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與人類活動的影響》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舉例說明氣候與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
難點:舉例介紹家鄉的主要自然災害及防災、減災舉措與存在問題。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學生看 “氣候與人類”聲像視頻。
老師解說:氣候正常,風調雨順,人民生活幸福;氣候異常,寒潮襲擊,臺風肆虐,暴雨驟降,洪水淹沒家園,人民困苦。同學們,你們認為氣候與人類的關系是什么樣的呢?
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
[學情預設]:學生在這個環節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看法,教師要注意聽,不對的觀點要糾正,注意處理和應對各種偶發性問題等。
[設計意圖]:根據循序漸進原則和直觀性原則,學生自學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上,我運用制作的課件“氣候與人類”聲像視頻,讓學生直觀認識“氣候正常,風調雨順,人民生活幸福;氣候異常,寒潮襲擊,臺風勢虐,暴雨驟降,洪水淹沒家園,人民困苦。”的聲像中進入真切的情景感受,形成對氣候與人類的直觀認識。在引入新課中,突出“情景感受”。
二、講授新課:
1.氣候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位學生出場表演冬季與夏季的穿著,并說明原因。
學生、老師以掌聲對表演者進行鼓勵。
教師說明,這是同一地區不同季節氣候對人類穿著的影響;
三位學生出場表演并說明寒帶、溫帶、熱帶的穿著,并說明原因。
學生、老師以掌聲對表演者進行鼓勵。
老師小結:這說明不同地區的氣候對人類活動影響。
學生閱讀活動(一)“冬季,北京人與大白菜”的材料。
教師提問:這說明氣候與人類哪方面的關系?同時又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小組討論,其他學生不斷思考、補充,得出完整的答案。
[學情預設]在“氣候對生活的影響”學習中,結合調查收集的資料,學生談氣候對人類的影響,學生討論并表述自己的觀點,說明不同的地區對人類活動影響差異,培養地域觀念。由學生小組討論,推選代表表述觀點,其他學生不斷思考、補充,得出完整的答案。學生可能出現各式各樣的看法,教師要注意聽,不對的觀點要糾正,注意處理和應對各種偶發性問題等。
[設計意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授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堂課老師只是作為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讓學生在“氣候與人類活動的影響”主體活動突出教學重點,改變學習方式,獲取知識與能力,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2.氣候對人類生產的影響
學生舉例說明氣候對糧食生產的影響(南方水稻,北方小麥等)。
活動(二)中,討論小明和小強能否實現移栽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老師進而引導:同學們,氣候對其它方面有影響嗎?
學生舉手表述自己的觀點 (4位學生發言),說明氣候對工業生產、對交通、對旅游等方面的影響。
同學們,氣候對人類的影響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下面我們看洪澇、干旱的錄相。
3.氣候災害
同學們,氣候異常一定會有害嗎?請圍繞這個問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請同學們不要急于討論,先獨立思考問題,再小組成員輪流發表觀點,進行小組討論,求同存異,得出小組較為統一的答案,最后小組推選代表發言,各組不斷補充,得出完整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