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思想政治復習(典型例題)
2. 怎樣理解教育的重要意義?
答: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科學技術的發展,關鍵在人才。 高素質的人才是一個國家最為重要的資源,而人才的培養主要靠教育。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培養全國發展和具有創新能力的人。當今世界,教育越來越成為提高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基礎,教育水平的高低決定著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創新能力,并最終決定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成敗。
3. 怎樣理解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時代的正確選擇?
答:我國科技和教育的整體水平不高,制約著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面臨著巨大壓力。為了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就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大力發展科技、尤其是高新科技,可以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大力發展教育,才能提高我國國民素質,培養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巨大的人才資源優勢。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是時代的正確選擇。
4. 科教興國戰略的含義是什么?
答:科教興國戰略,就是要全面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強盛。
5. 怎樣理解(科技)創新?
答: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學技術的本質就是創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為了提高科技的整體水平,盡快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途徑。但是,要想真正的縮小差距,趕超發達國家,關鍵是靠創新。因為只有把科技進步的基點放在增強自主創新和持續創新能力上,才能實現我國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真正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沒有創新,就要受制于人。沒有創新,就不可能趕超發達國家。
6. 怎樣理解教育創新?
答:科技創新,人才為本。教育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只有不斷進行教育創新,才能造成一大批創新型人才,為科技創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從根本上扭轉我國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7、學校如何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和能力?青少年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能力?
答: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科學態度。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要從轉變學習方式做起,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創造性學習。
第八課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 嚴峻的人口形勢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
答:我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形勢。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給資源和環境帶來的沉重的負擔,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影響經濟增長的速度和規模,影響綜合國力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我國面臨的嚴峻資源形勢是什么?
答: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是人均資源占有量少,資源相對短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對資源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再加上開發不合理、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更加劇了資源形勢的嚴峻性。我國嚴峻的資源形勢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