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社會主義社會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社會;認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地位;了解先進文化的指導思想;理解先進文化的中心環節和基礎工程。
2.能力目標:具有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能力;具有抵制各種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侵蝕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覺履行公民道德基本規范,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心環節和基礎工程
難點: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二、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的社會經驗相對不足,辨別能力不強,容易受不良文化的誘惑,引起思想上的困惑;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價值觀多元化、思想文化日趨多樣化,正確引導并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關系著青少年健康成長和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因此本課具有現實教育意義。
三、教法設計
本課教學設計遵循新課程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根據“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和本課的特點,本課采用“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以多媒體為主要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完成教學目標。本節課采用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板書、視頻等手段,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參與積極性。
四、教學內容分析
1.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地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搞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2.先進文化的概念: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3. 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4.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有一是思想道德建設,二是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5.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自覺履行“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風尚。
五、課時計劃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教師:請說說這個圖片反映了當前我國發生的重大事件。
學生:略
教師:(肯定性表揚)XX年1月中旬以來,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了罕見的持續大范圍低溫、雨雪和冰凍天氣,這場五十年未遇的雪凍災害給部分地區的交通、電力、通信及百姓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中國政府迅速啟動抗災應急計劃,積極調配國家資源,滿足上億受災民眾的需求。在整個抗擊雪災的過程中,舉國上下,形成了全民一心、眾志成城的局面。為什么能夠形成全民一心、眾志成城的局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所產生的凝聚力。民族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表現。什么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這種先進文化有什么意義,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本節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