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致富 依法納稅
5.教法、學法的選擇:(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財富中的德”的含義,知道什么是財富中的“德”;了解我國的富民政策,勤儉節約的意義。
能力目標:學習分析歸納的方法;學習搜集資料、利用資料分析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富而思源的意識,懂得節約。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搜集中外歷史上關于勤儉持家、節儉治國的典型的人和事。學生課后自己歸納、查閱資料、整理理解國家稅收的意義勤儉節約文明消費。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引入:設計情境:假如你有了100萬,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會是什么?看來,我們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富裕以后想好好地享受一下;有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有的人則想幫助那些還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們,等等。這些愿望和想法無可厚非。但是,不同的想法,境界是不一樣的,產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改革開放后,我們實行了“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的富民政策,很多人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但是也有不少人還生活在貧困之中。富裕起來的人理應幫助后來者共同走向富裕。這是我們黨的富民政策賦予他們的歷史責任,也是中華民族歷史傳統賦予他們的責任。事實上,現在已經有許多富裕起來的人在履行著自己的這一責任。二、富而思源富而思進(板書)1.我國的富民政策(板書)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學生閱讀教科書第40頁的兩個閱讀資料,感受富而思源的實踐。討論:富而思源、先富帶后富將產生什么結果。請閱讀教材第41:,討論其中的含義,特別要注意體會“富而思源,先富起來的人們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在交流中,可以結合本頁的閱讀資料,進一步理解這句話的含義。閱讀教材p42:理解富而思進。富了以后更需要不斷進取,才能取得更多的財富。2.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回報社會(板書)我們每個人都有個體會,社會上有些富裕起來的人,富了以后,不知道該怎樣花錢,做出了令人不屑的行為,人們把這些人稱為“暴發戶”。例舉一些人鋪張浪費的案例,讓學生討論這些做法的錯誤之處。不少人“露富”的動機是獲得他人的尊敬,殊不知,這種行為恰恰讓人看不起。三、勤儉節約文明消費(板書)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43-44:思考歸納為什么要勤儉節約文明消費?1.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