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國》教案(精選3篇)
《依法治國》教案 篇1
課題:認識依法治國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①知道依法治國的含義、本質、根本目的及基本要求②理解并掌握法治與德治的關系③理解實施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2、過程與方法情景感悟、案例分析、閱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①懂得在推進依法治國的同時,必須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②增強守法的意識重點難點:1、重點:依法治國的含義、本質、根本目的、基本要求2、難點:理解實施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媒體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
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內容形式
學生活動
內容形式
設計
意圖導入新課一、情景感悟,導入新課春秋時期,魯國國王出巡,遇一羊群失竊案,久查未決。忽有人來告發,使案成功告破。國王下令獎賞告發人。該人卻要求開恩,從輕處罰竊羊賊,因為那人是他父親。“什么?你竟敢告你父親?”國王怒道。“我認為你告父即不孝父母,不孝即不忠,不忠自 己的父親,即犯國法,犯法則死!”國王說道?蓱z的告發人被揪出去殺了。思考:國王的判案是“人治”還是“法治”? 過渡:在封建社會里,由于受“家天下”思想的影響,皇帝的話就是金科玉律,那是一個“人治”的社會。現在文明進入到現代社會,那現代社會又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呢?現代社會是一個“法治”的社會。閱讀、討論、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設置問題情境,激發興趣并導入新課學習學習新課二、學習新課(一)你說我說大家說:用線將下列我們的生活與所對應的的相關法律連起來。上學 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就業 勞動法結婚登記 婚姻法駕駛車輛 道路交通安全法上飯店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摸彩票中獎 民法、稅法立遺囑 繼承法教師小結: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師:生活中能沒有法嗎?(二)感悟體驗1、仔細觀察文本插圖,比較并結合“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有家規,國有國法”等格言,談自己的感想。師:這說明了遵守家規、校規、公共場所活動規矩的重要性。2、名言閱讀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 ——王符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師:說明了大到國家的治理,小到我們個人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法律法規的規范和約束。(三)閱讀文本,梳理知識點1、什么是依法治國?2、依法治國的核心、本質、根本目的、基本要求分別是什么?3、堅持依法治國的意義是什么?4、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什么要依法治國?(區分:依法治國的領導者是中國共產黨、主體是人民群眾、法是憲法、核心是依憲治國)(四)材料閱讀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人大于1982年修改了憲法,以后又通過四個憲法修正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200多件現行有效的法律和200多件關于法律問題的決定,國務院制定了650多件現行有效的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7500多件現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體系框架已經建成,社會生活的各個主要方面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材料二:依法行政,是指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權限,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項社會事務,依法進行有效管理活動。它要求一切國家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充分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行政職能,作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依法行政的范圍,包括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都要依法進行,其核心是行政執法。材料三:方工 51歲職務: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副檢察長事跡:主辦和參與過近3000件刑事案件的審查和起訴工作,無一錯案。先后主持經辦了成克杰、李紀周受賄案等大要案的公訴工作。座右銘: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扎扎實實做事,公公正正執法材料四:胡長清的主要違紀違法事實有:經濟上貪得無厭,利用職權便利及影響,大肆索賄受賄。胡長清大搞權錢交易,利用職權便利及影響,采取向有關部門負責人批條子、打招呼、下指令等手段,通過為他人解決貸款、建筑工程項目、營業執照、赴港定居、汽車過戶等問題,多次收受、索要賄賂。從1997年至1999年7月,共計收受、索要周雪華(私營企業主,已被捕)等8人人民幣153萬元、港幣75萬元、美金3.5萬元,以及價值140多萬元的高級手表、鉆戒等貴重物品。胡長清道德敗壞,生活腐化、墮落,情節惡劣。材料五:最高法院依法組成合議庭,經復核認為,被告人王懷忠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他人人民幣275萬元,非法收受他人人民幣230萬元、澳幣1萬元,共計折合人民幣517.1萬元,為有關單位和個人謀取利益,其行為已構成受賄罪;王懷忠對價值人民幣480.58萬余元的財產不能說明合法來源,差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王懷忠受賄數額特別巨大,并具有多次索賄的法定從重處罰情節,更為惡劣的是,王懷忠為逃避法律制裁,利用職權強令索取他人的巨額賄賂用于阻止有關部門對其涉嫌經濟犯罪的查處,所犯受賄罪行極其嚴重,情節特別惡劣,社會危害性極大。一審判決、二審裁定認定的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罪準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遂依法核準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維持一審對被告人王懷忠決定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的刑事裁定。探究:1、以上的材料分別說明了什么?2、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有什么重要意義?過渡:社會沒有法不幸,那么有法就萬事打大吉了嗎?不是,還必須有道德的力量來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五)道德與法律的關系1、案例探究《被告山杠爺》(文本案例)思考:①山杠爺被依法逮捕感到很委屈,不少村民為山杠爺鳴不平.這一現象說明了什么?②應該怎樣做才能避免影片中悲劇生重演?師:山杠爺不懂得加強道德建設,不懂得要依法辦事,說明普法;村民也是法盲,也要普法?傊,說明我國實施依法治國具有長期性與艱巨性。2、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學生閱讀文本,概括二者的關系師明確:①二者有共同的性質、任務和目標②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和相互補充連線并暢談生活與法舉例談沒有法的后果觀察比較思考,然后全班交流閱讀思考交流圍繞提供的知識點逐一在文中勾畫出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小組閱讀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閱讀、思考、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閱讀文本,歸納二者關系,然后全班交流在大家說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法律從反面去談沒有法的危害,從而證明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片形象具體生動地說明了“規矩”的重要性注意幫助學生區分知識點這一組材料訓練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加深學生對文本知識點的把握通過案例的分析,激發學生探究 興趣,從而自然過渡到對二者關系的探究鍛煉學生概括能力,把握信息的能力結束新課三、課堂小結依法治國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我們要樹立法的意識,做守法的公民,同時,我們也要以德治國,把二者作為我國的治國方略。板書:認識依法治國一、生活離不開法1、依法治國的含義、本質、根本目的2、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前提3、實行依法治國的意義二、道德與法律緊相連——德治與法治的區別與聯系作業:簡答:1、依法治國的含義、本質、根本目的、核心分別是什么?2、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前提是什么?怎樣理解違法必究?3、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是什么?4、法治與德治的關系如何?
《依法治國》教案 篇2
第七課 堅持依法治國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知道依法治國的含義和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方略;清楚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明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以及國家為實行以德治國而采取的措施。
2、能力目標:
能夠結合事例,分析、體會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從法律角度分析和思考現實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法治與法制”“法治與權力”“法治與德治”關系的認識,提高全面把握依法治國內涵的能力。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
深刻認識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方略對建設社會正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樹立法制觀念和意識,在現實生活中能夠依法辦事,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認識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不僅僅是公民個人發展的要求,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依法治國的內涵。
2、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憲治國。
3、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4、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
三、教學時間:
2課時(機動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站 法治的國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依法治國的含義,知道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標:理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是法治的標志,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樹立法制觀念和意識,在現實生活中能夠依法辦事,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樹立法制觀念和意識,在現實生活中能夠依法辦事,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認識到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不僅僅是公民個人發展的要求,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F代化事業的順利推進,國家的長治久安,離不開一個莊嚴而神圣的名詞——法治。法治離不開德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
思想驛站:你了解這些法律嗎?你知道這些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嗎?
二、新課學習
1、我國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1)什么是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也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及基本忽略。
(2)人治與法治的關系是什么?
法治與人治的區別:①兩者基礎不同。人治建立在個人專斷與獨裁基礎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礎之上。②兩者特點不同。人治呈現出隨意性、多變性的弊端,造成社會的不穩定。而法治具有統一性、穩定性、權威性的特點,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違法行為,保證社會的穩定和有序發展。③二者體現的原則不同。人治體現不平等的原則,而法治體現平等的原則。
“各抒己見”:了同意哪種說法?談談你的理由。
2、憲法是法治的標志,依憲治國是依法治國的核心。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人們行為的基本準則。憲法是整個法律體系的核心,一切法律都要以憲法為依據,不得與憲法相抵觸。法治的核心是憲治,依法治國首要的是依憲治國。
3、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三、小結
四、作業:什么是依法治國?人治與法治的關系是什么?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國》教案 篇3
教 學 內 容
課題名稱
依法治國
學科
政治
總課時數
版本名稱
人民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
年級
九年級
冊 次
全冊單元章節名稱第八課第一框
從行政訴訟說起
頁 碼第88 —89 頁
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地位:本課是第八課的第一框題,第八課是按照從行政訴訟說起來引出依法治國這個中心,因此本課內容是前提和基礎。作用:行政訴訟案件的增多表明我國已選擇了依法治國的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依法治國的具體體現。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幫助學生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作用;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
教學重點要讓學生能夠正確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教學難點要讓學生理解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一定的難度,需加以探討和引導。
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
補充材料教具學具:錄像補充材料:法律短片《一口痰引來的麻煩》:張某在街心公園玩耍時,不小心將一口痰吐在法院干警王某鞋上,王某以張某侵犯了其人身權利為由,強行將張某帶到法院罰了他200元錢。
教學流程
第 1 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
學生活動
預設
設計意圖
執教者個
性化調整
一、新課導入二、講授新課三、小 結四、課堂練習1、播放法律短片《一口痰引來的麻煩》;2、提出問題:普通公民處于弱勢,狀告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如同雞蛋碰石頭嗎?搶答:①什么是行政訴訟法?②國家為什么要制定《行政訴訟法》討論:①普通公民告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猶如雞蛋碰石頭,不會贏的;②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為老百姓服務的,工作上出差錯是難免的,動不動就上法庭太不盡情理了。這兩種說法對嗎?為什么?歸納總結點撥王p54第11題觀看短片,感悟思考。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引導,歸納為了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我國制定了《行政訴訟法》積極思考,搶答,歸納觀點: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讓學生分組討論,通過引導歸納總結:①公民運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是理所當然的事;②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更應該依法行政。讓學生回答:行政訴訟案件的增多說明了什么?為學生創造愉悅的學習情境,在輕松的氛圍中競爭。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行政訴訟法: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2、國家為什么制定《行政訴訟法》 3、行政訴訟案件的增多,表明中國已走上依法治國的道路。
教 學 內 容
課題名稱
依法治國
學科
政治
總課時數
版本名稱
人民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
年級
九年級
冊 次
全冊單元章節名稱
第八課第二框
誰都大不過法律
頁 碼第 90 —93 頁
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本課是第八課的第二框題,此前,學生已經學了《依法治國》,這為過渡到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課的重點就是依法治國,所以此框題是這一課的中心。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幫助學生理解依法治國的含義和基本要求;2、能力目標:讓學生學會運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3、情感態度價值目標:培養學生學法、懂法、守法、護法
教學重點依法治國的含義和基本要求。
教學難點要讓學生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有一定的難度,需加以引導和探討。
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
補充材料教具學具:錄像、漫畫補充材料:1、法律短片《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 2、漫畫:點撥王p56—12題:XX年10月25日,13歲的孫海獨自在一家小商店中用12元錢購買了一只無產品質量合格證的某品牌保暖袋,隨后用拳頭將袋打熱,放入貼身褲腰處取暖。不料這個溫度高至60攝氏度的保暖袋沒落至其右小腿上,留下了長20厘米、寬10厘米的創面。經治療,用去醫藥費近3000元。事發一月后,當地消費者協會進行調解無果。孫海的父親逐向法院起訴,要求店主王某賠償醫療費、交通費和精神損失費等。
教學流程
第 2 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
學生活動
預設
設計意圖
執教者個
性化調整
一、新課導入二、講授新課三、小 結四、課堂練習1、讓學生閱讀書中短文《朝令夕改》2、提出問題:國君為什么早上說定死罪,到了晚上又說沒罪了呢?3、歸納學生發言后,導入新課。1、組織學生討論:究竟是權大還是法大。2、依法治國的含義3、播放法律短片《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歸納總結點撥王:p5612題、漫畫題閱讀短文,感悟思考。讓學生自由發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談到:法治的最根本的標志,就是在法律與個人意志發生沖突時,是法律的權威高于個人意志,還是個人意志凌駕于法律之上。將學生分成二組討論,通過引導,歸納總結讓學生搶答觀看短片,思考問題:“怎樣理解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讓學生回答:公民應怎樣提高法律意識從學生熟知的情境入手,循序漸進,提高學生分析和歸納的能力,為導入新課作鋪墊。培養學生參與活動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規范答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歸納總結
板書設計一、法治與人治的區別二、依法治國的含義三、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四、公民應提高法律意識
教 學 內 容
課題名稱
喜中有憂
學科
政治
總課時數
版本名稱
人民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
年級
九年級
冊 次
全冊單元章節名稱
第八課第三框題依法治國
頁 碼第 93 —96 頁
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自新中國建國以來,一直朝著依法治國的方向邁進,依法治國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它徹底改變我國過去的人治歷史,因而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教材就設計了《喜中有憂》,這一框題在第八課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到在生活中,我國完善依法治國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存在的不完善的方面;2、能力目標:通過師生合作探究,明確知道依法治國中的不足方面,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目標:通過學習,引導學生認真法律知識,用實際行動推動依法治國進程。
教學重點依法治國在各領域內存在的障礙
教學難點解決法制不完全的措施
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
補充材料幻燈片若干張材料一:熊德明(女):重慶市云陽縣人鎮龍泉村農民XX年熊德明的一名“實話”引發了全社會對欠薪問題的關注。XX年10月27日總理路過龍泉村,熊德明“向總理說了實話”,反映丈夫的2300元工錢被拖欠?偫懋敿粗甘镜胤秸鉀Q好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六個小時之內好就拿到了被欠的工錢。熊德明一句“實話”直接促使重慶市開展百日欠薪大檢查活動。北京市政府部門也宣布:今后凡是嚴重拖欠民工工資的企業將被趕出北京建筑市場。江蘇廣東湖北等地也相繼出臺政策維護民工權益。材料二:XX年9月24日,中央決定,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對陳良宇同志的問題立案檢查,免去陳良宇同志上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停止其擔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職務。據調查,陳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違規使用社保資金、為一些不法企業主謀取利益、袒護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的身邊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親屬謀取不正當利益等嚴重違紀問題,造成了惡劣的政治影響。材料三:肖揚的發言:XX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第五次全國行政審判工作會議上表示,人民法院正積極推進行政案件管轄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通過加大指定管轄、異地審理的力度,防止和排除地方非法干預,為行政案件依法獨立公正審理提供制度保障。被公眾形象地稱為“民告官”的行政審判,通過異地審理的方式,能有效地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材料四:圖片以假買“假”
教學流程
第 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
學生活動
預設
設計意圖
執教者個
性化調整
一、新課導入二、講授新課三、小 結四、課堂練習1、教師提問:我國是在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障礙,你們能列舉出嗎?2、根據學生列舉的事例,教師進行歸納。3、教師列舉關于XX年度經濟人物熊德明的事跡,由此引出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違法行為。4、教師列舉陳良宇一案。5、播放短片《肖揚的發言》。6、觀察圖片“以假買‘假’”提問,這幅圖片反映了什么?7、歸納總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列舉出身邊有關反映社會存在的一些負面事例,如貪污、腐敗、以權謀私等。學生思考,分小組討論,主要觀點:我國法制不健全的問題。自由發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談到,我國貪污腐敗現象較為嚴重。觀看短片,談感受,感到有些部門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阻礙了法制進程實話實說:舉例說明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違法行為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觀察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認識列我國法制不完善的方面。啟發學生善于自我剖析,明確自身要增強法律意識。進上步明確依法治國中的憂慮,為下節課做好鋪墊。
板書設計依法治國一、喜(整體)1、制訂并構成了“法律之網”2、出臺了大量的行政法規,為社會做出了大的貢獻3、司法機關公正執法4、公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自覺守法二、憂(局部)1、存在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不相適應的地方2、一些國家機關不依法行政,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3、有些司法部門徇私舞弊、貪贓枉法4、有些地方公民的法律意識淡薄,時有違法行為發生教學 內 容
課題名稱
我們共同的責任
學科
政治
總課時數
版本名稱
人民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
年級
九年級
冊 次
全冊單元章節名稱
第八課第四框題依法治國
頁 碼第 96 —98 頁
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依法治國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而我國在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又喜中有憂,因此有必要讓每一個人積極參與到依法治國中來,樹立法律權威,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教材設計了《我們共同的責任》,這一框題在第八課中起到總結歸納作用。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到生活中,依法治國需要國家各機關和人民群眾參與推動的。2、能力目標:通過師生合作探究,明確我們的責任,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及承擔責任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目標:通過學習引導學生樹立責任意識。依法規范自身行為,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學重點1、依法治國需要國家機關和人民群眾的參與;2、我們應積極承擔責任推動依法治國。
教學難點我們應積極承擔責任推動依法治國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
補充材料
教學流程
第 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
學生活動
預設
設計意圖
執教者個
性化調整
一、新課導入二、講授新課三、小 結四、課堂練習1、首先挑選部分同學分成兩組,代表正反雙方,組織辯論會,主題為“依法治國是政府和國家的事,與百姓有無關系”。2、教師對辯論會進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依法治不僅是政府和國家的事,也與老百姓密切相關”。3、學生做p97的問題。4、聯系上一框節《喜中有憂》,警示大家依法治國阻力重重,但我們應承擔自己的責任。5、呈現p97“閱讀角”6、教師歸納總結:我們應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規范我們的行為,保護合法權利,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兩方在教師的評判下展開激烈的辯論。學生獨立完成,再舉手發言由學生朗讀該材料,并讓學生各抒已見,談感受;钴S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寓教于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社會責任感意識,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依法治國是我們共同的責任,進一步提出號召和呼吁,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
板書設計我們共同的責任:1、 依法治國不僅是國家的事,也是老百姓的事。2、 依法治國喜中有憂,我們應承擔責任。3、 呼吁:我們要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律意識,依法規范我們的行為,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