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設計(通用4篇)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篇1
永遠的《茉莉花》 作者:星空(季穎) 一、自我介紹
隨著清脆的上課鈴聲,我們的音樂欣賞也即將開始。我是來自泰師附小的一名音樂老師,我姓季,大家叫我季老師就可以了。
二、導入新課
從外國人唱《茉莉花》引發學生自豪感,從而更加認真得去感受歌曲的優美。
過程:
教師導語:季老師教音樂,也會講故事。不信,我今天就給大家帶來一個美麗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樓蘭國有一位美麗動人的公主,名叫圖蘭多,但也很殘酷。據說她給來自各國的求婚者提了個條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個問題,就可以娶她,并贏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頭。因此很多人包括國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看,劊子手們又在磨刀了(開始播放話劇片斷)
原來有個韃靼國王子也被圖蘭多的美貌打動,決心不顧一切要娶到圖蘭多,對圖蘭多提出的三個問題,對答如流,終于獲勝,可圖蘭多仍不甘心。這時,王子倒慷慨地來幫她,請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沒有猜中圖蘭多的謎語那樣,被處死刑。(播放到百姓的場面)此夜,全城無人入睡,百姓和僧侶們都在向月神祈禱,希望圖蘭多誠服,從此結束殺戮。瞧,月亮出來了,僧侶的祈禱樂響起(茉莉花的旋律響起)
或許就是這動人的音樂感化了美麗殘酷的公主。終于她良心發現,從此改邪歸正。音樂的魅力在這一時刻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聽過?有誰能哼唱兩句給大家聽聽?
是的,這首曲子所用的旋律正是我們江蘇的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沒聽過沒關系,老師告訴大家,這首曲子原本是我們中國江蘇的民歌《茉莉花》)大家想知道它在世界音樂使上的地位嗎?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剛才大家看到的便是100多年前意大利的歌劇之王普契尼所創作的歌劇《圖蘭多》的片斷,大家想一想,早在100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可見這首歌是很受歡迎的。(停頓)還有更早的,英國人190多年前就把這首歌寫在書里印刷出版了。三、欣賞《茉莉花》與活動
1.歷史簡介
在中國,這首歌更是歷史悠久。誰來把大屏幕中次連貫成一句話介紹給大家。(據史料記載,《茉莉花》最早發源于江蘇揚州,大概是明朝時期,原來的歌名是《鮮花調》。)
2.聽旋律
老師今天帶來一樣樂器,認識嗎?(對了)這叫二胡,是我國的民族樂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們的民族樂器來演奏才能體現它的韻味。下面就請大家來聽一聽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拉完一段,看學生狀態,“抓住”聽得入神的同學:“老師發現有些同學聽得很入神,老師也一樣,快要被著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們能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你們的感受嗎?比如說,用手來表示聽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師示范,再拉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顯示歌詞)
先在江蘇地區廣泛傳唱,清朝時期定名為《茉莉花》。一起聽一聽,邊聽邊留意一下歌詞,看看歌詞是怎樣贊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詞、播放黑鴨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間過門提示學生唱一唱)
學生回答問題: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真的有這么香嗎?我們一起來切身體會一下。(噴灑空氣清新劑)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真的那么白嗎?老師這里有幾張照片一起來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稱“茉莉”,為復瓣小白花,小巧玲瓏,清香四溢,素潔光潤,仿佛刻玉雕瓊。該花原產印度、印尼、菲律賓等國。早在宋代傳入我國。
自明代起,揚州已有少量茉莉引進種植,但大批種植至少始于清光緒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總是在人們的傳唱過程中不斷發生著變化。茉莉花小巧玲瓏,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經過多年的傳唱之后,也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學易唱。可以說就是幾歲的孩童也時常將它掛在嘴邊。(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現兩首歌的旋律(簡短的一句)。學生對比,知道的確發生了變化。
6.師生互動,說說茉莉花
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實茉莉花并不僅僅可以用來觀賞,你們知道茉莉花還有什么用嗎?(泡茶、入藥、做成工藝品等)
老師今天帶來了新鮮的茉莉花茶,我們一起來嘗嘗。
一邊泡茶,一邊介紹茶道。
要說這泡茶呀,可是個非常講究的活兒。茉莉花茶屬于綠茶,一般是將少量茶葉放在杯子里,然后往里面加入開水。水溫不能太高,80℃左右即可,如果溫度太高,就會傷害茶葉,影響茶的味道。
所以倒水就很有講究。水壺要高些,這樣水會在進入杯子之前降低些溫度。水壺在倒時要忽高忽低,這樣的倒法還有個好聽的名字——龍鳳三點頭。這樣就使茶葉在杯子里翻滾,讓香味能夠迅速得散發出來。
請幾位同學來嘗一嘗。說說著茶的味道如何。先聞一聞(有股茉莉花的清香)剛進口怎們樣?(有點苦)再喝一口呢?(還是苦)那么閉上眼睛,吸一口氣,再感覺一下口中的味道(苦后是一陣清香)是的,苦后方覺甘甜正是這品茶的精髓,這里面也蘊藏著人生的哲理——經過艱辛和付出后的得到甘甜才最為珍貴。
7.學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聽歌,老師非常高興。大家覺得呢?這自古阿,高興時必當高歌一曲。老師有個提議,不如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茉莉花》如何?
總結歌曲內涵
茉莉花在我國歷史悠久,這首民歌輕盈活潑,淳樸優美,婉轉流暢,短小精致,易唱易記,表達了人們愛花、惜花、護花,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積極健康,又儲蓄柔美。
小結點題
今天,我們了解了這么多關于《茉莉花》的內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樂史上的地位。作為一個江蘇人,我們?
(學生總結:感到驕傲自豪)
教師接:是呀,老師也想起一句話——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們更應該將這首經久不衰的佳作永遠創唱下去。
8.尾聲:宋祖英悉尼放歌(視頻)
前不久,我國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舉辦了一場世界性的演唱會。就在這場演唱會里,她深情演繹了《茉莉花》,將《茉莉花》再度介紹給了全世界,獲得全場來自世界各國的觀眾熱烈的掌聲。為她伴唱、伴奏的人中有很多是外國人。老師有個提議,我們一邊欣賞一邊也來跟著合唱隊擔任伴唱,感受那激動人性的場面。(起立)
四、下課。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篇2
本教學設計及點評由洪嘯音樂教育網友 媚眼如絲 推薦
配圖:洪嘯音樂教育工作站 風信子
教學內容
1.欣賞滿族音樂《太平年調》、《腰鈴舞》、
2.學唱滿族歌曲《歡慶豐收》、《喜歌》。
3.滿族音樂游戲賽“威呼”。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學唱滿族歌曲,初步感受用音節省、旋律平穩的特點。
2.能夠準確的演唱歌曲,并根據歌曲內容表現自己的情感。
3.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音樂游戲賽“威呼”,感受滿族的風俗游戲。
教學重點
準確的演唱歌曲,在音樂活動中創造參與賽“威呼”游戲。
教學準備
課件、電子琴、 “賽威呼”(滿族兒童游戲)道具
教學年級 三年級
教學流程
聽《豐收鑼鼓》
師:剛才聽到了一首歡快的樂曲,你都聽到了哪些樂器在演奏?(生:鑼、鼓、嗩吶、等)
教學意圖:聽《豐收鑼鼓》,創設音樂課堂氛圍,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歡慶豐收》做基墊;感受歡快的音樂節奏,為下面對比的方法進行的欣賞做準備;從音樂入手聽辯打擊樂器及其表現的音樂氛圍。
師:你們說對了,這首樂曲叫做《豐收鑼鼓》,表現了人民歡慶豐收的場面,可是不同的民族慶祝豐收的方式也不同呢,我的家鄉阿城,是滿族的發祥地之一,我們一起了解一下滿族同胞怎樣情豐收的呀?
教學意圖:開門見山的交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滿族慶豐收”為主線拉開課堂序幕,使師生明確教與學的過程目標。
師:那就讓我家鄉的馬爬犁帶著我們出發!
(教師拍擊馬蹄的節奏,學生做騎馬或坐爬犁的動作)
教學意圖:滿族的祖先也是游牧民族,馬是以前最好的交通工具,用這種方式創設情境,并以滿族音樂為線索的課堂內容,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欣賞《太平年調》
1.剛剛到村口,就聽見村里飄出了音樂聲,你聽聽這段音樂與剛才聽到的音樂相比在速度、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生:速度是慢的、力度也沒有那么強了、比較優美等)
教學意圖:讓學生完整靜聽第一遍音樂,用對比的方法感受不同的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同帶給人的不同感受,培養學生聽音樂的方法]
2.你們說得很準!讓我們再來聽這優美動聽的旋律,你能記住印象最深的一句,并哼唱出來嗎?用手劃出它的旋律線。(生—)
除了主旋律你再仔細聽聽伴奏音樂,學生模仿。(聽第二遍音樂)
教學意圖:教師強調主旋律,突出音樂主題,提示學生聽音樂時應該抓住音樂的主題;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分聲部的模唱腰鈴的聲音:嚓嚓嚓……,為”威呼”游戲做鋪墊,對于三年級的學生,讓他語言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很難,所以讓學生用表情或肢體語言則會直接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哼唱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
3.師:走近了,我們才知道,原來是滿族姑娘們為了慶豐收跳起了空齊舞,讓我們共同欣賞,你能記住哪個動作,一起學學。(第三遍聽一半)
4、再來聽音樂看舞蹈,讓我們一起感受,同時觀察一下他們的服飾。(聽第四遍)(生)
教學意圖:邊聽音樂感受模仿,邊觀察其服飾特點,進一步感受這段音樂的特點及服飾特色。
三、聽《歡慶豐收》音樂
1.同時聽第一遍音樂,互動式介紹滿族服飾。
師:大家看到了,滿族的服飾是比較有講究的,特別是在喜慶的日子里。女人穿的什么呀(生:答)最有代表性的旗袍,旗頭、旗鞋,男人呢?(生:答)穿的馬甲長衫,還有帽子。
教學意圖:音樂來源于生活,了解滿族服飾特點,為學生感受歌曲特點做些人文的鋪墊,同時彌漫著歌曲旋律,為學習歌曲做準備。
2.介紹腰鈴,聽第二遍音樂
那我們再看這些演員的表演,他們的腰間多了什么?(腰鈴舞視頻)
生:(腰鈴)(出示腰鈴:這就是腰鈴,滿族的一種伴奏樂器,叫西沙,俗稱腰鈴。)誰愿意來試試?你怎樣使它發出聲響?(生:探索)
教學意圖:了解腰鈴舞,對學生了解滿族音樂背景及特點有幫助。腰鈴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讓他們自己探索其演奏形式,給學生一定的探索空間,可以在學生創編的時候幫他們總結腰鈴的三種演奏方法:搖擺式、跳躍式、旋轉式,并為下面的聽辯伴奏和創編伴奏做準備。
3、那我們今天就來學一種簡單的伴奏方法——搖擺式。
4、師:請聽這首《歡慶豐收》歌,如果你聽出了腰鈴的伴奏聲,就用手勢或動作表現出來。(生)(出示歌片)
教學意圖:聽辯歌曲音樂中腰鈴伴奏的地方,都是在每小節的強拍,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拍子特點,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5、假如你的腰間也有一串腰鈴,請你來為歌曲伴奏。(一段即可)
教學意圖:更次熟悉歌曲旋律,讓學生給歌曲伴奏,模仿腰鈴的聲音:嚓嚓嚓……,繼續為”威呼”做節奏上的鋪墊。
6.你們的音樂感覺真好,那么誰聽出來了,這首歌的兩個樂句哪里相同?(前同后不同)這樣的樂句你有什么感覺?---師用手勢(生:平穩)我想請你來演唱歌曲相同的部分,我來唱不同的部分,歌曲接龍一下,怎么樣?
教學意圖:用電子琴伴奏,可以隨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而且通過前面聽與創編做鋪墊,學生對歌曲旋律基本掌握;這樣的演唱發現并解決問題,另外為“拉空齊”做準備。
豐收日子的溫馨又甜蜜,讓我們再來完整感受一次。
(隨著音樂完整演唱,鞏固歌曲)
7.那我們再看這首歌一共用了幾個音吶?(師手指歌片,帶動學生試唱一下,然后發現只有do、re、mi三個音)
師:是啊,多么節省的幾個音,給了我們的印象這么深刻。
教學意圖:在學會歌曲后唱曲譜,加深對歌曲用音節省,旋律平穩特點感受,也為《喜歌》做鋪墊。
四、學唱《喜歌》
1.師:還有一首歌,比《歡慶豐收》多了兩個音,更好聽呢!唱給大家聽聽。(教師范唱《喜歌》),給你什么不同的感受?
教學意圖: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通過與《歡慶豐收》對比的方法感受《喜歌》的節奏、速度、情緒等特點。
2.這就是滿族的“喜歌”,在喜慶的日子里即興演唱的一種,他們叫做 “拉空齊”或“唱空齊”,咱們一起來分享他們的喜事,聽聽他們的喜歌?
教學意圖:聽第一遍伴奏音樂,民俗展示(吃住行),了解滿族生活習俗,了解滿族同胞在喜慶的日子里表達心情的的方式;欣賞圖片的同時滲透《喜歌》的音樂,為學習表現《喜歌》做準備。
3.師:再聽我唱一遍,哪兩個樂句相同?哪兩個樂句相似?你能跟著唱出來嗎?(出示歌片并再次范唱)
教學意圖:還是讓學生有目的的聽,去發現并掌握歌曲旋律重復再現的特點。
4.還能像剛才那樣接龍演唱嗎?(聽伴奏對唱)
教學意圖:學生對相同的樂句印象比較深,歌曲旋律也很簡單,在聽的過程中學會歌曲。
其實這也是“拉空齊”最常見的形式。那你再看這首歌的樂譜有幾個音?(生:多了兩個音sol、la),師:這是我國民歌典型的五聲音階旋律,唱唱這幾個音do、re、mi、sol、la。
教學意圖:在學生熟練演唱歌曲后,對照樂譜,與《歡慶豐收》對比,感受民族五聲音階特點的滿族歌曲簡單質樸的風格。
五、游戲《賽威呼》
1.師:每年的農歷7月15,滿族同胞還有一個盛大的活動——莫勒真大會,人們會盡情的唱喜歌,還有各種競技表演,小朋友們也不示弱呢,這種游戲叫做“賽威呼”,“威呼”在滿語當中是獨木船的意思,讓我們也來演練“賽威呼”,準備參加他們的莫勒真大會,怎么樣?
教學意圖:看圖片聽音樂,加深旋律印象;教師講游戲規則,為學生根據歌曲創編游戲做準備。
(學生分兩組,選出一名組長組織排練,拉拉隊要有歌聲,船員要用腰鈴給歌曲加上伴奏,并在游戲中體現出來;船員動作一致協調優美。)
教學意圖:在前面鋪墊的基礎上,用”嚓嚓嚓”的音型為歌曲伴奏。
2.每隊派出兩個“威呼”組,分別展示自己的創編成果。
教學意圖:教師一直活動在學生中間,讓學生覺得老師是他們其中的一員,同時協調每個學生都有角色,并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幫一下,學生的創編不會盲目,而且會有成就感。
五、小結:老師覺得你們的 “賽威呼”既新穎又有創意,一定會給滿族同胞留下深刻的印象,讓我們帶著練好的“賽威呼”去賽場吧,走嘍!
教學意圖:隨著音樂走出課堂,保持音樂課的音樂始終在彌漫堂,會讓學生覺得興趣未減,意猶未盡。
教師簡介
肖艷,小學高級,黑龍江省教學能手,哈爾濱市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多次做哈爾濱市、阿城區研討課、交流課、骨干教師引領課、送教下鄉公開課。先后參加了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并有多篇論文發表。多次獲得哈市藝術教育先進個人,哈爾濱市職業道德標兵等榮譽稱號。在全國藝術教育實驗縣工作中,其課例《走近滿族》榮獲全國錄像課評比一等獎。========================================================================
點評:哈爾濱市阿城區教師進修學校 張巧利
肖艷老師的這節課選自人音社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鄉土教材部分,所有內容都來自于黑龍江省民間音樂素材,并進行了重組拓展。
本節課的設計從聽音樂入手,以瀏覽式的教學模式,用慶豐收的情景主線貫穿每一個教學內容和環節,通過聽、唱、看、舞、做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引領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表現,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中欣賞《太平年調》,唱《歡慶豐收》和游戲三大環節中,教師都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聽賞、感悟、體驗音樂的過程,在教學中時刻關注了音樂。并以《歡慶豐收》為重點,學習了解了滿族音樂用音節省、旋律平穩的特點,也感受了采用五聲音階構成的滿族音樂的風格,并通過滿族服飾、游戲、等民俗、歷史內容的接觸,讓學生較全面的體驗了滿族的文化背景。
鄉土教材的挖掘、音樂的制作,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教師為此付滿族鄉采集音樂素材,征求意見,付出了很多努力,在新課程教學改革及充分利用鄉土課程資源上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和貢獻。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會用明亮的聲音有感情地、準確地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能認真欣賞歌曲《我的祖國》,能哼唱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歌曲表達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學難點:
準確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節奏(如:三連音、附點)和力度變化(漸強、強音記號)。
教學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我的祖國》
1、導入新課:談談你對祖國的印象。
2、聆聽《我的祖國》
3、介紹歌曲相關知識
(1)、介紹歌曲的首唱者—郭蘭英
(2)、介紹歌曲創作的背景。
4、跟唱《我的祖國》
二、學習《國歌》歌詞
1、觀看記錄“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的圖片資料。
2、觀看電影《國歌》片段,了解詞作者田漢英
3、學一學
(1)、老師領讀歌詞.
(2)、齊讀歌詞
老師提問;你認為哪一句體現了人民抗日的決心?
(學生自由回答)
(學生試著讀歌詞)
(3)、學生領讀歌詞
(4)、介紹田漢
三、學習《國歌》旋律
1、認識三連音:
(1)、聆聽全曲
(2)、拍一拍:兩組三連音節奏
(3)、聽一聽:
(4)、唱一唱:
2、體驗力度漸強的樂句。
(1)、唱一唱:
(2)、說一說:學生討論這句旋律的進行方向。
(3)、再唱一唱:注意力度變化。
3、學唱《國歌》旋律。
(1)、視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點 . 強音記號的地方,再視唱旋律。
四、演唱《國歌》
1、齊唱《國歌》。
2、跟唱《紅旗飄飄》。
3、演唱《國歌》。
五、結束。
小學音樂教學設計 篇4
作者單位:北京市望京實驗學校 北京市望京實驗學校 鄔京華
鳥 店
課題:小學音樂教材第四冊第一單元《小鳥的歌》----鳥店
課型:欣賞課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欣賞《鳥店》這首管弦樂曲,教育學生愛護鳥類,盡自己的能力保護鳥類,為建設我們的綠色家園做出自己的貢獻。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創編活動。
3. 知識與技能目標:用肢體語言表現作品的復三部曲式的結構。
教學重點:聆聽樂曲各段的旋律、節奏,并能為不同段落的樂曲自由創編律動。
教學難點:理解不同樂段作品所表現的情景。
教學準備:課件 截曲軟件
教學過程: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情緒。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首管弦樂曲。既然是管弦樂作品,那么在樂隊中既有管樂、又有弦樂,弦樂指的是提琴類的樂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當然在樂隊中,這些樂器都不是一件,而是每種樂器有很多把,大家組合在一起演奏出溫暖的音色。管樂包括銅管和木管兩大類,銅管樂包括:小號、長號、圓號、大號等,它們發出的音色富有金屬性,比弦樂的音色要輝煌。木管樂包括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大管等,這些樂器發出的音色比較冷漠。不同音色的樂器在一起,互相彌補音色上的缺陷,有時候主題在木管、有時候主題也交給銅管,而更多的旋律是由弦樂來完成。一部作品的配器體現出作曲家對樂器音色的深透了解和作品的理解,給聽眾帶來美好的享受。) 在這首樂曲中,作曲家要利用樂器的不同音響表現了這樣幾種情緒。
(教師出示詞條)緊張、恐怖,寧靜、安詳,歡快、優美,請同學們在欣賞一邊樂曲后,根據樂曲的順序,把這幾種情緒進行排序。
生:完整欣賞一遍樂曲,進行排序練習。
師:誰來說說你排序的結果?
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答案。
師:引導學生針對有異議的地方結合音樂再次欣賞,把情緒進行正確排列。
2、再聽樂曲,進行故事創編。
師:作曲家就是用這樣幾種情緒為我們大家講述了發生在《鳥店》的故事(板書樂曲題目《鳥店》)。請同學們再來完整地欣賞一遍這首樂曲,然后,請給大家講一講你從音樂中聽到的故事。
生:完整欣賞后,為樂曲編故事。
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分組創編。
3、分段細聽。
(1)第一段音樂欣賞:
師:下面,就請大家來聽一聽寧靜、安詳的這段音樂,它描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情景?你聽出了哪些特殊音響?
生:踴躍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
師:這段音樂描寫了寧靜的清晨,這段音樂里我們能聽到什么聲音呢?
生:鐘聲、公雞的叫聲、鳥叫的聲音。
師:這是一個美好的清晨,你們有興趣表現這樣的早晨小鳥、小花怎樣從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情景嗎?
師:(再次播放第一段)。
生:分成四個組一邊聽,一邊用形體感受音樂(鐘聲敲響了四下,隨后公雞打鳴,接著鳥兒鳴叫在那寧靜、安詳的旋律中)。
(2)第二段音樂欣賞
師:這么美好的早晨,小鳥們都在忙些什么呢?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欣賞歡快優美的第二段。請同學們仔細聽一聽(出示問題):
a、這段音樂中速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b、分別描寫了小鳥們在忙些什么?
師:帶領同學們一般聽音樂,一邊輕輕地拍手,幫助學生感受樂曲速度、情緒的變化。
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自由地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小結: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這段音樂中有快速、中速、慢速,快速描寫了小鳥們在互相追逐,中速描寫了小鳥們在做游戲,慢速描寫了小鳥們在休息。播放另一段音樂主題。
師:鳥兒們在自己的天堂里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一件可怕的事情即將發生了。
(3)第三、四段音樂欣賞。
師:你們仔細聽,是誰來了?
生:是貓來了。
師:貓對這些可愛的小鳥早就垂涎三尺了,這時出現了一段緊張的音樂,小鳥們似乎嚇壞了。(播放第三、四段音樂)
生:邊聽音樂邊做動作,表演貓要吃小鳥的情景。
師:貓吃到小鳥了嗎?為什么?
生:沒有吃到小鳥,因為小鳥都關到籠子里了,貓抓不到。
師:這些小鳥太可憐了,它們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它們的家應該在哪里呢?
生:樹林。
師:同學們說得太好了,那讓我們一起想個辦法,幫助這些小鳥回到他們的家。假如我就是這個鳥店的老板,你想對我說什么?
生:……
師:你們的建議我接受了,我要是再堅持來這個鳥店,我將永遠失去鳥兒帶給我的快樂,甚至失去地球——我們美麗的家園。現在,我鄭重宣布,我要放飛鳥店中的全部鳥兒,讓他們回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
生:歡呼起來。
4、外化表現
師:下面。咱們再來完整欣賞一遍這首管弦樂曲《鳥店》。我為你們錄象,大家表演完后,我們一起觀賞。
生:分組隨音樂表演。
師:音樂結束了,大家想不想知道這么好聽的作品是由誰來創作的呢?
生:德國的奈克。
師:當時有很多像他這樣的作曲家創作出了非常好聽的作品,但是由于時間太久遠了,更多關于他們的資料根本就查不到了, 他們的音樂作品流傳了下來,供大家欣賞。
5.教學檢測
師:我們今天從管弦樂《鳥店》中學到了什么呢?
生:發言
小結下課
教學設計思路
1. 關注學生的學。(知識性的內容順帶講解)
2. 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經驗設計教學。(學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的基礎)
3. 創設合作學習表演的機會。(鼓勵學生參與)
4. 表現音樂時鼓勵大家有自己的個性和理解。(提倡有自己的風格,不與他人雷同)
5. 教學中為學生錄象并當場播放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6. 運用音樂軟件制作樂譜和為音樂做片段(美得利打譜軟件和繪聲繪影教學軟件、制作幻燈片)
教學中,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聆聽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孩子們在聆聽音樂時,總愛唧唧喳喳,象小鳥兒們一樣,但是對于聆聽音樂來說,這可是要不得的。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覺到:要完成學生始終用心體會和表現作品所表現的場景這樣一個教學目標,一個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靜下心來關注音樂,除此之外,我們沒有任何方法到達勝利的彼岸。
因此,我教學的每個設計,都是圍繞聆聽音樂作品開展的。從聆聽音樂引子部分到聆聽小鳥們愉快歌舞的場景到與讒貓進行斗爭的場景,都要把音樂聽進去,否則,大家的表演就沒有味道。達不到豐富想象力、合作創編的教學目的。
事實證明,我的教學是適合我的學生的,是為他們量身定制的,課后學生總是要求我再為他們播放《鳥店》的音樂。看著他們在音樂中合作學習的情景,我很舒心,因為他們不需要我的幫助,也能很到位的理解作品的內涵,祝愿孩子們在音樂中享受到幸福、快樂!
xx年3月10日完成 4月5日發布于洪嘯音樂教育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