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課 展望祖國未來
第11課 展望祖國未來
【攻堅克難 學海導航】
1.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順應歷史發展變化,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把握和突破這一重點和難點需要我們首先進行詳盡的理論分析,深刻體會“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內涵,其次要注意密切結合社會實際,結合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措施,以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些闡述,如關注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等加深理解。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是對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標的豐富和發展,這一目標實現之時,我們的祖國將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的生活將更加幸福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可以預見,這一目標的實現將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過程中一個新的里程碑,是社會主義制度新的偉大勝利。特別是黨的xx大在xx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這樣結合xx大精神領會這一奮斗目標的精神實質就是本課的學習重點之一。
把握這一重點首先要抓住理解目標的“全面”,即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全面發展;其次要結合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認識實現這一目標的艱巨性,另一方面有要增強實現這一目標的信心。
3.實現民族復興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的夙愿和夢想,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我們要明白中華民族復興之時既是全國各民族共同理想實現之時。我們要抓住21世紀頭20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實現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
把握這一重點要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四個方面來考慮,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描繪祖國復興的宏偉藍圖。
【命題預測 把握方向】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艱苦奮斗精神的時代性使得這一部分歷年都是中考的命題“熱點”。翻閱幾年來的中考試題,可以看到這部分知識在選擇、簡答、活動探究類試題中均有體現。
XX年的中考命題估計會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以及我國采取的一些重大政策措施考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全面性及其意義;結合國家關注民生的一系列措施、推動節能減排、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等考查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艱苦奮斗精神應該是09中考的重點,以“感動中國人物”為代表的先進人物身上集中體現了艱苦奮斗精神,XX年抗擊冰雪、抗震救災眾志成城、北京奧運體育健兒努力拼搏等也都體現艱苦奮斗精神,XX年中考應該在這些方面有較多的涉及。
針對這些命題預測,要求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復習中要夯實基礎知識,深刻理解這些知識的內涵與實質,同時密切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做好知識與熱點的有機結合,同時必須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努力提高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縱覽中考命題多數都有考察學生的道德踐行的題目,這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