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致富 依法納稅
說說經濟生活中的“義”與“不義”,討論在這些情境下如何做到“見利思義”?什么是稅收?稅收的意義?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國家為什么要收稅?國家的稅收用來干什么?國家稅收的作用?用事例引出話題簡單明了,學生很容易進入主題的學習。本活動要引導學生了解依法致富的好處,認識法律在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引導學生成為未來法制社會的自覺維護者。引導學生認識“義”的重要性,懂得見利思義,摒棄見利忘義的不道德的思想。了解納稅的意義,激發學生維護國家利益的熱情,培養學生納稅的意識。通過進一步認識稅收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強調稅收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納稅意識課后安排1.完成練習冊p?2. 搜集中外歷史上關于勤儉持家、節儉治國的典型的人和事。學生課后自己歸納、查閱資料。理解勤儉節約文明消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五、教學反思:
第5課時 第六課2-3框:富而思源富而思進 勤儉節約文明消費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富而思源富而思進 勤儉節約文明消費二、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第六課是在感受小康、控究致富途徑之后,探討致富過程中的法律與道德問題。首先,強調財富中的“法”(合法致富 依法納稅),其次擁有財富之后如何使用財富(富而思源富而思進);最后落實到學生自身,培養他們“勤儉節約,文明消費”的良好習慣。這三個部分是我國現在和未來特別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本課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提出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的重要性。第二框題“富而思源,富而思進”闡述的是經濟建設中的道德問題,力圖結合我國的傳統美德,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現代經濟激烈競爭的環境中,遵守道德仍然具有重要意義。第三框題“勤儉節約,文明消費”主要針對我國國情,引導學生認識到在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生活作風的重大意義,特別是針對社會上存在的浪費風提出了保持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現實意義。
2.學情分析:“富而思源富而思”進是經濟生活的中的道德問題,學生理解較難,要多用事例進行說明。對于“勤儉節約文明消費”在以前學生已學過一部分內容,主要是在當前如何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3.重、難點的確立: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是勤儉節約的意義,即勤儉節約“是治國安邦之道”“是現代企業家取得成就的法寶”“是人的美德”。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于引導學生樹立“富而思源”“勤儉節約”意識,懂得“富而思源”“勤儉節約”的意義。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對人情消費需補充一些相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