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
【教材分析】
本部分內容初看起來比較簡單,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基礎知識。但其中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及時差問題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高考試題中涉及此基礎知識的比例也很大,這些問題都需要從這里得到解決,所以教學時要特別注意直觀性,幫助學生徹底解決此基礎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利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自轉,并從各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特點。
2.利用燈泡或手電當太陽,讓學生觀察并體會地球自轉時各地晝夜有什么變化,從而理解各地時差,初步學會利用簡易工具換算時間。
【課程標準要求】
●用事實說明地球自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
【教學用具】
師:地球儀、三球儀、燈泡、簡單的課件,時區分布表格(課前發給學生);生:彩色不干膠條、手電
【教學時間】1~2課時
【教學重點和難點】體會從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轉方向,理解時差產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實驗操作,觀察總結,討論合作
【教學過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從哪個方向升起,又從哪個方向落下?
2.小時侯你認為是天轉還是地轉?現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轉的嗎?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轉對地球人有何影響嗎?
這里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回答問題,并引入兩個專題(怎么轉和影響)的教學。
1.學生都能回答出來。
2.是天動還是地動,這還是個問題呢,可以激發學生講科學家哥白尼“地心說”的故事,鼓勵學生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轉的呢?
活動一:演示地球自轉運動
第一步:請3個學生到臺前來演示,大家評判誰演示的正確!(注意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具有代表性,觀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組內每個同學演示一遍,組員負責指正,要求人人會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儀上貼一彩色不干膠條,從3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極上空看,南極上空看,最后總結出結論。
總結:地球自轉方向:從赤道上空看,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方向
屏幕給出三幅地圖:a.面向赤道;b.面向北極;c.面向南極,要求學生標出地球自轉方向(化演示為圖示,增強實戰能力)并告訴學生:記住極地地球自轉方向將是以后解決以極地為中心的習題的關鍵!
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周期):一天,也是晝夜交替的周期。
活動二:利用手電或燈泡,觀察地球自轉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轉,面向太陽和背向太陽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撥動地球儀,看某地隨著地球自轉晝夜是怎樣交替變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選擇幾個城市,分別貼上不同顏色不干膠條:如北京、開羅、紐約等,看他們隨著地球自轉運動經歷晝夜的先后順序有什么規律。
說明:這里強調幾個時間點:日出(晨)、中午、黃昏、子夜。
學生總結:
1.由于地球是個不透明體,在太陽的照射下,面向太陽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斷地自西向東轉動,地球上某地依次經歷了晨、午、昏、夜的晝夜交替現象。
3.不同的地點經歷的時間不同,同一時刻不同地點處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時間,東邊地點比西邊地點要先看到日出。
教師補充演示:利用書上問和圖進行解說。
練一練:給晝夜平面圖,讓學生判斷不同地點的時間,實現從立體地球儀向平面地圖轉化。