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精選14篇)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自1840年以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勾結,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面臨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過程說明。知道“三個代表”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繼失敗,中國共產黨卻領導中國人民最終走向勝利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和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重溫近現代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艱辛歷程,特別是通過對學習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歷史,使學生從歷史與理論相統一的高度認識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覺悟。
2、使學生理解“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表現,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教學建議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本節的重點。
因為只有讓學生搞清楚資本主義在中國走不通,才能使學生明白為什么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階段,而是通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才能清楚為什么,從而清楚在學生當中的一些錯誤認識。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如下知識: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凌,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了求得祖國獨立和富強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艱辛探索。以太平天國、義和團為代表的農民運動失敗了;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海戰中的慘敗表明地主階級改革派發起的“洋務運動”最終失敗;中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變法”僅僅持續103天就遭到了失敗;辛亥革命也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艱辛的探索,悲壯的抗爭,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用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先進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創造性地結合起來,成功締造了新中國。近代中國百年探索的歷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與聯系是本節的難點。
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時就確定的奮斗目標。但是,基于舊中國是一個經濟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黨確定實現社會主義分兩步走,必須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才能轉入社會主義革命。這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由之路。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講述了中國百年探索的歷史,雖然離學生較遠,但我們完全可以借助豐富的史實材料幫助學生跨越時空,置身于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中。關于本節的教法,建議教師參考以下內容:
話劇表演課。
上一種方法是“看”歷史,這種方法是“演”歷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某一歷史事實編排話劇,分組進行,每組的主題不同,要兼顧多個歷史時期。每演出一段或者演出幾段后,老師組織討論,問題要有深度,使討論結果直中要害。使學生真正明白為什么同樣是可歌可泣的抗爭,結果卻大不相同。采用這種方法時,教師一定要和學生一起策劃、組織,精心準備,這樣才能避免學生表演的簡單、流俗或不認真、不嚴肅。也提醒教師不要認為學生從未表演過或很少表演,肯定演不好,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和潛力,而且這種能力也需要老師的逐漸培養。
演講或講故事
這種教法也需要教師提前安排,給學生明確的分工。簡單說,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以敘事為主,一部分以評論為主。比如說,有同學講述農民的英勇抗爭,就有同學對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進行綜合評述。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得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結論。文章可以是由學生查閱到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或在教師指導下創作的,視準備時間和學生情況而定。
影視鑒賞課。
關于這段歷史的影視資料非常豐富,教師可以精選一些片段,比如《鴉片戰爭》或《林則徐》片段,《太平天國》片段,《甲午風云》片段,《譚嗣同》片段,《孫中山》片段,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各團體的抗爭。這些片段既要反映人民的英勇,也要反映出失敗的原因,好讓師生在欣賞的同時,能夠展開分析和討論,由學生自己得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結論。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教師可以選擇《長征》、《地道戰》、《地雷戰》、《洪湖赤衛隊》、《中華女兒》、《國歌》、《大決戰》、《開國大典》等一些影片,體現其先進性、革命的徹底性。讓學生在欣賞與評析的過程中,體會的道理。
教學設計示例
艱辛的探索
教學重點: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錄像:《世紀中國》片段: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學生結合所學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列強為什么會侵略中國?這種侵略給中國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給中華民族帶來了莫大的驕傲,同時也使一些統治者以"大國"自居,目空一切,雄視萬方,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而此時的西方資本主義早已沖破封建統治的羅網,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步,將一度領先的中國遠遠地甩在了后面。中國的神秘、中國的文明、中國的珍寶使西方早已覬覦良久,而中國的落后又給他們帶來了可乘之機。所以他們迫不及待地侵入中國的領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歷史掀開了悲愴的一頁。
艱辛的探索(板書)
百年悲愴(板書)
展示圖片:八國聯軍進北京、圓明園原景及殘跡。
路在何方(板書)
國家民族的災難,促使中國人民舉起了反抗的旗幟。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中國的前途上下求索。
(一) 以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運動
錄像:《義和團運動》
這段錄像不但介紹了義和團的英勇抗爭,也分析了其失敗的原因。教師可以一起播放,也可以分為兩段播放,放完第一段義和團的英勇抗爭后,讓學生討論運動結果及失敗的原因,再播放第二段,看看學生的分析是否正確。關鍵要讓學生認識到農民運動失敗的原因。
(二)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
圖片:慈禧、光緒、康有為、梁啟超、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后的遺物等
(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譚嗣同》等相關影片,有上網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課堂上看網上連環畫,了解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的故事。)
討論:戊戌變法為什么會以失敗而告終?
學生應大致分析到如下內容:脫離群眾;依靠光緒--一個沒有實權的封建君主;幻想得到某些帝國主義大國的同情和支持。
(三)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
圖片:辛亥革命系列圖片
老師講解:辛亥革命比起前幾次運動,自然有它的進步性;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辛亥革命并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學生活動,任選其一:
(1) 學生討論:為什么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2) 設想:如果當時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會如何?
(3) 小辯論:社會主義能救中國VS資本主義能救中國
如果選用(1),可以是學生獨立思考,也可以是前后桌討論或者分組討論。如果選用(2),可在課前即把學生分為四組,并把座位分成四個區。如果選用(3),要根據學生情況靈活安排:學生能力強,可以課堂上即興辯論,能力弱,老師一定要提前布置,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但要在辯論后說明,真理是越辯越明,而不是誰勝誰即是真理。
通過活動總結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小結: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因為:一方面,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謀求強盛;另一方面,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勾結,極力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條件。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人民自己作出的選擇,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探究活動
教師可以參照本節的教法建議,如果選用其中一種教法,另外兩種教法就可以作為探究活動。
或者開展以下活動:
l.全班搞英雄人物、愛國人士名人名言錄。
2.開展一次“每當唱起國歌,我想到的…”的主題班會。
3.整理中國共產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的知識。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自1840年以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勾結,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面臨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過程說明。知道“三個代表”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繼失敗,中國共產黨卻領導中國人民最終走向勝利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和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重溫近現代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艱辛歷程,特別是通過對學習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歷史,使學生從歷史與理論相統一的高度認識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覺悟。
2、使學生理解“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表現,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教學建議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本節的重點。
因為只有讓學生搞清楚資本主義在中國走不通,才能使學生明白為什么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階段,而是通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才能清楚為什么,從而清楚在學生當中的一些錯誤認識。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如下知識: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凌,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了求得祖國獨立和富強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艱辛探索。以太平天國、義和團為代表的農民運動失敗了;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海戰中的慘敗表明地主階級改革派發起的“洋務運動”最終失敗;中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變法”僅僅持續103天就遭到了失敗;辛亥革命也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艱辛的探索,悲壯的抗爭,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用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先進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創造性地結合起來,成功締造了新中國。近代中國百年探索的歷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與聯系是本節的難點。
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時就確定的奮斗目標。但是,基于舊中國是一個經濟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黨確定實現社會主義分兩步走,必須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才能轉入社會主義革命。這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由之路。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講述了中國百年探索的歷史,雖然離學生較遠,但我們完全可以借助豐富的史實材料幫助學生跨越時空,置身于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中。關于本節的教法,建議教師參考以下內容:
話劇表演課。
上一種方法是“看”歷史,這種方法是“演”歷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某一歷史事實編排話劇,分組進行,每組的主題不同,要兼顧多個歷史時期。每演出一段或者演出幾段后,老師組織討論,問題要有深度,使討論結果直中要害。使學生真正明白為什么同樣是可歌可泣的抗爭,結果卻大不相同。采用這種方法時,教師一定要和學生一起策劃、組織,精心準備,這樣才能避免學生表演的簡單、流俗或不認真、不嚴肅。也提醒教師不要認為學生從未表演過或很少表演,肯定演不好,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和潛力,而且這種能力也需要老師的逐漸培養。
演講或講故事
這種教法也需要教師提前安排,給學生明確的分工。簡單說,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以敘事為主,一部分以評論為主。比如說,有同學講述農民的英勇抗爭,就有同學對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進行綜合評述。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得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結論。文章可以是由學生查閱到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或在教師指導下創作的,視準備時間和學生情況而定。
影視鑒賞課。
關于這段歷史的影視資料非常豐富,教師可以精選一些片段,比如《鴉片戰爭》或《林則徐》片段,《太平天國》片段,《甲午風云》片段,《譚嗣同》片段,《孫中山》片段,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各團體的抗爭。這些片段既要反映人民的英勇,也要反映出失敗的原因,好讓師生在欣賞的同時,能夠展開分析和討論,由學生自己得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結論。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教師可以選擇《長征》、《地道戰》、《地雷戰》、《洪湖赤衛隊》、《中華女兒》、《國歌》、《大決戰》、《開國大典》等一些影片,體現其先進性、革命的徹底性。讓學生在欣賞與評析的過程中,體會的道理。
教學設計示例
艱辛的探索
教學重點: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錄像:《世紀中國》片段: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學生結合所學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列強為什么會侵略中國?這種侵略給中國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給中華民族帶來了莫大的驕傲,同時也使一些統治者以"大國"自居,目空一切,雄視萬方,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而此時的西方資本主義早已沖破封建統治的羅網,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步,將一度領先的中國遠遠地甩在了后面。中國的神秘、中國的文明、中國的珍寶使西方早已覬覦良久,而中國的落后又給他們帶來了可乘之機。所以他們迫不及待地侵入中國的領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歷史掀開了悲愴的一頁。
艱辛的探索(板書)
百年悲愴(板書)
展示圖片:八國聯軍進北京、圓明園原景及殘跡。
路在何方(板書)
國家民族的災難,促使中國人民舉起了反抗的旗幟。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中國的前途上下求索。
(一) 以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運動
錄像:《義和團運動》
這段錄像不但介紹了義和團的英勇抗爭,也分析了其失敗的原因。教師可以一起播放,也可以分為兩段播放,放完第一段義和團的英勇抗爭后,讓學生討論運動結果及失敗的原因,再播放第二段,看看學生的分析是否正確。關鍵要讓學生認識到農民運動失敗的原因。
(二)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
圖片:慈禧、光緒、康有為、梁啟超、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后的遺物等
(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譚嗣同》等相關影片,有上網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課堂上看網上連環畫,了解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的故事。)
討論:戊戌變法為什么會以失敗而告終?
學生應大致分析到如下內容:脫離群眾;依靠光緒--一個沒有實權的封建君主;幻想得到某些帝國主義大國的同情和支持。
(三)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
圖片:辛亥革命系列圖片
老師講解:辛亥革命比起前幾次運動,自然有它的進步性;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辛亥革命并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學生活動,任選其一:
(1) 學生討論:為什么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2) 設想:如果當時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會如何?
(3) 小辯論:社會主義能救中國VS資本主義能救中國
如果選用(1),可以是學生獨立思考,也可以是前后桌討論或者分組討論。如果選用(2),可在課前即把學生分為四組,并把座位分成四個區。如果選用(3),要根據學生情況靈活安排:學生能力強,可以課堂上即興辯論,能力弱,老師一定要提前布置,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但要在辯論后說明,真理是越辯越明,而不是誰勝誰即是真理。
通過活動總結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小結: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因為:一方面,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謀求強盛;另一方面,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勾結,極力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條件。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人民自己作出的選擇,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探究活動
教師可以參照本節的教法建議,如果選用其中一種教法,另外兩種教法就可以作為探究活動。
或者開展以下活動:
l.全班搞英雄人物、愛國人士名人名言錄。
2.開展一次“每當唱起國歌,我想到的…”的主題班會。
3.整理中國共產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的知識。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自1840年以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勾結,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面臨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過程說明。知道“三個代表”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繼失敗,中國共產黨卻領導中國人民最終走向勝利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和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重溫近現代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艱辛歷程,特別是通過對學習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歷史,使學生從歷史與理論相統一的高度認識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覺悟。
2、使學生理解“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表現,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教學建議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本節的重點。
因為只有讓學生搞清楚資本主義在中國走不通,才能使學生明白為什么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階段,而是通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才能清楚為什么,從而清楚在學生當中的一些錯誤認識。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如下知識: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凌,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了求得祖國獨立和富強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艱辛探索。以太平天國、義和團為代表的農民運動失敗了;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海戰中的慘敗表明地主階級改革派發起的“洋務運動”最終失敗;中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變法”僅僅持續103天就遭到了失敗;辛亥革命也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艱辛的探索,悲壯的抗爭,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用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先進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創造性地結合起來,成功締造了新中國。近代中國百年探索的歷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與聯系是本節的難點。
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時就確定的奮斗目標。但是,基于舊中國是一個經濟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黨確定實現社會主義分兩步走,必須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才能轉入社會主義革命。這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由之路。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講述了中國百年探索的歷史,雖然離學生較遠,但我們完全可以借助豐富的史實材料幫助學生跨越時空,置身于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中。關于本節的教法,建議教師參考以下內容:
話劇表演課。
上一種方法是“看”歷史,這種方法是“演”歷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某一歷史事實編排話劇,分組進行,每組的主題不同,要兼顧多個歷史時期。每演出一段或者演出幾段后,老師組織討論,問題要有深度,使討論結果直中要害。使學生真正明白為什么同樣是可歌可泣的抗爭,結果卻大不相同。采用這種方法時,教師一定要和學生一起策劃、組織,精心準備,這樣才能避免學生表演的簡單、流俗或不認真、不嚴肅。也提醒教師不要認為學生從未表演過或很少表演,肯定演不好,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和潛力,而且這種能力也需要老師的逐漸培養。
演講或講故事
這種教法也需要教師提前安排,給學生明確的分工。簡單說,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以敘事為主,一部分以評論為主。比如說,有同學講述農民的英勇抗爭,就有同學對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進行綜合評述。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得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結論。文章可以是由學生查閱到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或在教師指導下創作的,視準備時間和學生情況而定。
影視鑒賞課。
關于這段歷史的影視資料非常豐富,教師可以精選一些片段,比如《鴉片戰爭》或《林則徐》片段,《太平天國》片段,《甲午風云》片段,《譚嗣同》片段,《孫中山》片段,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各團體的抗爭。這些片段既要反映人民的英勇,也要反映出失敗的原因,好讓師生在欣賞的同時,能夠展開分析和討論,由學生自己得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結論。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教師可以選擇《長征》、《地道戰》、《地雷戰》、《洪湖赤衛隊》、《中華女兒》、《國歌》、《大決戰》、《開國大典》等一些影片,體現其先進性、革命的徹底性。讓學生在欣賞與評析的過程中,體會的道理。
教學設計示例
艱辛的探索
教學重點: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錄像:《世紀中國》片段: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學生結合所學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列強為什么會侵略中國?這種侵略給中國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給中華民族帶來了莫大的驕傲,同時也使一些統治者以"大國"自居,目空一切,雄視萬方,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而此時的西方資本主義早已沖破封建統治的羅網,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步,將一度領先的中國遠遠地甩在了后面。中國的神秘、中國的文明、中國的珍寶使西方早已覬覦良久,而中國的落后又給他們帶來了可乘之機。所以他們迫不及待地侵入中國的領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歷史掀開了悲愴的一頁。
艱辛的探索(板書)
百年悲愴(板書)
展示圖片:八國聯軍進北京、圓明園原景及殘跡。
路在何方(板書)
國家民族的災難,促使中國人民舉起了反抗的旗幟。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中國的前途上下求索。
(一) 以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運動
錄像:《義和團運動》
這段錄像不但介紹了義和團的英勇抗爭,也分析了其失敗的原因。教師可以一起播放,也可以分為兩段播放,放完第一段義和團的英勇抗爭后,讓學生討論運動結果及失敗的原因,再播放第二段,看看學生的分析是否正確。關鍵要讓學生認識到農民運動失敗的原因。
(二)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
圖片:慈禧、光緒、康有為、梁啟超、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后的遺物等
(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譚嗣同》等相關影片,有上網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課堂上看網上連環畫,了解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的故事。)
討論:戊戌變法為什么會以失敗而告終?
學生應大致分析到如下內容:脫離群眾;依靠光緒--一個沒有實權的封建君主;幻想得到某些帝國主義大國的同情和支持。
(三)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
圖片:辛亥革命系列圖片
老師講解:辛亥革命比起前幾次運動,自然有它的進步性;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辛亥革命并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學生活動,任選其一:
(1) 學生討論:為什么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2) 設想:如果當時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會如何?
(3) 小辯論:社會主義能救中國VS資本主義能救中國
如果選用(1),可以是學生獨立思考,也可以是前后桌討論或者分組討論。如果選用(2),可在課前即把學生分為四組,并把座位分成四個區。如果選用(3),要根據學生情況靈活安排:學生能力強,可以課堂上即興辯論,能力弱,老師一定要提前布置,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但要在辯論后說明,真理是越辯越明,而不是誰勝誰即是真理。
通過活動總結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小結: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因為:一方面,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謀求強盛;另一方面,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勾結,極力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條件。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人民自己作出的選擇,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探究活動
教師可以參照本節的教法建議,如果選用其中一種教法,另外兩種教法就可以作為探究活動。
或者開展以下活動:
l.全班搞英雄人物、愛國人士名人名言錄。
2.開展一次“每當唱起國歌,我想到的…”的主題班會。
3.整理中國共產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的知識。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4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讓學生了解中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走社會主義道路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能力目標]:
通過對"中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的分析,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覺悟目標]
通過對"社會主義道路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的分析,使學生懂得,從而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這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教學方法】預習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投影片、投影儀或展示儀。
【教學過程 】
一、 溫故知新:(結合前課預習提示進行)
展示投影片:
預習提示分析
1、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是什么?
A、歷史上長期的封建統治,窒息了社會的發展,封建國家衰落;
B、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 帝國主義列強乘機瓜分中國。
2、近代中國的歷史是怎樣的一部歷史?
A、是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勾結,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歷史;
B、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歷史。
3、中國為什么沒有被帝國主義滅亡?
由于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4、請列舉中國歷史上向西方學習的仁人志士以及相關的活動。
志士仁人的探索:
運動名稱 時間 領導者 主要綱領文件 失敗原因
太平天國 1851年 洪秀全 《資政新篇》 封建社會的農民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
戊戌變法 1898年 康有為 《定國是詔》 脫離廣大勞動人民
辛亥革命 1911年 孫中山 《臨時大總統宣言書》 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脅迫下失敗
5、怎樣正確評價辛亥革命?
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中國社會進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但 是,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對勢力的脅迫下,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還是落到反動派 手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
6、為什么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
A、 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
B、 中國封建勢力相當頑固,它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
C、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能擔當起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重任。
二、預習檢查(略)
新課導入 --
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那么,中國應該走怎樣的發展道路呢?--。
三、新課分析:三課二框 。
(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光輝歷程
問:五四運動有什么歷史意義?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的標志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1、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919爆發的"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 促進馬列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基礎是:工農聯盟;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3、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的標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展示投影片:
革命歷史階段圖示: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舊民主主義革命) ( 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的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
二、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問:新中國的建立已具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客觀條件有哪些?什么是"三大改造"?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1、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客觀條件
①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建立,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最基本的歷史前提。
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沒收的官僚資本,已轉變為國有經濟, 這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極為有利的物質條件。
展示投影片:
新中國國有經濟比重圖表(50年)
③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這就為引導個體農民走互助合作的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必要基礎。
2、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改造了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可以結合具體的事例說明實行"三大改造"的過程及措施。)
3、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4、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可以不必講述或結合"革命歷史階段圖示"適當說明。)
(1).兩者的性質和任務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的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
(2).兩者的聯系:兩者領導力量相同,都是由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四、課堂小結:
展示投影片:(結合投影片作適當的展開)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自1840年以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勾結,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面臨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過程說明。知道“三個代表”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繼失敗,中國共產黨卻領導中國人民最終走向勝利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和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重溫近現代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艱辛歷程,特別是通過對學習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歷史,使學生從歷史與理論相統一的高度認識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覺悟。
2、使學生理解“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表現,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教學建議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本節的重點。
因為只有讓學生搞清楚資本主義在中國走不通,才能使學生明白為什么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階段,而是通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才能清楚為什么,從而清楚在學生當中的一些錯誤認識。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如下知識: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凌,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了求得祖國獨立和富強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艱辛探索。以太平天國、義和團為代表的農民運動失敗了;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海戰中的慘敗表明地主階級改革派發起的“洋務運動”最終失敗;中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變法”僅僅持續103天就遭到了失敗;辛亥革命也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艱辛的探索,悲壯的抗爭,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用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先進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創造性地結合起來,成功締造了新中國。近代中國百年探索的歷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與聯系是本節的難點。
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時就確定的奮斗目標。但是,基于舊中國是一個經濟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黨確定實現社會主義分兩步走,必須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才能轉入社會主義革命。這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由之路。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講述了中國百年探索的歷史,雖然離學生較遠,但我們完全可以借助豐富的史實材料幫助學生跨越時空,置身于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中。關于本節的教法,建議教師參考以下內容:
話劇表演課。
上一種方法是“看”歷史,這種方法是“演”歷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某一歷史事實編排話劇,分組進行,每組的主題不同,要兼顧多個歷史時期。每演出一段或者演出幾段后,老師組織討論,問題要有深度,使討論結果直中要害。使學生真正明白為什么同樣是可歌可泣的抗爭,結果卻大不相同。采用這種方法時,教師一定要和學生一起策劃、組織,精心準備,這樣才能避免學生表演的簡單、流俗或不認真、不嚴肅。也提醒教師不要認為學生從未表演過或很少表演,肯定演不好,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和潛力,而且這種能力也需要老師的逐漸培養。
演講或講故事
這種教法也需要教師提前安排,給學生明確的分工。簡單說,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以敘事為主,一部分以評論為主。比如說,有同學講述農民的英勇抗爭,就有同學對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進行綜合評述。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得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結論。文章可以是由學生查閱到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或在教師指導下創作的,視準備時間和學生情況而定。
影視鑒賞課。
關于這段歷史的影視資料非常豐富,教師可以精選一些片段,比如《鴉片戰爭》或《林則徐》片段,《太平天國》片段,《甲午風云》片段,《譚嗣同》片段,《孫中山》片段,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各團體的抗爭。這些片段既要反映人民的英勇,也要反映出失敗的原因,好讓師生在欣賞的同時,能夠展開分析和討論,由學生自己得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結論。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教師可以選擇《長征》、《地道戰》、《地雷戰》、《洪湖赤衛隊》、《中華女兒》、《國歌》、《大決戰》、《開國大典》等一些影片,體現其先進性、革命的徹底性。讓學生在欣賞與評析的過程中,體會的道理。
教學設計示例
艱辛的探索
教學重點: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教學過程 :
導入 新課:錄像:《世紀中國》片段: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學生結合所學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列強為什么會侵略中國?這種侵略給中國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給中華民族帶來了莫大的驕傲,同時也使一些統治者以"大國"自居,目空一切,雄視萬方,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而此時的西方資本主義早已沖破封建統治的羅網,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步,將一度領先的中國遠遠地甩在了后面。中國的神秘、中國的文明、中國的珍寶使西方早已覬覦良久,而中國的落后又給他們帶來了可乘之機。所以他們迫不及待地侵入中國的領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歷史掀開了悲愴的一頁。
艱辛的探索(板書)
百年悲愴(板書)
展示圖片:八國聯軍進北京、圓明園原景及殘跡。
路在何方(板書)
國家民族的災難,促使中國人民舉起了反抗的旗幟。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中國的前途上下求索。
(一) 以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運動
錄像:《義和團運動》
這段錄像不但介紹了義和團的英勇抗爭,也分析了其失敗的原因。教師可以一起播放,也可以分為兩段播放,放完第一段義和團的英勇抗爭后,讓學生討論運動結果及失敗的原因,再播放第二段,看看學生的分析是否正確。關鍵要讓學生認識到農民運動失敗的原因。
(二)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
圖片:慈禧、光緒、康有為、梁啟超、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后的遺物等
(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譚嗣同》等相關影片,有上網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課堂上看網上連環畫,了解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的故事。)
討論:戊戌變法為什么會以失敗而告終?
學生應大致分析到如下內容:脫離群眾;依靠光緒--一個沒有實權的封建君主;幻想得到某些帝國主義大國的同情和支持。
(三)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
圖片:辛亥革命系列圖片
老師講解:辛亥革命比起前幾次運動,自然有它的進步性;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辛亥革命并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學生活動,任選其一:
(1) 學生討論:為什么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2) 設想:如果當時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會如何?
(3) 小辯論:社會主義能救中國VS資本主義能救中國
如果選用(1),可以是學生獨立思考,也可以是前后桌討論或者分組討論。如果選用(2),可在課前即把學生分為四組,并把座位分成四個區。如果選用(3),要根據學生情況靈活安排:學生能力強,可以課堂上即興辯論,能力弱,老師一定要提前布置,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但要在辯論后說明,真理是越辯越明,而不是誰勝誰即是真理。
通過活動總結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小結: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因為:一方面,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謀求強盛;另一方面,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勾結,極力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條件。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人民自己作出的選擇,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探究活動
教師可以參照本節的教法建議,如果選用其中一種教法,另外兩種教法就可以作為探究活動。
或者開展以下活動:
l.全班搞英雄人物、愛國人士名人名言錄。
2.開展一次“每當唱起國歌,我想到的…”的主題班會。
3.整理中國共產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的知識。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自1840年以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勾結,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面臨深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過程說明。知道“三個代表”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相繼失敗,中國共產黨卻領導中國人民最終走向勝利的學習,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和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透過歷史現象認識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重溫近現代中國人民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艱辛歷程,特別是通過對學習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歷史,使學生從歷史與理論相統一的高度認識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覺悟。
2、使學生理解“三個代表”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表現,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教學建議
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是本節的重點。
因為只有讓學生搞清楚資本主義在中國走不通,才能使學生明白為什么中國沒有經過資本主義階段,而是通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才能清楚為什么,從而清楚在學生當中的一些錯誤認識。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如下知識: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欺凌,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了求得祖國獨立和富強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艱辛探索。以太平天國、義和團為代表的農民運動失敗了;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海戰中的慘敗表明地主階級改革派發起的“洋務運動”最終失敗;中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變法”僅僅持續103天就遭到了失敗;辛亥革命也沒有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艱辛的探索,悲壯的抗爭,都失敗了。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用先進思想武裝起來的先進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創造性地結合起來,成功締造了新中國。近代中國百年探索的歷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與聯系是本節的難點。
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時就確定的奮斗目標。但是,基于舊中國是一個經濟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黨確定實現社會主義分兩步走,必須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才能轉入社會主義革命。這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必由之路。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教法建議:
本節主要講述了中國百年探索的歷史,雖然離學生較遠,但我們完全可以借助豐富的史實材料幫助學生跨越時空,置身于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中。關于本節的教法,建議教師參考以下內容:
話劇表演課。
上一種方法是“看”歷史,這種方法是“演”歷史。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某一歷史事實編排話劇,分組進行,每組的主題不同,要兼顧多個歷史時期。每演出一段或者演出幾段后,老師組織討論,問題要有深度,使討論結果直中要害。使學生真正明白為什么同樣是可歌可泣的抗爭,結果卻大不相同。采用這種方法時,教師一定要和學生一起策劃、組織,精心準備,這樣才能避免學生表演的簡單、流俗或不認真、不嚴肅。也提醒教師不要認為學生從未表演過或很少表演,肯定演不好,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和潛力,而且這種能力也需要老師的逐漸培養。
演講或講故事
這種教法也需要教師提前安排,給學生明確的分工。簡單說,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以敘事為主,一部分以評論為主。比如說,有同學講述農民的英勇抗爭,就有同學對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進行綜合評述。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得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結論。文章可以是由學生查閱到的,也可以是學生自己或在教師指導下創作的,視準備時間和學生情況而定。
影視鑒賞課。
關于這段歷史的影視資料非常豐富,教師可以精選一些片段,比如《鴉片戰爭》或《林則徐》片段,《太平天國》片段,《甲午風云》片段,《譚嗣同》片段,《孫中山》片段,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各團體的抗爭。這些片段既要反映人民的英勇,也要反映出失敗的原因,好讓師生在欣賞的同時,能夠展開分析和討論,由學生自己得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結論。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教師可以選擇《長征》、《地道戰》、《地雷戰》、《洪湖赤衛隊》、《中華女兒》、《國歌》、《大決戰》、《開國大典》等一些影片,體現其先進性、革命的徹底性。讓學生在欣賞與評析的過程中,體會的道理。
教學設計示例
艱辛的探索
教學重點: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錄像:《世紀中國》片段:列強對中國的侵略。
學生結合所學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列強為什么會侵略中國?這種侵略給中國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給中華民族帶來了莫大的驕傲,同時也使一些統治者以"大國"自居,目空一切,雄視萬方,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而此時的西方資本主義早已沖破封建統治的羅網,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步,將一度領先的中國遠遠地甩在了后面。中國的神秘、中國的文明、中國的珍寶使西方早已覬覦良久,而中國的落后又給他們帶來了可乘之機。所以他們迫不及待地侵入中國的領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也使中國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歷史掀開了悲愴的一頁。
艱辛的探索(板書)
百年悲愴(板書)
展示圖片:八國聯軍進北京、圓明園原景及殘跡。
路在何方(板書)
國家民族的災難,促使中國人民舉起了反抗的旗幟。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為中國的前途上下求索。
(一) 以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運動
錄像:《義和團運動》
這段錄像不但介紹了義和團的英勇抗爭,也分析了其失敗的原因。教師可以一起播放,也可以分為兩段播放,放完第一段義和團的英勇抗爭后,讓學生討論運動結果及失敗的原因,再播放第二段,看看學生的分析是否正確。關鍵要讓學生認識到農民運動失敗的原因。
(二) 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
圖片:慈禧、光緒、康有為、梁啟超、六君子、戊戌變法失敗后的遺物等
(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譚嗣同》等相關影片,有上網條件的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課堂上看網上連環畫,了解梁啟超、康有為、譚嗣同的故事。)
討論:戊戌變法為什么會以失敗而告終?
學生應大致分析到如下內容:脫離群眾;依靠光緒--一個沒有實權的封建君主;幻想得到某些帝國主義大國的同情和支持。
(三)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
圖片:辛亥革命系列圖片
老師講解:辛亥革命比起前幾次運動,自然有它的進步性;但是因為歷史的原因,辛亥革命并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學生活動,任選其一:
(1) 學生討論:為什么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2) 設想:如果當時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會如何?
(3) 小辯論:社會主義能救中國VS資本主義能救中國
如果選用(1),可以是學生獨立思考,也可以是前后桌討論或者分組討論。如果選用(2),可在課前即把學生分為四組,并把座位分成四個區。如果選用(3),要根據學生情況靈活安排:學生能力強,可以課堂上即興辯論,能力弱,老師一定要提前布置,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但要在辯論后說明,真理是越辯越明,而不是誰勝誰即是真理。
通過活動總結出: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小結: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因為:一方面,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謀求強盛;另一方面,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勾結,極力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可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條件。而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人民自己作出的選擇,符合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探究活動
教師可以參照本節的教法建議,如果選用其中一種教法,另外兩種教法就可以作為探究活動。
或者開展以下活動:
l.全班搞英雄人物、愛國人士名人名言錄。
2.開展一次“每當唱起國歌,我想到的…”的主題班會。
3.整理中國共產黨的歷次代表大會的知識。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7
關于初三年級政治課第二課第一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
侯各莊中學 趙海濤
面對中考的開卷考試,在本課的教學中有成功有不足,現加以總結反思。
本課我主要采用研討課的形式。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和自主創新能力。根據我校學生的現狀,我把本課教學流程設計分成三部分:
(一)教師設置情境、分組投遞材料;
(二)師生共同參與、多方尋求答案;
(三)學生交流感受、回歸教材總結 。
在教學流程的實際操作中,發現有以下的優點,
(1) 學生參與的程度高,課堂氣氛活躍,達到了預期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 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3) 回歸教材后,學生對教材中的重要觀點或理論的理解度明顯加深。
在教學流程的實施過程中,同時發現有以下的不足:
(1)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對材料的把握不足,導致在教學過程 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超出課本要求的范圍。導致“卡殼”。
(2) 教師在教學流程地實施過程中對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對相關的有用的問題不能及時地抓住,并成為教材內容的突破點。也就是說,教育機智尚有待積累與提高。
(3) 教師要加強學生收集課外信息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整改措施:
面對中考的改革,如何使自己的課堂更豐富、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如何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共識,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與實踐,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自己的不足,如知識面不夠寬,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需要加強。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決心積極參加進修,不斷學習,努力拓寬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同時加強對教育教學的研究,充分備課,上課,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之中。
侯各莊中學
趙海濤
2004年10月13日星期三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8
關于初三年級政治課第二課第一節《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
教學反思
侯各莊中學 趙海濤
面對中考的開卷考試,在本課的教學中有成功有不足,現加以總結反思。
本課我主要采用研討課的形式。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邏輯思維、和自主創新能力。根據我校學生的現狀,我把本課教學流程設計分成三部分:
(一)教師設置情境、分組投遞材料;
(二)師生共同參與、多方尋求答案;
(三)學生交流感受、回歸教材總結 。
在教學流程的實際操作中,發現有以下的優點,
(1) 學生參與的程度高,課堂氣氛活躍,達到了預期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 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3) 回歸教材后,學生對教材中的重要觀點或理論的理解度明顯加深。
在教學流程的實施過程中,同時發現有以下的不足:
(1)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對材料的把握不足,導致在教學過程 中學生提出的問題超出課本要求的范圍。導致“卡殼”。
(2) 教師在教學流程地實施過程中對教材的把握不到位,對相關的有用的問題不能及時地抓住,并成為教材內容的突破點。也就是說,教育機智尚有待積累與提高。
(3) 教師要加強學生收集課外信息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整改措施:
面對中考的改革,如何使自己的課堂更豐富、學生的思維更活躍,如何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師共識,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與實踐,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自己的不足,如知識面不夠寬,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需要加強。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決心積極參加進修,不斷學習,努力拓寬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同時加強對教育教學的研究,充分備課,上課,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之中。
侯各莊中學
趙海濤
2004年10月13日星期三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9
第一節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了解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勾結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科學地理解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2、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光輝歷程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深刻理解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
3、深刻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和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通過教學,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3、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討論和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對自己的觀點的論證能力和整合不同觀點的能力。
三、覺悟目標
1、通過重溫發生在近現代的幾次歷史大事,特別是通過對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的分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正確性,從而使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
2、通過總結中國共產黨80多年來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使學生深刻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現代化的巨大成就”,從而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堅定跟黨走的信念。
3、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課時安排
4課時
第一二課時 艱辛的探索 歷史的選擇(研討課)
準備階段(1課時)
方法:教師提出問題,介紹問題的背景-將學生分組-教師要提供研究的參考資料和相關的資料來源-學生研究提出問題,這樣共四步。
具體教學流程
第一步
提出五組問題,介紹問題背景。具體做法:教師出示問題。每提出一組問題,教師就問題本身和背景同學生交談,讓學生對所提問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A組
1、我們通常說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這“四大文明古國”是指那四個?它們大體上涉及到現在的那些國家或地區?它們的現狀怎樣?
2、在研究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對比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過去和現在,思考一下,提出幾個問題,并嘗試給出答案。
提示:很多中國人只是從歷史自豪感來看待“文明古國”。然而,中國同其他文明古國相比,走過的道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過研究、分析和比較有現實意義。
B組
1、當即世界,大約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從社會制度或發展程度上看,大體可分為幾類?
2、研究這些國家所走過的歷程和所處的現狀,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提示:現代社會,經濟發達國家往往由信息傳播的優勢,于是人們談起資本主義,就想到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資本主義成為“發達”的代名詞。這是人們容易忽視從整體上研究和分析問題,得出錯誤結論。
C組
1、歷史上,中國曾長期在世界上處于先進國家的行列,請你用事例說明這一點。
2、請研究:中國從什么時間開始落后于世界?落后的原因是什么?落后造成了什么后果?
提示:“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不僅僅是為了給今天的中國人找回自信,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應當更多地考慮:昔日強大的中國為什么落后了,今天的中國怎樣走向富強?
D組
1、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為救國救民進行了哪些艱難的探索?這些探索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2、如果沒有這些外來的侵略,中國可能會走什么樣的道路?
提示:“同理心”是指能夠設身處地地理解它人的處境、感受和思想,是思考和研究歷史問題的一種重要思維方法。
E組
請你研究一下這樣一種觀點的不合理之處:“如果新中國成立后,不是走社會主義道路,而是不上資本主義這一課,就不會受到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圍堵,中國現在會很發達。”這一觀點實質上包括2個問題:
1、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否具有必然性?
2、中國是否需要“補資本主義的課”?
第二步
學生分組,明確任務。(如,分為四組)每組確定一個重點研究對象,小組成員共同討論確定小組負責人和中心發言人。其中E組問題為各小組的共同任務。
第三步
推薦學習資料,主要有:初三政治課教材,初中歷史課本,其他書籍,有條件的可上網查尋。
第四步
學習研究。包括分組學習,各組簡單討論,各組分別對所討論的問題作簡單的分析,準備發言的文字、圖表等資料。
操作階段(一課時)
本課時為研究討論課(或問題漫談,教學沙龍)具體做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就5個題目組的問題依次展開討論,每個小組,根據學習任務,重點發言;其他同學分別參與討論。教師應注意控制和引導學生的討論方向。具體分為六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
以第一組為中心,回答A組問題
1、我們通常說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這“四大文明古國”是指那四個?它們大體上涉及到現在的那些國家或地區?它們的現狀怎樣?
2、在研究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對比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過去和現在,思考一下,提出幾個問題,并嘗試給出答案。
第二步
以第二組為中心,回答和討論B組問題
1、當即世界,大約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從社會制度或發展程度上看,大體可分為幾類?
2、研究這些國家所走過的歷程和所處的現狀,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提示一:當今世界大約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社會制度上看大體上分為社會主義國家(4個)和資本主義國家。從發展程度上看,分為發達國家(20多個)和發展中國家,發展過國家中包括40多個最不發達國家。
提示二:1、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占絕大多數,而這些國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發達國家,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包括最不發達國家)2、目前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的起點并不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基礎上,大都是一些原先比較落后的國家(包括俄國)。3、從許多國家所走過的路來看,一般要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最后將進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但是也存在著跳躍式前進的。如美國,中國等。
第三步
以第三組為中心,回答C組問題
1、歷史上,中國曾長期在世界上處于先進國家的行列,請你用事例說明這一點。
2、請研究:中國從什么時間開始落后于世界?落后的原因是什么?落后造成了什么后果?
第四步
以第四組為中心,回答C組問題
1、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為救國救民進行了哪些艱難的探索?這些探索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2、如果沒有這些外來的侵略,中國可能會走什么樣的道路?
第五步
各組學生共同討論和回答下列問題,并發表自己的觀點
請你研究一下這樣一種觀點的不合理之處:“如果新中國成立后,不是走社會主義道路,而是不上資本主義這一課,就不會受到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圍堵,中國現在會很發達。”這一觀點實質上包括2個問題:
1、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否具有必然性?
2、中國是否需要“補資本主義的課”?
提示:這組問題實際上涉及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相關問題,搞清這些問題,既要讓學生回顧這一階段的歷史,又要讓學生了解社會上在這些方面產生錯誤認識的原因,掌握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正確方法。
第六步
教師整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思路,并勾畫出本部分的板書。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10
第三課 第二框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教案)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讓學生了解中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走社會主義道路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能力目標]:
通過對"中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的分析,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覺悟目標]
通過對"社會主義道路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的分析,使學生懂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從而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這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教學方法】預習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投影片、投影儀或展示儀。
【教學過程 】
一、 溫故知新:(結合前課預習提示進行)
展示投影片:
預習提示分析
1、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是什么?
A、歷史上長期的封建統治,窒息了社會的發展,封建國家衰落;
B、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 帝國主義列強乘機瓜分中國。
2、近代中國的歷史是怎樣的一部歷史?
A、是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勾結,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歷史;
B、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歷史。
3、中國為什么沒有被帝國主義滅亡?
由于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4、請列舉中國歷史上向西方學習的仁人志士以及相關的活動。
志士仁人的探索:
運動名稱 時間 領導者 主要綱領文件 失敗原因
太平天國 1851年 洪秀全 《資政新篇》 封建社會的農民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
戊戌變法 1898年 康有為 《定國是詔》 脫離廣大勞動人民
辛亥革命 1911年 孫中山 《臨時大總統宣言書》 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脅迫下失敗
5、怎樣正確評價辛亥革命?
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中國社會進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但 是,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對勢力的脅迫下,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還是落到反動派 手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
6、為什么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
A、 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
B、 中國封建勢力相當頑固,它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
C、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能擔當起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重任。
二、預習檢查(略)
新課導入 --
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那么,中國應該走怎樣的發展道路呢?--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三、新課分析:三課二框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光輝歷程
問:五四運動有什么歷史意義?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的標志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1、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919爆發的"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 促進馬列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基礎是:工農聯盟;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3、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的標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展示投影片:
革命歷史階段圖示: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舊民主主義革命) ( 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的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
二、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問:新中國的建立已具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客觀條件有哪些?什么是"三大改造"?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1、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客觀條件
①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建立,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最基本的歷史前提。
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沒收的官僚資本,已轉變為國有經濟, 這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極為有利的物質條件。
展示投影片:
新中國國有經濟比重圖表(50年)
③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這就為引導個體農民走互助合作的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必要基礎。
2、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改造了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可以結合具體的事例說明實行"三大改造"的過程及措施。)
3、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4、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可以不必講述或結合"革命歷史階段圖示"適當說明。)
(1).兩者的性質和任務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的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
(2).兩者的聯系:兩者領導力量相同,都是由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四、課堂小結:
展示投影片:(結合投影片作適當的展開)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11
第三課 第二框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教案)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讓學生了解中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走社會主義道路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能力目標]:
通過對"中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的分析,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覺悟目標]
通過對"社會主義道路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的分析,使學生懂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從而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這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教學方法】預習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投影片、投影儀或展示儀。
【教學過程 】
一、 溫故知新:(結合前課預習提示進行)
展示投影片:
預習提示分析
1、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是什么?
A、歷史上長期的封建統治,窒息了社會的發展,封建國家衰落;
B、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 帝國主義列強乘機瓜分中國。
2、近代中國的歷史是怎樣的一部歷史?
A、是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勾結,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歷史;
B、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歷史。
3、中國為什么沒有被帝國主義滅亡?
由于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4、請列舉中國歷史上向西方學習的仁人志士以及相關的活動。
志士仁人的探索:
運動名稱 時間 領導者 主要綱領文件 失敗原因
太平天國 1851年 洪秀全 《資政新篇》 封建社會的農民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
戊戌變法 1898年 康有為 《定國是詔》 脫離廣大勞動人民
辛亥革命 1911年 孫中山 《臨時大總統宣言書》 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脅迫下失敗
5、怎樣正確評價辛亥革命?
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中國社會進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但 是,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對勢力的脅迫下,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還是落到反動派 手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
6、為什么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
A、 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
B、 中國封建勢力相當頑固,它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
C、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能擔當起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重任。
二、預習檢查(略)
新課導入 --
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那么,中國應該走怎樣的發展道路呢?--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三、新課分析:三課二框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光輝歷程
問:五四運動有什么歷史意義?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的標志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1、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919爆發的"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 促進馬列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基礎是:工農聯盟;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3、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的標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展示投影片:
革命歷史階段圖示: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舊民主主義革命) ( 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的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
二、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問:新中國的建立已具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客觀條件有哪些?什么是"三大改造"?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1、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客觀條件
①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建立,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最基本的歷史前提。
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沒收的官僚資本,已轉變為國有經濟, 這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極為有利的物質條件。
展示投影片:
新中國國有經濟比重圖表(50年)
③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這就為引導個體農民走互助合作的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必要基礎。
2、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改造了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可以結合具體的事例說明實行"三大改造"的過程及措施。)
3、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4、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可以不必講述或結合"革命歷史階段圖示"適當說明。)
(1).兩者的性質和任務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的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
(2).兩者的聯系:兩者領導力量相同,都是由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四、課堂小結:
展示投影片:(結合投影片作適當的展開)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12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讓學生了解中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通過教學,使學生懂得走社會主義道路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能力目標]:
通過對"中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是中國革命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的分析,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覺悟目標]
通過對"社會主義道路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的分析,使學生懂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從而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教學重點、難點】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這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教學方法】預習法、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投影片、投影儀或展示儀。
【教學過程 】
一、 溫故知新:(結合前課預習提示進行)
展示投影片:
預習提示分析
1、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是什么?
A、歷史上長期的封建統治,窒息了社會的發展,封建國家衰落;
B、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 帝國主義列強乘機瓜分中國。
2、近代中國的歷史是怎樣的一部歷史?
A、是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相勾結,把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歷史;
B、也是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歷史。
3、中國為什么沒有被帝國主義滅亡?
由于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4、請列舉中國歷史上向西方學習的仁人志士以及相關的活動。
志士仁人的探索:
運動名稱 時間 領導者 主要綱領文件 失敗原因
太平天國 1851年 洪秀全 《資政新篇》 封建社會的農民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
戊戌變法 1898年 康有為 《定國是詔》 脫離廣大勞動人民
辛亥革命 1911年 孫中山 《臨時大總統宣言書》 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脅迫下失敗
5、怎樣正確評價辛亥革命?
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中國社會進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但 是,在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對勢力的脅迫下,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還是落到反動派 手里,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
6、為什么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
A、 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
B、 中國封建勢力相當頑固,它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
C、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能擔當起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重任。
二、預習檢查(略)
新課導入 --
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那么,中國應該走怎樣的發展道路呢?--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三、新課分析:三課二框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光輝歷程
問:五四運動有什么歷史意義?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的標志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1、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919爆發的"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五四運動" 促進馬列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含義: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基礎是:工農聯盟;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3、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的標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展示投影片:
革命歷史階段圖示: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舊民主主義革命) ( 新民主主義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社會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的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
二、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問:新中國的建立已具備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客觀條件有哪些?什么是"三大改造"?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是什么?(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要點:
1、中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客觀條件
①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建立,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最基本的歷史前提。
②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沒收的官僚資本,已轉變為國有經濟, 這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極為有利的物質條件。
展示投影片:
新中國國有經濟比重圖表(50年)
③沒收封建地主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這就為引導個體農民走互助合作的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必要基礎。
2、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改造了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建立了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可以結合具體的事例說明實行"三大改造"的過程及措施。)
3、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4、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可以不必講述或結合"革命歷史階段圖示"適當說明。)
(1).兩者的性質和任務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開展的消滅剝削制度和剝削階級、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
(2).兩者的聯系:兩者領導力量相同,都是由無產階級(通過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四、課堂小結:
展示投影片:(結合投影片作適當的展開)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篇13
第一節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了解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相勾結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科學地理解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2、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光輝歷程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深刻理解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的歷史性選擇。
3、深刻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綜合分析和歸納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2、通過教學,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3、通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過討論和活動,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對自己的觀點的論證能力和整合不同觀點的能力。
三、覺悟目標
1、通過重溫發生在近現代的幾次歷史大事,特別是通過對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上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的道路的分析,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正確性,從而使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
2、通過總結中國共產黨80多年來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使學生深刻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現代化的巨大成就”,從而更加熱愛中國共產黨,堅定跟黨走的信念。
3、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增強學生的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課時安排
4課時
第一二課時 艱辛的探索 歷史的選擇(研討課)
準備階段(1課時)
方法:教師提出問題,介紹問題的背景-將學生分組-教師要提供研究的參考資料和相關的資料來源-學生研究提出問題,這樣共四步。
具體教學流程
第一步
提出五組問題,介紹問題背景。具體做法:教師出示問題。每提出一組問題,教師就問題本身和背景同學生交談,讓學生對所提問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A組
1、我們通常說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這“四大文明古國”是指那四個?它們大體上涉及到現在的那些國家或地區?它們的現狀怎樣?
2、在研究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對比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過去和現在,思考一下,提出幾個問題,并嘗試給出答案。
提示:很多中國人只是從歷史自豪感來看待“文明古國”。然而,中國同其他文明古國相比,走過的道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通過研究、分析和比較有現實意義。
B組
1、當即世界,大約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從社會制度或發展程度上看,大體可分為幾類?
2、研究這些國家所走過的歷程和所處的現狀,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提示:現代社會,經濟發達國家往往由信息傳播的優勢,于是人們談起資本主義,就想到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資本主義成為“發達”的代名詞。這是人們容易忽視從整體上研究和分析問題,得出錯誤結論。
C組
1、歷史上,中國曾長期在世界上處于先進國家的行列,請你用事例說明這一點。
2、請研究:中國從什么時間開始落后于世界?落后的原因是什么?落后造成了什么后果?
提示:“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不僅僅是為了給今天的中國人找回自信,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應當更多地考慮:昔日強大的中國為什么落后了,今天的中國怎樣走向富強?
D組
1、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為救國救民進行了哪些艱難的探索?這些探索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2、如果沒有這些外來的侵略,中國可能會走什么樣的道路?
提示:“同理心”是指能夠設身處地地理解它人的處境、感受和思想,是思考和研究歷史問題的一種重要思維方法。
E組
請你研究一下這樣一種觀點的不合理之處:“如果新中國成立后,不是走社會主義道路,而是不上資本主義這一課,就不會受到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圍堵,中國現在會很發達。”這一觀點實質上包括2個問題:
1、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否具有必然性?
2、中國是否需要“補資本主義的課”?
第二步
學生分組,明確任務。(如,分為四組)每組確定一個重點研究對象,小組成員共同討論確定小組負責人和中心發言人。其中E組問題為各小組的共同任務。
第三步
推薦學習資料,主要有:初三政治課教材,初中歷史課本,其他書籍,有條件的可上網查尋。
第四步
學習研究。包括分組學習,各組簡單討論,各組分別對所討論的問題作簡單的分析,準備發言的文字、圖表等資料。
操作階段(一課時)
本課時為研究討論課(或問題漫談,教學沙龍)具體做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就5個題目組的問題依次展開討論,每個小組,根據學習任務,重點發言;其他同學分別參與討論。教師應注意控制和引導學生的討論方向。具體分為六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
以第一組為中心,回答A組問題
1、我們通常說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國”,這“四大文明古國”是指那四個?它們大體上涉及到現在的那些國家或地區?它們的現狀怎樣?
2、在研究上述問題的基礎上,對比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過去和現在,思考一下,提出幾個問題,并嘗試給出答案。
第二步
以第二組為中心,回答和討論B組問題
1、當即世界,大約有多少個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從社會制度或發展程度上看,大體可分為幾類?
2、研究這些國家所走過的歷程和所處的現狀,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提示一:當今世界大約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從社會制度上看大體上分為社會主義國家(4個)和資本主義國家。從發展程度上看,分為發達國家(20多個)和發展中國家,發展過國家中包括40多個最不發達國家。
提示二:1、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占絕大多數,而這些國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發達國家,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包括最不發達國家)2、目前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的起點并不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基礎上,大都是一些原先比較落后的國家(包括俄國)。3、從許多國家所走過的路來看,一般要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最后將進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但是也存在著跳躍式前進的。如美國,中國等。
第三步
以第三組為中心,回答C組問題
1、歷史上,中國曾長期在世界上處于先進國家的行列,請你用事例說明這一點。
2、請研究:中國從什么時間開始落后于世界?落后的原因是什么?落后造成了什么后果?
第四步
以第四組為中心,回答C組問題
1、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為救國救民進行了哪些艱難的探索?這些探索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
2、如果沒有這些外來的侵略,中國可能會走什么樣的道路?
第五步
各組學生共同討論和回答下列問題,并發表自己的觀點
請你研究一下這樣一種觀點的不合理之處:“如果新中國成立后,不是走社會主義道路,而是不上資本主義這一課,就不會受到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圍堵,中國現在會很發達。”這一觀點實質上包括2個問題:
1、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否具有必然性?
2、中國是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