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無私照(精選2篇)
日月無私照 篇1
第八課1框 平等的真諦 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平等的真諦二、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第八課“日月無私照” 主要引導學生認識生存權和發展權的意義,懂得弱勢群體與“強勢群體”一樣,既有生存的渴求,也有發展的愿望;他們同樣具有選擇“有尊嚴地生存”著的權利。讓學生了解我國政府在創建公平社會,幫助弱勢群體生存和發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讓學生懂得:創造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給所有的公民平等的生存發展權利,是一個負責任政府的重要職責。一個有效的社會,其重要標志即是人人都有機會獲得個人的發展,能夠老有所養,幼有所扶,病有所醫,殘有所助。“平等的真諦”框題從理論上闡釋了平等的思想。
2.學情分析:初中學生正值價值觀形成時期,他們對社會現象很敏感,尤其對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充滿憤慨;他們充滿理想,熱情地追求著大同世界的實現,對未來充滿了幻想。這個時期是培養學生親和社會的情感和行為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夠讓學生客觀地了解社會中存在的各種不平等現象及其產生的主客觀原因,培育學生的尊重、關心、同情弱者的人格,尋找消除這些不平等現象的途徑和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這些現象,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3.重、難點的確立: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平等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但教學中要把握住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人格的平等,人人平等地享有權利。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弱勢群體學生既認識自己的處境,又能夠樹立信心,以堅定的意志克服困難。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適當補充一些相關材料。5.教法、學法的選擇:“人生而平等”的教學內容很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故事等讓學生認識平等的意義,感受平等的美好。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辯論、演講、小品表演等,讓學生從理論和實際兩個方面深刻感受平等的重要性。(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活動,讓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人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們的生存條件、社會地位之所以有差別,就主要在于人際遇不同,懂得平等社會的建立需要大家的努力,需要每個人都做出自己的貢獻,讓學生了解平等社會的美好。
能力目標:學會通過事例分析問題、得出結論的方法,學會辯證思考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育平等意識,堅定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形成追求平等、正義的價值追求。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搜集關于“人生而平等”方面的資料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理解平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
引入:閱讀教科書p52:兩個案例,并回答后面的問題。學生閱讀案例,并展開討論。
“公平”和“平等”是現代社會兩個非常重要的觀念。“人生而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理念。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平等的真諦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維護社會的公平、公正?這些是我們這一節課要解決的問題。 第八課 日月無私照(板書)一、平等的真諦(板書)
教師講述如下事例,引導學生了解平等的含義。讓學生聽后發表看法。 某單位車輛違反交通法規并造成交通事故,造成兩人身亡。其中一人為某大學教授,另一人為進城務工農民。在理賠時,肇事單位認為,應給教授賠償30萬元,而農民工只賠8萬。辯論:以“人是否有高低貴賤之分”為題展開辯論。正方辯題為: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反方的辯題為:人實際上有高低貴賤之分。正反方分別用事例、他人的言論等證明自己的論點。1.平等: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為基礎,體現為人格和各項基本權利的平等。2.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和人格尊嚴。3.每個人都應當享有被尊重的權利。追求平等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現代社會注重人與人的平等。維護社會的平等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那么應如何維護社會的平等?
討論:(1)我不屬于社會弱勢群體,維護社會平等的問題與我無關。
(2)保護弱勢群體,是政府的事情,我們個人做不了什么。 (3)誰讓他們生不逢時,生活條件差是他們的命苦。通過討論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享有尊重的權利。良好的條件不是一個人獲得人格尊嚴的前提條件。社會成員的人格尊嚴,需要法律的保障,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維護。4. 維護社會的平等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請閱讀教材p54:兩個案例,思考這兩個案例給我們什么啟示?5. 處境不利的人,要用自己的奮斗來捍衛自己的尊嚴,贏得他人的尊重。小結: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人格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們的生存條件、社會地位之所以有差別,就主要在于人際遇不同,懂得平等社會的建立需要大家的努力,需要每個人都做出自己的貢獻,特別是弱勢群體自身要用自己的奮斗來捍衛自己的尊嚴,贏得他人的尊重。學生閱讀案例,并展開討論、回答學生聽、思考回答學生辯論聽講解做筆記、勾書學生討論學生回答
學生閱讀學生回答學生小結這兩個案例反映了什么問題?你有何看法?理解什么是平等?進一步什么是平等?如何維護社會的平等?維護社會的平等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弱勢群體自身應做些什么?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平等的思想,并引出本課的教學主題引導學生初步 理解平等的 含義,懂得公平公正對于人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辯論對公正和公平形成深刻的認識,深切體會平等的重要性
引導學生認識到捍衛人的尊嚴、維護人的平等權利是每個人的責任。無論是“強勢群體”還是“弱勢群體”,都要承擔起維護社會公平公正的責任,尤其是在社會中處于優勢的人們,更要為幫助弱勢群體盡自己的責任讓學生懂得弱勢群體應通過自強發展自己,贏得他人的尊重鞏固升華本課內容,為后面教學打下基礎。
課后安排1.完成練習冊p?2. 說說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怎樣的關心和支持,給政府提出建設性意見,如應制定怎樣的政策,采取什么措施給予社會弱勢群體以有效的支持。學生課后自己歸納、查閱資料。采取什么措施給予社會弱勢群體以有效的支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五、教學反思:
第3課時 第八課2框 平等的腳步 一、課時基本內容:1課時 平等的腳步二、教學內容分析,學情分析,重、難點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取舍,教法、學法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分析:本框讓學生了解我國政府在創建公平社會,幫助弱勢群體生存和發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讓學生懂得:創造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給所有的公民平等的生存發展權利,是一個負責任政府的重要職責。“平等的腳步”簡單列舉了我國不同時代的人們在追求平等的生存和發展權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特別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在維護公民各項權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同時指出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在我國產生的各種不平等現象。
2.學情分析:初中學生正值價值觀形成時期,他們對社會現象很敏感,尤其對一些不公正、不公平的社會現象,充滿憤慨;他們充滿理想,熱情地追求著大同世界的實現,對未來充滿了幻想。這個時期是培養學生親和社會的情感和行為的關鍵時期。如果能夠讓學生客觀地了解社會中存在的各種不平等現象及其產生的主客觀原因,培育學生的尊重、關心、同情弱者的人格,尋找消除這些不平等現象的途徑和方法,不但可以使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這些現象,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3.重、難點的確立:
本節中的教學重點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為人民當家作主提供的政治、法律、經濟等保證,以及我國的有關現狀。教學的難點則是查找有關資料。另外,教科書中的有關圖表以及一些數字需要學生認真思考方可理解,也是本節的教學難點。4.教學資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課文中的材料。(2)適當補充一些相關材料。5.教法、學法的選擇:國家消除貧困、建立平等民主的和諧社會的理論與實踐,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科書所呈現的內容已經比較具體和豐富,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選擇一些具有時效性的內容,也可以動員學生查找更多的資料以豐富課堂教學。(1)討論法。(2)問答法。在導入階段和課中,大量使用。(3)閱讀法。對課中重要文字、圖片、圖表要引導學生閱讀。(4)筆記法。課文中重要的概念、意義等要通過筆記批注和用筆勾畫的方法進行標識。(5)探究法。結合課中的交流和探究。(6)講解法。本課知識點較多,需要教師適當進行歸納和講解。三、擬達成的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黨和政府在保障人民權利方面所做的努力,知道人與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學會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
能力目標:學習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的方法和辯證地認識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的同情心,懂得為他人的幸福付出努力。四、教學流程
環節
師生活動設計
訓練內容
預期目標
設計意圖
效果反饋與修正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課前準備說說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怎樣的關心和支持,給政府提出建設性意見,如應制定怎樣的政策,采取什么措施給予社會弱勢群體以有效的支持。學生課后歸納、查閱資料、整理采取什么措施給予社會弱勢群體以有效的支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
課中教學
課中教學引入:“平等”是我們每個人都追求的理想目標。那么,什么是平等?我們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我國為實現平等做了哪些努力?我國現在的平等現狀如何?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二、平等的腳步(板書)1.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國人民的平等做出了巨大努力(板書)為了推翻三座大山、爭取民族獨立,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為實踐自己的諾言,進行了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近十幾年來,黨和政府在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重大成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并明確規定了公民在教育、勞動、醫療等方面享有的平等權利。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完善法律、制定傾斜政策、實施各種項目,在扶貧濟困、維護弱勢群體利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閱讀教材p55:申紀蘭的故事,回答后面的問題。閱讀教科書第56頁中的圖表及表下的閱讀資料,了解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2.我國確實存在不平等現象的原因(板書)我國是一個人口多、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因此,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公民個人之間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歸納起來,主要是:一是城鄉差異;二是東西部地區差異;三是由社會轉型而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均衡,造成勞動者收入差別過大。3.我國當今社會中的一些弱勢群體,也是我國社會轉型期的特殊產物(板書)我國東西部的發展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東部沿海地區靠著優越的地理和自然條件,經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相比之下,我國西部地區由于地理和自然條件相對較差,發展較慢。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幫助西部邊遠地區發展經濟,西部大開發戰略就是黨和政府為縮小東西部差異、改善西部人民生活而采取的重大舉措。4.正確認識我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策略(板書)閱讀p58:閱讀材料,理解我國的富民政策。5.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實現社會公平公正具有重大意義(板書) 完成p59:探究。6.正確認識我國社會存在的不平等現象(板書)(1)平等總要受到一定社會條件的制約。(2)任何社會都會存在一些不平等現象。(3)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同時人口多、發展不平衡,加上自然、歷史的原因,不平等現象不可避免。(4)提高弱勢群體的生活水平,實現平等,任重而道遠。小結:我國政府為實現人民的平等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國的平等的實現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我國目前仍存在不平等現象,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并為實現平等而努力奮斗。學生回答回憶歷史知識聽講解學生閱讀思考學生閱讀思考聽講解做筆記勾書學生閱讀思考聽講解做筆記什么是平等?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國人民的平等做出了哪些努力?黨和政府對廣大勞動人民基本權利的尊重我國存在不平等現象的原因?如何理解我國當今社會中的一些弱勢群體,也是我國社會轉型期的特殊產物?如何正確認識我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策略如何正確認識我國社會存在的不平等現象?學生小結引出話題,并讓學生初步整理自己對平等概念的認識,為后面的教學打下基礎引導學生具體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在維護人民平等權益方面所做的努力
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社會存在的不平等現象及其產生的主要原因通過漫畫,讓學生理解教科書中的“社會轉型造成弱勢群體讓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的富民政策。讓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當前的不平等現象。鞏固升值本課,為后面教學打下基礎
課后安排1.完成練習冊p?2.查找政府為幫助弱勢群體所做出的努力。學生課后自己歸納、查閱資料。政府為幫助弱勢群體所做出的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查閱資料的能力。鞏固課堂所學知識五、教學反思:
日月無私照 篇2
第八課 日月無私照教案
知識目標:了解平等的真諦,知道同情、尊重、幫助弱勢群體是每個社會成員的責任和義務。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組織材料、運用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平等的真諦,維護社會的正義。
教學重點:平等的內涵,怎樣正確認識我國社會中存在的不平等現象?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維護平等權利的道德責任感。如何正確認識我國“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策略?
教 學 過 程 第1課時: 關注弱勢群體
[知識預習]
1.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同時受到歷史、自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發展方面還有較大的困難。這些弱勢群體產生的原因。
2.弱勢群體,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無法維持個人及家庭長最基本的生活水準 ,需要國家和社會給予支持和幫助的社會群體。
3.弱勢群體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征:其一,弱勢群體是其個人及家庭生活達不到社會認可的最基本的群體;其二,弱勢群體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改變目前的弱勢地位;其三,要改變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 ,需要國家和社會力量給予幫助或支持。
[快樂課堂]
一.社會生活中的弱勢群體
1.我國存在社會群體的原因是什么?
答:(1)我國人口眾多,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2)同時受歷史、自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一些人在生存和發展方面還有較大的困難。
2.什么是弱勢群體?
答:弱勢群體,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無法維持個人及家庭長最基本的生活水準,需要國家和社會給予支持和幫助的社會群體。
3.弱勢群體有什么樣的特征?
答:弱勢群體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征:其一,弱勢群體是其個人及家庭生活達不到社會認可的最基本的群體;其二,弱勢群體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改變目前的弱勢地位;其三,要改變弱勢群體的生存狀況 ,需要國家和社會力量給予幫助或支持。
4.弱勢群體包括哪些范圍?
答:在我國,弱勢群體包括農村貧困人口、城市下崗失業人員、殘疾人以及遭遇車禍的人群等。
5.弱勢群體的主體是什么?
答:在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在城市收入水平處于最低社會保障線的居民等。
[拓展一]弱勢群體分類是怎樣的呢?
答:兩類:生理性弱勢群體和社會性弱勢群體。
二.走近同齡人
1.聯系實際想想作為同齡人,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二]你的周圍有哪些少年兒童處于不利的境地?
[中考再現]1300億元的地震災后重建資金,7161億元的“三農”投入,2930億元的社會保障資金,3318億元的醫療改革投入……中央財政XX年的民生大單,凸顯了我國政府( a )
a致力于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 b實現社會絕對公平的決心
c努力實現人民生活的同步富裕 d把民生問題擺在各項工作首位
[當堂訓練] (1)選擇題《動感課堂》b19 (2)簡答題《動感課堂》b20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