家和個人兩方面回答)
維護社會公平,不僅要靠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努力。樹立社會公平意識,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學會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體和國家的利益等,是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
5、我國還存在哪些不公平現象?其原因是什么?列舉我國維護社會公平的措施?(p7)
不公平現象:貧富差距大、城鄉差距大、東西部差距大、高考作弊、行業差距大,利用關系走后門等。
原因:個人的文化素質、家庭條件、單位、行業的地區的種種差別;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制度還不夠完善。
措施:公務員錄用考試制度、高度重視和解決“三農”問題、實施下崗工人再就業工程、扶貧工程、希望工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實施義務教育免費、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
6、什么是正義和非正義行為?
凡是有利于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有利于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正義行為。凡是阻礙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權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行為。
7、做人的基本要求有哪一些?
實施正義行為,不做非正義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積極承擔責任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8、什么是正義的制度?為什么要制定正義的制度?列舉生活中的一些正義的制度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必須遵守的規則和程序就組成了正義制度。
正義制度維護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實現真正的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的穩定。
正義制度:道德、法律、紀律、規章制度等。
9、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
①要有強烈的規則意識,尊重和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序。②按照正義的標準對人對事、做人做事,違反正義標準的事堅決不做。這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的集中表現。③不傷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權利。這是正義的最起碼要求。④應當鄙視以不正當的手段多得利益的行為和逃避規則約束的行為⑤當遇到非正義行為發生時,對實施非正義行為的人要進行勸說和制止,必要時以自己勇敢和機智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注意:青少年在與非正義行為作斗爭時,不能硬拼蠻干,要加強自我保護,敢于和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第二課
1、什么是責任?為什么要認清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