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走強國富民之路
附相關鏈接:
(一)
1、30年前,農民人均年純收入僅133.6元,如今已增加到4140元;30年前,我國的貧困人口大約有2.5億人,如今在耕地減少、人口增加的情況下,貧困人口已減至2500萬;30年前,億萬農民只能有一種選擇:“面朝黃土背朝天”,如今2億多農民走進城市,并逐漸融入其中……
2、 XX年,國家在全國農村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使農村1.5億中小學生家庭普遍減輕經濟負擔;在全國農村全面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萬農村居民納入保障范圍,和城里一樣,農村社會救助體系也開始建立。如今,由中央政府出“大頭”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已輻射全國農村大部分地區,7.3億農民從中受益。
3、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文件,批準廣東、福建兩省的報告,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把經濟盡快搞上去,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出口特區”應運而生。給中國改革做“試驗田”,深圳全面探索政治、經濟和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創造了230多項全國改革之最,推出了全面建立混合所有制經濟體系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十大體系。30年,歷史的一個小瞬間。深圳從小漁村變成了人口超過1000萬、富有活力的沿海大都市。
4、經過長達XX年的艱難談判,中國終于在新世紀開始的XX年12月17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第143名成員,獲得世界貿易組織的一個席位,等于拿到了國際市場的多張通行證。
5、龍永圖說:“一位提一籃青菜的小販可以不遵守農貿市場的規則,看到工商干部來了就跑;但如果你要在農貿市場占有一個固定攤位,賣更多的蔬菜,就必須遵守農貿市場的規則。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已經無法再在世界經濟扮演小販的角色,只能在遵守市場游戲規則的前提下,換取更大的攤位。
(二)重訪小崗村”
30年前,這里的18位農民冒著坐牢的危險摁下手印,分田到戶,掀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30年后,小崗村將農民的土地反租過來,統一平整,對外招租,重走集體合作之路——
從安徽省鳳陽縣城往東,過臨淮關,東南行至小溪河鎮,小崗村很快出現在眼前。
30年前,18位勇敢的貧苦農民正是在這里摁下鮮紅的手印,掀開了中國農村歷史嶄新的一頁,中國千百萬個鄉村從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30年后的今天,小崗人再次來到一個艱難抉擇的十字路口。合地、走集體之路,重新擺在他們的面前。
重提30年前的舊事,嚴宏昌感慨良多。
摁著18戶當家人紅手印的協議,如今已成文物。
一對新人正在大包干紀念館的雕塑前拍攝婚禮外景。新郎說,“大包干不僅是小崗人的驕傲,也是鳳陽人、安徽人的驕傲。”
小崗村處處是工地
XX年3月13日中午,50多歲的楊明吉走在小崗村中心地帶的“友誼大道”上。見到熟人,楊明吉遞上一支香煙,閑談了幾句。
此時,全長700米的“友誼大道”上四處堆積著成垛的紅磚、成堆的沙子和建筑石子。“友誼大道”南北兩邊,好多家庭正在將老屋拆除修建新房,有的二層小樓已經初具雛形。
洋溢在春風當中的小崗村儼然成了一處大工地。“一百來戶人家差不多有五六十戶都在翻修或新建樓房。”小崗村村民委員會主任關友江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