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基本路線》教案(精選7篇)
《黨的基本路線》教案 篇1
年級 九年級 學號 姓名
科目 思想品德 第二單元 了解祖國 愛我中華 第三課 認清基本國情
題目 第二節 黨的基本路線
一、 基礎知識整理
(一)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課本37—38頁)
1、 制定黨的基本路線的依據:我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基本國情,黨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發,制定了社會 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例: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老有所得、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份報告制定的根本出發點是( )
a、 部分人的利益 b、領導者的利益 c、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d、統治階級的利益
2、 黨的基本路線的基本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________,堅持¬¬¬¬____________,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把我國建設成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奮斗。
3、 基本路線核心內容:以¬¬¬¬________,堅持¬¬¬¬____________,堅持¬¬¬¬_______________,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4、 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要性;如何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們黨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四項基本原則的含義和意義
①含義: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堅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意義:四項基本原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理解改革開放?
①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這路。
例:①“關注民生、傾聽民生、反映民生”是公眾對XX年兩會的最大期待。解決民生問題最根本的是要( )
a、 實行對外開放,全面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b、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民族文化素質
b、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 d、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保障人民當家作主
②XX年3月5日,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講話指出:XX年是落實黨的xx大精神的關鍵一年必須全面加強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 )
①就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②就是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一切工作的首要地位③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④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a.①②③ b.②④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③沉著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經濟表現搶眼。XX年我國出口總額首次超過德國躍居全球第一。我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離不開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 ( )
a.興國之要,是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政治基石
c.強國之路,是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d.是我國發展的政治保證
(二)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課本39—40頁)
1、原因:①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______________¬¬¬¬,是實現科學發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求:①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就要把以_¬¬¬¬________為中心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在實際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局③實踐證明,只有正確處理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的關系,才能總攬全局,保證緊急社會蓬勃發展。其中,_¬¬¬¬____________是動力,發展是_¬¬¬¬____________,穩定壓倒一切。
二、本課知識點
1. 黨和基本路線的基本內容?
領導與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國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2. 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3. 如何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擺在首要地位。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4. 什么是四項基本原則?
①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②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
5. 如何理解改革開放?
①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這路。
6.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是什么?
就是毫不動搖的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7.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意義?
黨和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8. 如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
①就要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去。②就要在實際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其中,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
9. 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
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沒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我們的事業就不可能順利前進,沒有發展,就不可能實現現代化,沒有穩定就不可能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改革和發展都無法進行,實踐證明,只有只有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才能總覽全局,保證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
10. 為什么要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答: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只有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才能總覽全局,保證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
三、本課習題(1—5單選,6——9多選)
1、 XX年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到2020年實現全覆蓋。要實現這一目標,最根本的是 ( )
a.將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作為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b.維護社會穩定,加強民族團結
c.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d.堅持走對外開放的道路
2、 XX年3月,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速持續下滑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要千方百計解決就業問題。”而解決就業問題的途徑應是 ( )
a.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b.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向國外輸出勞務
c.轉變就業觀念,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d.大力開展職業培訓,掌握高新技術
3、 鄧小平說:“如果動搖了四項基本原則中的任何一項,那就動搖了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和整個現代化建設事業。”這句話主要說明了 ( )
a我國現階段必須以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為中心
b.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動力
c.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才能為政治建設打下物質基礎
d,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
4、 “加快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快推進醫藥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住房、收入、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哪一樣都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這是XX年3月5日,總理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最突出的理念。這 ( )
①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觀要求②體現了執政為民這一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③是解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需要④有利于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a.①②④ 8.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 晚上,亮亮一家人吃完飯后坐在一起聊天。當說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時,亮亮的爸爸媽媽笑得合不攏嘴。媽媽說,這些年政通人和,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亮亮說,我們過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在于 ( )
①實行了改革開放②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④解決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 8.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6、 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告訴我們:堅定信念,不搞爭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們的成功所在。我國現階段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就是 ( )
a、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 b、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c、把集中力量搞好物質文明建設擺在首要地位 d、把集中力量發展文化事業擺在首要地位
7、 XX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在嚴重的困難面前,我們必須更加堅定不移地貫徹“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 必須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這是因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 )
a、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b、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
c、有利于夯實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
d、有利于解決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8、 下邊的漫畫《飲水思源》反映了人們致富不忘本,“飲水思源”。你認為人們思念的最終的“源”是 ( )
a.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
b.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c.社會主義榮辱觀
d.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9、 下面的示意圖表明 ( )
(注:圖為西藏1978—XX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變化示意圖)
a、該地區的農牧民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
b、該地區的農牧民已經進入了小康社會
c、改革開放促進了該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改革開放推動了該地區的精神文明建設
10、 在XX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位人大代表在談到家鄉變化時,展示了一組自己親手拍攝的照片,引起了與會代表的熱議。以下是其中幾張照片的說明詞:
照片一(拍攝于1978年):肚子吃不飽,只能穿破襖。
照片二(拍攝于1986年):新鮮蔬菜城里賣,糧食加工火起來。
照片三(拍攝于XX年):科學養殖奔小康,家家戶戶有樓房。
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年,祖國處處都在變——
(1) 請列舉你所知道的變化或成就。(兩個方面 即可)(友情提示:可從國家建設、社會發展、 家庭生活等角度思考)
民富國強當思源.又好又快譜新篇——
(2) 請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祖國發生歷史性巨變的主要原因。(三個方面即可)
11、 在慶祝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指出,當前我國發展呈現出一系列新的階段特征,我國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城鄉貧窮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改變。
(1)材料反映了我國當前怎樣的基本國情?
(2)面對當這一國情。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黨的基本路線》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的特點:
從教學內容來看,學生是先把握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內容,再理解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這些都是當代中學生必須要了解的問題,因此,本課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
基本路線的內容比較豐富,也很抽象,無論是從邏輯角度還是從理論角度,還是從黨的基本路線核心內容之間關系角度上來理解,對初中生的思維水平來講都有一定難度。
2、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理解黨的基本路線及有關方針、政策的基礎上,樹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信念。
【過程與方法】
能夠把握知識本身的內在聯系,提高抽象思維和歸納、總結的能力,理清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把握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知識與技能】
了解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及其核心內容;懂得四項基本原則的含義及其重要地位,改革開放的必要性;明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驗的結晶。
3、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
黨的基本路線核心內容,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
【難點】
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4、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主要以問題為紐帶,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充分發揮的學生主體地位作用,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靜態的問題動態化。
二、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新課
本節課我采用回顧舊知、思考問題導入。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后邊的教學內容做好鋪墊。
(二)根據學案,對照教材,學生自主學習
【設計意圖】在新政背景下,初三政治組的同仁們精心設計了學案,讓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目標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思考,這充分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引領者的角色。
(三)分解知識,構建框架——基本路線的內容
將黨的基本路線的基本內容分解成三個組成部分:奮斗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實現途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構建了其基本知識框架。
【設計意圖】黨的基本路線的基本內容看似簡單,其內涵是很豐富的。對豐富的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才能更進一步理解其內在聯系,讓學生真正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的甜頭。
(四)挑戰重點,合作探究——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各抒己見:聯系所學知識,想想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設計意圖】學生必須要聯系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才能更好的理解在我國這樣一個生產力比較落后的國家,只有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才能為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就業問題、住房問題、教育問題、交通問題、文化生活問題等,實現重點突破。
2、基本點之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我用漫畫的形式將其抽象化的內容用形象化的方法展現。一個人走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手握人民民主政權,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自己的心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設計意圖】其理論性較強,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水平,對于較為抽象的理論,如果不對之進行形象化和具體化,學生是很難領會和掌握。
3、基本點之二:堅持改革開放。
成就搜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提示:聯系政治、經濟、文化、社會)
合作探究:觀點辨析: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因此改革開放是我們當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設計意圖】一方面規范了學生的答題方法,另一方面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自豪感,提升教學重點。
過渡引入: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師生共同歸納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意義。
(五)運用圖示,歸納提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要分析如何正確處理好“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
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設計了在大海中航行的船。經濟建設就比做航船,兩個基本點就是動力系統和導航系統,揭示三者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就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設計了一個三腳架,穩定是前提和保證,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
【設計意圖】通過形象化的圖示,將抽象、枯燥的知識具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兩種關系的理解,堅定擁護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信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黨的基本路線》教案 篇3
一、 說教材
1、黨的基本路線 教材分析
本框共設二目,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和“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a、關于“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知識結構分析
本框是對黨的基本路線內容的具體分析,包括六個知識層次:
第一是黨的基本路線制定的依據是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這一基本國情。
第二是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包括兩個要點:一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內容。二是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第三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包括兩個要點: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二是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第四是“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包括兩個要點:一是什么是四項基本原則,二是為什么說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第五是“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包括三個要點:一是改革的實質和目標。二是為什么要開放,三是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
第六是“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包括三個要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性。二是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三是如何(怎樣)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b、關于“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重點難點分析
要把握:“首要地位——三個才能”。(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內涵: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意義: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c、關于“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難點分析
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我們黨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在我國這樣一個生產力比較落后的國家,只有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才能為解決其他一切問題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就業問題、住房問題、教育問題、交通問題、文化生活問題等,都要靠發展經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鄧小平指出:“許多問題,不搞四個現代化解決不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國防相應地得到鞏固和加強,都要靠搞四個現代化。”
只有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才能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實現祖國的最終統一,最終都要以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基礎。鄧小平說:“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同心同德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全國人民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是決定祖國命運的千秋大業。”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正確處理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其他各方面工作之間的關系。但是,說到最后,還是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離開了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決不能干擾它,沖擊它。
d、關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知識結構分析
本框指出了黨的基本路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可靠的保證,分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說明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包括三個知識層次:
第一是初級階段的特點決定了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第二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統一的整體。包括三個要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二是正確認識“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三是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2、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及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驗的結晶。
(2)、能力目標: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真情實感。。
3、教學重難點: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二、 說學情
中學生對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有不同程度、不同側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認,這種認識既有生動、具體、真實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結合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引導他們全面、系統地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黨的方針、政策,全面認識社會現象,增強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說課時 一課時
四、 說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的責任在于教學生學”》為此本課我選擇主要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課堂討論、教師的點撥指導為主,根據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討,讓學生在活動中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適時進行引導、點撥。
五、 說教學過程
1、說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節課我采用回顧舊知、思考問題導入。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為后邊的教學內容做好鋪墊。
2、 說教學過程
講授過程
板書:黨的基本路線
一、“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活動一】討論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實現?
答:a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b、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c、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好的方針政策。d、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e、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斗。
指導學生讀書
(一)、思考問題:同位同學可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收集情況
1、制定依據是什么?
2、內容是什么?邊勾邊讀
3、核心內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黨的基本路線?
抽答:邊抽學生回答,教師評講,明確。
板書:
1、基本路線的制定依據和目的:基本國情,人民利益;
2、基本路線的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3、 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4、如何理解黨的基本路線?
板書:(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指導讀書
含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意義:
①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②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③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活動二
探討交流、回答問題。
板書:(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指導讀書:
四項基本原則的含義: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意義: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礎。
指導讀書: 改革開放
(四)、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評講:1978年至今是我國發展最快的時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對內實行改革;對外實行了開放,通過開放,國外的先進科技、管理經驗、資金、人才引進來,為我所用。所以,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必然選擇,我國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二、 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活動三】小青一家過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a、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b、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c、堅持改革開放;d、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e、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好的方針政策。
(1)、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性
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②黨的基本路線關系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①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在實際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
如何(怎樣)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答: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只有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才能總攬全局,保證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
三、布置作業:課后進一步熟悉本課中的重要內容。
《黨的基本路線》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及其核心內容、四項基本原則的含義及其重要地位,改革的實質和目標;對外開放的必要性。
能力目標:通過抽象思維和歸納,能夠理清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通過觀察與分析,明確改革、發展與穩定和關系。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在理解黨的基本路線及有關方針、政策的基礎上,樹立堅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信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基本路線及的核心內容(重點)
2、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重、難點)
教學方法:圖表法、學生的探究活動、教師指導、活動情感激勵法;討論法;
教學內容:
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春聯作為國粹,它融人了百姓的真情實感。下面是部分春聯的內容:
翻身不忘毛澤東,致富感謝鄧小平
改革開放添異彩,經濟建設展宏圖
富國強民小康社會開盛世,指路導航黨的路線照中華
學生思考:
( 1 )春聯反映了中國人民什么樣的情感?
( 2 )說說你所了解的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重大的路線、方針、政策。
(一)“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板書)
活動1:討論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才能實現。
(答: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中共正確領導和好方針政策;只有社會主義國、才能發展中國;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斗。)
1、基本路線制定的根本依據(板書):
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2、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板書):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3、基本路線制定的出發點或根本目的(板書):
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可以看出,黨的基本路線是黨的先進性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在基本路線的內容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主體是全國各族人民,一個中心是經濟建設,兩個基本點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目標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途徑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4、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以教材組圖中與學生一起得出: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結果,并且都是代表了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一種體現。)
(先請同學們看第38頁第一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首要地位”這段話,然而以家鄉、地區、祖國近二十年的發展變化加以證明,從而得出以下內容)
問題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據和核心內容各是什么?
(答:①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②制定的依據: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基本國情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其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 什么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板書),答案見第38頁第一節
問題2: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答:含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放在首要地位。原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認栩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活動2:閱讀教材p38中的材料,思考:
(1)為紅色旅游蓬勃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人民生活好起來之后,看到祖國日益繁榮昌盛,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對黨的艱苦奮斗史及蘊涵其中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民族精神也有了更為自覺和深刻的理解,以這種方式表達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擁護之情。)
(2)“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請結合紅色旅游的作用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①p38下上;②從不斷發展的紅色旅游中,可以體會出廣大群眾對黨史,黨的傳統和革命精神,創新精神等的深刻領悟,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衷心擁護;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充滿信心;更好地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振奮民族精神,在實際生活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2)什么是四項基本原則?重要性?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立國之本,是政治基石。
(3)改革開放是強大動力或強國之路;為什么?
改革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否定,不是全盤推翻,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為了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為了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從而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的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制度。
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是活力源泉。
問題3:什么是四項基本原則?為什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
(答:①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②原因: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
問題4:如何理改革開放和重要性?
(答: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二)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板書)
(在學生課前對自己家庭改革開放前與后的狀況的調查的基礎上進行雙邊合作探究,得出以下結論)
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國力會強大,人民得實惠,社會保安定,國際地位會提高,民族精神會增強。)
問題5: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答:(1)原因:①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② 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① 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② 在實際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③ 黨的基本路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板書)
①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就要把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用圖片和鄧小平同志的話結合教材最后一節內容進行小結。)
問題6:如何正確理解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關系?
(答: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實踐證明,只有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關系必,才能總全局,保證經濟的蓬勃發展。)
課后作業:
1、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據和核心內容各是什么?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是什么?為什么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什么是四項基本原則?為什么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
4、如何理改革開放和重要性?
5、為什么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6、如何正確理解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關系?
7、《見高效速練》p9第二課第二課時。
板書設計:
黨的基本路線
(一)“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基本路線制定的根本依據
2、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
3、基本路線制定的出發點或根本目的
4、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二)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2、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
《黨的基本路線》教案 篇5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以下是一篇關于初中思想品德《黨的基本路線》說課稿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初中思想品德《黨的基本路線》,下面我將從以下幾點開始說起。
一、 說教材
1、黨的基本路線 教材分析
本框共設二目,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和“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A、關于“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知識結構分析
本框是對黨的基本路線內容的具體分析,包括六個知識層次:
第一是黨的基本路線制定的依據是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這一基本國情。
第二是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包括兩個要點:一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內容。二是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第三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包括兩個要點: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二是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第四是“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包括兩個要點:一是什么是四項基本原則,二是為什么說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
第五是“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包括三個要點:一是改革的實質和目標。二是為什么要開放,三是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的基本國策。
第六是“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包括三個要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性。二是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三是如何(怎樣)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B、關于“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重點難點分析
要把握:“首要地位——三個才能”。(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內涵: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2)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意義: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C、關于“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難點分析
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我們黨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在我國這樣一個生產力比較落后的國家,只有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才能為解決其他一切問題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與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就業問題、住房問題、教育問題、交通問題、文化生活問題等,都要靠發展經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鄧小平指出:“許多問題,不搞四個現代化解決不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的逐步提高,國防相應地得到鞏固和加強,都要靠搞四個現代化。”
只有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才能證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實現祖國的最終統一,最終都要以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基礎。鄧小平說:“能否實現四個現代化,決定著我們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我們當前最大的政治,因為它代表著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同心同德實現四個現代化,是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全國人民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是決定祖國命運的千秋大業。”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正確處理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其他各方面工作之間的關系。但是,說到最后,還是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離開了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其他一切工作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決不能干擾它,沖擊它。
D、關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知識結構分析
本框指出了黨的基本路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最可靠的保證,分析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說明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包括三個知識層次:
第一是初級階段的特點決定了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明確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第二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統一的整體。包括三個要點: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二是正確認識“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者之間的關系;三是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2、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確定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及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驗的結晶。
(2)、能力目標: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真情實感。。
3、教學重難點: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二、 說學情
中學生對我們國家的基本國情有不同程度、不同側面的了解。但不可否認,這種認識既有生動、具體、真實的一面,也有零碎、片面、感性的一面。結合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引導他們全面、系統地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黨的方針、政策,全面認識社會現象,增強建設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說課時 一課時
四、 說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師的責任在于教學生學”》為此本課我選擇主要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課堂討論、教師的點撥指導為主,根據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探討,讓學生在活動中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適時進行引導、點撥。
五、 說教學過程
1、說導入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節課我采用回顧舊知、思考問題導入。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為后邊的教學內容做好鋪墊。
2、 說教學過程
講授過程
板書:黨的基本路線
一、“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活動一】討論美好生活的愿望如何實現?
答:A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B、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C、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好的方針政策。D、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E、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斗。
指導學生讀書
(一)、思考問題:同位同學可討論,教師巡視、指導、收集情況
1、制定依據是什么?
2、內容是什么?邊勾邊讀
3、核心內容是什么?
4、如何理解黨的基本路線?
抽答:邊抽學生回答,教師評講,明確。
板書:
1、基本路線的制定依據和目的:基本國情,人民利益;
2、基本路線的內容: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3、 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4、如何理解黨的基本路線?
板書:(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指導讀書
含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意義:
①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②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③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活動二
探討交流、回答問題。
板書:(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指導讀書:
四項基本原則的含義: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意義: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礎。
指導讀書: 改革開放
(四)、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評講:1978年至今是我國發展最快的時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對內實行改革;對外實行了開放,通過開放,國外的先進科技、管理經驗、資金、人才引進來,為我所用。所以,實行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必然選擇,我國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二、 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活動三】小青一家過上幸福生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A、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B、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C、堅持改革開放;D、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E、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好的方針政策。
(1)、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重要性
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②黨的基本路線關系著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必須長期堅持下去,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①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在實際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的大局。
如何(怎樣)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答: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只有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才能總攬全局,保證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
三、布置作業:課后進一步熟悉本課中的重要內容。
《黨的基本路線》教案 篇6
導入:(從自己家庭成員的美好愿望如何實現為切入口,引入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
1、“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板書)
(1)、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板書)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制定這一路線的根本依據是什么?)
(2)、基本路線制定的根本依據(板書)
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
(3)、基本路線制定的出發點或根本目的(板書)
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從而可以看出,黨的基本路線是黨的先進性和“三個代表”主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在基本路線的內容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主體是全國各族人民,一個中心是經濟建設,兩個基本點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目標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途徑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4)、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板書)(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以教材組圖中與學生一起得出: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結果,并且都是代表了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一種體現。)
(如何理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先請同學們看p38頁第一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首要地位”這段話,然而以家鄉、地區、祖國近二十年的發展變化加以證明,從而得出:)
①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板書),答案見p38頁第一節“只有……才能……才能……才能”。
(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是基本路線核心內容中的兩個基本點,那么:)
②什么是四項基本原則?(板書)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集體朗讀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
③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重要性(副板書)
(指導學生從書本中尋找,教師分析)
a、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b、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
c、如果……都是……
(告訴學生): 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彩色副板書)
改革開放是強大動力或強國之路(彩色副板書)
(改革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否定,不是全盤推翻,而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為了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為了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從而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的比較成熟,比較定型的制度.)
(可用一些通俗的諺語來進行鮮明的對比說明.) (彩色副板書)
對外開放:是改革和建設比不可少的條件
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
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四項基本國策
(可以歷史的史實來證實,也可以用國外象越南等一些地區的現狀作比較.)
2、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板書)
(在學生課前對自己家庭20年前與后的狀況的調查的基礎上進行雙邊合作探究,得出一個結論:)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國力會強大,人民得實惠,社會保安定,國際地位會提高,民族精神會增強。
(從課本的相關知識連接入手,解決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
(2)、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板書)
①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就要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統一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②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穩定是前提。
(同圖片和鄧小平同志的話結合教材最后一節內容進行小結這一課時的內容。)
《黨的基本路線》教案 篇7
下面以九年級思想品德《黨的基本路線》說課稿為例,為大家介紹說課稿的寫作內容及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三課《認清基本國情》第二框《黨的基本路線》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的特點:
從教學內容來看,學生是先把握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內容,再理解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這些都是當代中學生必須要了解的問題,因此,本課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
基本路線的內容比較豐富,也很抽象,無論是從邏輯角度還是從理論角度,還是從黨的基本路線核心內容之間關系角度上來理解,對初中生的思維水平來講都有一定難度。
2、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理解黨的基本路線及有關方針、政策的基礎上,樹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信念。
【過程與方法】
能夠把握知識本身的內在聯系,提高抽象思維和歸納、總結的能力,理清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把握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知識與技能】
了解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及其核心內容;懂得四項基本原則的含義及其重要地位,改革開放的必要性;明確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驗的結晶。
3、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
黨的基本路線核心內容,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
【難點】
堅持基本路線不動搖
4、教學方法:
本課教學主要以問題為紐帶,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充分發揮的學生主體地位作用,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靜態的問題動態化。
二、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新課
本節課我采用回顧舊知、思考問題導入。這樣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后邊的教學內容做好鋪墊。
(二)根據學案,對照教材,學生自主學習
【設計意圖】在新政背景下,初三政治組的同仁們精心設計了學案,讓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目標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思考,這充分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是引領者的角色。
(三)分解知識,構建框架——基本路線的內容
將黨的基本路線的基本內容分解成三個組成部分:奮斗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實現途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核心內容(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構建了其基本知識框架。
【設計意圖】黨的基本路線的基本內容看似簡單,其內涵是很豐富的。對豐富的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才能更進一步理解其內在聯系,讓學生真正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的甜頭。
(四)挑戰重點,合作探究——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各抒己見:聯系所學知識,想想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設計意圖】學生必須要聯系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才能更好的理解在我國這樣一個生產力比較落后的國家,只有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把經濟搞上去,才能為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就業問題、住房問題、教育問題、交通問題、文化生活問題等,實現重點突破。
2、基本點之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我用漫畫的形式將其抽象化的內容用形象化的方法展現。一個人走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手握人民民主政權,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自己的心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設計意圖】其理論性較強,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水平,對于較為抽象的理論,如果不對之進行形象化和具體化,學生是很難領會和掌握。
3、基本點之二:堅持改革開放。
成就搜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重大成就。(提示:聯系政治、經濟、文化、社會)
合作探究:觀點辨析: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就,因此改革開放是我們當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設計意圖】一方面規范了學生的答題方法,另一方面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深刻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自豪感,提升教學重點。
過渡引入:1992年,鄧小平在視察南方的談話中強調:“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師生共同歸納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意義。
(五)運用圖示,歸納提升——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要分析如何正確處理好“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
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設計了在大海中航行的船。經濟建設就比做航船,兩個基本點就是動力系統和導航系統,揭示三者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
就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系,設計了一個三腳架,穩定是前提和保證,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